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539章 不會花錢也是一種罪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燃情年代

  眼前這個瘦瘦矮矮帶著金絲眼睛的家伙,正是鄧志廣。◢隨*夢*小◢說щЩш.suimEnG

  認識是還能認識,那是因為外貌變化不大,可是‘外型’卻變得太多了。

  幾年前見面,這家伙是個白白胖胖的矮胖子,現在呢,是個黑黑瘦瘦的矮瘦子。

  “這位就是袁小姐吧,哇,真是靚女!您好,歡迎光臨!”

  作為接待人,鄧志廣倒是挺自來熟,跟梁一飛打招呼之后,立刻就輕輕的拍了袁欣然一句馬屁。

  然后大約又是看出了梁一飛眼神中的疑惑,他自嘲一笑,說“梁總啊,不是哪個都像您一樣有揮揮手便能大把賺錢的本事的,我混一口飯吃,還要梁總您這樣的大老板多多幫襯。”

  “倒是現在這樣人顯得精神的多!”梁一飛笑道。

  “您說的一點都沒錯,這不,瘦下來了,脂肪肝、高血壓,什么毛病都沒了,一口氣爬八樓也不喘了。”鄧志廣哈哈一笑,朝機場外的方向比了比,說“先到我那里去,咱們先吃個飯,我給幾位接風洗塵。”

  機場外面,等著的是一輛斯柯達,一輛奔馳,兩輛車在滬市穿行而過,來到浦東的一處寫字樓前停下。

  說起來,如今浦東也算是滬市的繁華地帶,能在這里開公司,條件應該比較不錯,可是等來到七樓的鄧志廣的‘志廣地產’,梁一飛才發現,這位小天才還真的就是像盛文峰說的那樣,處于‘才起步’階段。

  辦公室大是比較大,但是在第11層,做生意講究吉利,一般來說11層這個數字不太好,很多商業樓都不設立11層,即便有,租金也是除了地下室之外,最便宜的一層。

  辦公室里的裝修也很簡單,地面上鋪著一層軟膠塑料,四面白墻,不少辦公桌上還擺著小電扇。

  關鍵是人。

  辦公室里大約有十來個人在工作,梁一飛看人眼光毒,一眼就看出來,這些人基本都是初哥,沒見到有什么老練的。

  能看得出來,鄧志廣現在的景況很一般。

  “梁總,袁女士,請坐請坐。咱們坐一會,我那邊已經定好了飯店,等五點鐘我們開路!”鄧志廣招呼著眾人。

  進了他的辦公室,辦公室里的裝修走得也是簡約風格,有一臺大屁股電腦,屁股都發黃了,一看就是二手貨,沙發也不是真皮的,前面擺著一個茶桌。

  “鄧總,反正現在也沒什么其他事,你給我們介紹介紹那個項目唄。”袁欣然開口道。

  也是,之前打電話說的不是很清楚,聽鄧志廣說的蠻玄乎的,梁一飛也對這個項目十分的好奇。

  “好,小劉啊,你來給幾位老板泡茶。”

  鄧志廣招呼了一個年輕女孩進來泡茶,引著韓雷他們去隔壁辦公室先休息,自己則是轉身,蹲在桌子后面打開了一個綠皮保險柜,從里面拿出一疊資料,放在梁一飛面前的桌上,說“梁總,袁女士,這是項目的大概資料,你們一邊看,我一邊跟你們介紹。”

  “好。”

  梁一飛之前還以為是‘爛尾樓’。

  全國最著名的爛尾樓,莫過于海南,實際上在全國各地都存在這樣的現象。90年代初,啟動了浦東開發,于是引發了一輪房地產建設和投資熱,哪知道地產大勢越來越差,97年更是又一場金融危機出現。

  大陸很多區域沒有真切的感受到金融危機,而滬市卻是中國和世界交匯的一個大窗口,金融危機的風吹的極為刺人,金融危機一來,浦東出現了大批的爛尾樓。

  這種現象,從97年年初開始一直延續到99年年初才有所好轉。

  看了資料之后,才發現不是這么回事。

  這是一個‘官司項目’,坐落在徐家匯地帶,一共有270戶的精品樓盤,建設完工才3年不到,叫做‘天天花園’。

  別看鄧志廣如今混得不咋滴,可是準備調查工作卻做得十分細致,一邊聽他講,一邊看資料,梁一飛大約摸清了來龍去脈。

  說來話長,話是真長,要從87年說起。

  天天花園原來的老板姓蔡,是個40多歲的中年婦女,這人十分的能干精明,80年代末,就和老公一起開了個小飯店,主打三黃雞,成為滬市的萬元戶,后來又做起了當時很流行的面料‘馬海毛’的生意,一百克20塊錢進價,染色后100塊錢賣出,短短兩三年時間,就成了滬市的馬海毛女王,身價超過了兩千萬。

