等事情敲定了,各家各戶少不得上門來相請宴飲。
韓彥這么一圈吃下來,一直到了送孩子們去縣儒學報道的時候,才算是暫且消歇。
二月二,龍抬頭,春回大地,萬物復蘇。
韓彥帶著白亮等人,早早地騎馬往康平縣城趕去。
譚教諭早就吩咐好了,所以入學手續什么的很順利地就都給辦好了。
韓彥將學生們交給柳開和葉澤銘,拜托他們二人帶著白亮諸人四處走走,熟悉縣儒學的環境和日常教學習慣,他自己則去找譚教諭當面致謝。
韓彥到達縣儒學的教職工公廨時,譚教諭正在伏案埋首處理日常事務,見他進來,遂抬頭笑道:“來了。你先坐一會兒,我這很快就處理完了。”
韓彥笑著應了,倒也也不拘束,自去一旁坐下,自己倒了茶水來飲。
一盞茶過,譚教諭處理完手頭的事情,擱筆起身,轉過案頭,和韓彥相對而坐。
韓彥起身,親自給譚教諭斟了一杯茶,雙手奉上,誠懇地道謝:“此番多謝大人了。請容許在下以茶代酒,敬大人一杯,感謝大人給孩子們這個機會。”
譚教諭雙手接過茶,渾不在意地擺手笑道:“舉手之勞,不足掛齒。”
頓了頓,又笑道:“而且要真說是‘謝’的話,那我也應給謝謝你才對,感謝你肯割愛,將最優秀的學生都送到縣儒學來。”
作為縣儒學的主管官員,這些孩子將來有了出息,那可都是他的政績。
當然了,最初他只是想要效法鎮國公幫韓彥一把,給那些真正有才學的學生一個機會而已,并沒有想得這么多。
不過,如果能夠在幫助他們的同時,也能自己獲利得名的話,也算是好事一樁,又何樂而不為呢?
譚教諭想到白亮等人不俗的表現,臉上的消息越發地濃厚了。
“不敢不敢,大人您說笑了。”韓彥連忙拱手笑道,“是我要感謝大人肯給他們這個機會才對。”
他自信自己是個好夫子,將來也有能力替這些孩子鋪好路,但是目前,他并不能比譚教諭能為他們提供更好的進學條件。
譚教諭聞言爽然笑道:“咱們倆就不要再謝來謝去的了,說多了都是客套。喝茶,喝茶。”
韓彥從善如流,舉杯以茶代酒,敬譚教諭。
兩人飲茶閑話,從上次選拔學生入縣儒學免費學習的考卷,說到各個孩子的品性個性,又暢想了一會將來,直到柳開和葉澤銘二人聯袂而來,說是白亮等人俱已安排妥當時,兩人這才停住了話頭。
見諸事都已經安排妥當,韓彥再三謝過譚教諭和柳開、葉澤銘二人之后,便起身告辭了。
想到韓彥如今身兼兩職,學堂、遼東軍大營的兩邊跑,和舒予又正是新婚情濃的時候,繁忙得很,譚教諭倒也沒有多加挽留。
等到了學生宿舍又仔細地叮囑白亮等人一番之后,韓彥便翻身上馬,啟程回了獾子寨。
獾子寨這邊好事連連、歡天喜地的,京城里,準確點說是皇宮里,此時卻是一片血雨腥風、人人自危,完全不復先前歡欣熱鬧。
原因無他,母憑子貴、剛剛晉升為嬪的坤寧宮小宮女,捧著已經顯懷的肚子用膳時,被伺候的宮女不小心潑了一身滾燙的開水,驚嚇灼痛之下,她立刻尖叫著跳起身來,卻不妨雙腿一軟,人就直接跌倒在地上,兩腿之間鮮血殷殷……
饒是太醫院的院判大人大人親自看診用藥,卻還是沒能抱住他們母子平安。
小宮女肚子里剛剛成形的嬰孩兒,就這么沒了。
元嘉帝得到消息之后十分震怒,當即不問情由,斬殺了失手潑了開水、害死皇嗣的罪魁禍首,并且將闔宮的太監宮女都狠狠地懲處了一遍。
甚至于到了早朝時,一向脾性溫和的元嘉帝破天荒發了一大通脾氣,但凡是有事啟奏的朝臣,不論所奏之事準與不準,上來就先是一通責備。
就是無事上奏的朝臣,也無辜被元嘉帝一通臭罵,說是他們尸位素餐,不知“食君之祿、擔君之憂”。
朝臣們莫名其妙挨了元嘉帝這一通挑剔和臭罵,心里也不開心。
有那耿介的朝臣,當即在朝堂上挑明了來說這件事情,只道是妖妃禍國,肆意殘害皇嗣,請求元嘉帝徹查此事,絕不可以再像以前一樣裝聾作啞。
元嘉帝痛失愛子,本就氣急恨極,這才沒能克制得了自己的脾氣,發了一通怒火,如今又見有人不問情由地就把罪名往他最為看重和寵愛的趙貴妃身上安,更是氣急敗壞。
“妖妃禍國?肆意殘害大周皇嗣?你們說的頭頭是道、氣憤填膺的,我只有一句,你們這么說,可有證據?”元嘉帝如一只渾身尖刺倒豎的刺猬,厲聲喝到。
耿介的臣子一愣,旋即忍不住心頭噴血。
他又不是活得不耐煩了,無事去窺探內宮嬪妃做什么?
再加上元嘉帝一向寵愛趙貴妃,甚至明知后宮中那些傾軋打壓和趙貴妃脫不了干系,卻還是一心一意地裝聾作啞,替她解決首尾、粉飾太平,他一個普通的外臣而已,到哪里去尋找這些證據?
現在對于末尾的謝之儀,看著之前還侃侃而談、義憤填膺的耿介老臣被元嘉帝這句問話氣得渾身直哆嗦,連忙低下頭去遮掩神情,暗暗嘆息一聲。
這人也是的,明明知道趙貴妃就是元嘉帝的逆鱗,這世上絕無其它東西可比,可偏偏還在元嘉帝心情正不好的當口,張口閉口的“妖妃禍國”“殘害皇嗣”地疾言直諫,這不是自己個兒往槍上撞嗎?
等韓彥接到莊賢的來信,得知這件事情,已經是二月下旬的事情了。
韓彥展信讀罷,心中忍不住惱火,元嘉帝這還真是“只愛美人,不愛江山”了,竟然如此縱容趙貴妃殘害皇嗣,還為了她責罰耿介的老臣!
想到長姐拼了命送出京城的小望之,韓彥忍不住深深地皺眉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