  那時候大約是92年、93年,‘千萬大老板’還能稱為一方霸主的年代,即便在滬市,蔡老板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

  有了錢自然要賺更多的錢,蔡老板從一個當副區長的老同學那里,得知徐家匯有一片要拆遷,于是成立了地產公司,用關系拿下了這塊地,緊跟著貸款兩個億,并且聘請了滬市設計研究進行規劃設計,宣稱要打造出一片滬市高檔住宅區。

  也就是‘天天花園’。

  僅僅到這一步,一切都還是在正軌上。

  但是之后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就十分的離奇,或者說,帶有濃重的魔幻色彩。

  這位蔡老板拿到貸款之后,最先做的事,不是建設天天花園,而是個人享受,大約是人到中年,想要抓住青春的尾巴,居然包養了好幾個小白臉,而且是光明正大的,每個月光是在明面上給這些人開的工資,就數以十萬計。

  別看蔡老板包小白臉,可是對自己家庭那也不吝嗇,先后又花了幾千萬,為自己家里買了幾棟別墅和豪車。

  小孩教育也不能放松,家里兒子女兒,親戚家的侄子外甥侄女外甥女,花幾百萬費,一股腦送到了貴族學校。

  大約蔡老板也是不忘本的人,想了想,又拿出來一千多萬,把原來開的小飯店擴大經營重新裝潢。

  對了,蔡老板也是個十分熱心社會公益的人,一年之間,前前后后捐款600多萬。

  總而言之,這位蔡老板忽然變得超級有錢之后,一改以往的精明,忽然就變得不知道該怎么花錢了。

  這么搞,貸款來的那兩個億,想要建設‘滬市高檔社區’,顯然是不夠用的,工程進行到一半,不得不停工了。‘

  如果一切到這里截止,那么這個故事只是一個鬧劇,而不會變成一場悲劇。

  為了彌補虧空,讓天天花園項目能夠繼續下去,蔡老板發明了一種‘手拉手’的游戲企業或者個人把借給她,她回報高昂的利息……這東西放在20年后,小孩都知道,哦,是非法集資,但是在當前,并沒有徹底定性。

  一年之內,蔡老板從226家企業里,一共借到了52個億,按照約定,償還的利息達到14個億。

  之后,天天花園終于拔地而起。

  但是一算賬,出毛病了。

  最初找銀行借兩個億,民間集資了52個億,利息14個億,加上她之前自己投資和朋友湊的4000萬,天天花園項目的成本,凈投資達到了9個億。

  但是經過地產部門的評估,天天花園277套房子,總價大約價值4個億。

  就算房子全部賣出去,蔡老板還是要虧5個億。

  這就要了命了,為了保本,蔡老板在她的職業生涯里,完了最惡劣,也是最后一個花招。

  一房多賣。

  天天花園277套房子,攏共被她賣成了700套,其中位置最好,房型最佳的一套,前前后后賣給了九個買主。

  這就不是做生意,甚至不是冒險了,這叫做作死。

  接下來,自然是抓人封公司調查貓膩,蔡老板自殺未遂,一代風云女王就此落下帷幕。

  這都好辦,可是天天花園落下的虧空總是要有人來填補,政府倒是舉行過一次拍賣,可是應者聊聊,經歷了這樣的波折,誰還敢買這里的房子?

  能買得起這里房子的人,自然可以花錢在同等檔次別的地方買,況且一套一套的買,不知道要賣到猴年馬月,于是政府又開始打包出售,凡是滬市的地產中介,都可以介紹人來賣,20套起步。

  問題是,偏偏趕上了金融危機,企業銀根緊張,地產公司更是要把錢投在自己的項目上,此時不敢貿然出手。

  如今地產公司并沒有成大氣候,即便是國內最大的地產公司,幾個億真金白銀拿出來,還是要傷筋動骨的,所以一時之間房子賣得很艱難。

  “什么價格啊?”梁一飛問。

  “還是評估價。”鄧志廣想了想,又說“中介有房價兩個點的費用,梁總您要是買,我讓一半。”

  “這就不必了,親兄弟明算賬,該多少是多少。”梁一飛笑了笑,心里盤算了一下,277套,估值4個億,一套房子平均140萬出點頭。

  “這個房子到底成不成啊,別偷工減料的。”袁欣然插嘴問。

  這點梁一飛心里是有數的,雖然還沒實地考察,但是根據資料可以有一個大約的判斷。

  雖然滬市是經濟中心,徐家匯又是中心中的中心,到了后世完全就是寸土寸金,普通人干一輩子都賺不到這里的一套房子,但是現在畢竟只是98年,而且又在金融危機剛過,全國房地產市場最不景氣的時候。

  再加上政府管理部門評估價格一般都是就低不就高,所以平均面積在100平方,估值140萬,那么市場價大約可以在160萬,等于是16萬一個平方。

  那只能說明,這房子質量和設計,的確都沒的說,在當前的滬市,能算得上是高檔住房。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