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跟你說現在了,我說的是戰略思想的變化,未來二十年,或者三十年。ge未來發展的方向。作為一個指揮官,戰略眼光放遠點兒。景海林上下打量著他道,老戰你確定未來戰爭不會變化,看看美越戰爭,在解放戰爭和朝鮮戰爭時期,我們利用數量和用兵效率的優勢,打敗或至少是戰平,技術更先進的對手。我們的慘勝是借助數量優勢彌補相對于超級大事技術的劣勢。但是這思想不能停留在解放戰爭,還唯人海戰術論。
可是我們的思想有進步啊!沒你說的不堪吧!戰常勝遲疑地看著他道。
你說的是大兵團作戰,機械化這個戰略戰術還停留在二戰時期。景海林看著他們倆道,知道這個戰略、戰術為什么會發生在歐洲的原因嗎?
這個我當然知道了,在學校我研究國過戰。丁國良立馬神采飛揚地說道,歐洲會產生機械化大兵團作戰理論,是在坦克閃擊戰中德國的機械化兵團顯示出了強大的戰斗力。閃擊波蘭就是典型戰例。
二戰初期無論裝備還是將領的指揮理念,德國都是先進的,而其他國家還是那種排兵布陣的打法,而且還用騎兵,通訊系統落后,所以機械化部隊的速度成為獲勝的很大關鍵。德國的閃電戰還有老毛子的壓路機戰術是大兵團作戰的典范。
那為什么不是在亞洲呢?景海林微微一笑看著他們倆道。
這還用說嘛?亞洲各國普遍窮唄!咱們是小米加步槍,都處在國家內亂中,幾乎都沒有重工業,造不出汽車,裝甲車,坦克,所以不可能產生著理論。而日本是島國,當時已海軍建設為主,主要資源用來造軍艦了,給陸軍的支援少,所以無法裝備大量裝甲車,坦克,而亞洲之內其陸軍的裝備已經是最先進的,所以不會產生這一理論。戰常勝快人快語地說道,所以我們才緊趕慢趕的追求機械化。這沒錯吧!
嗯哼!景海林點點頭道。
看吧!師父您也同意這個觀點。丁國良嘿嘿一笑道。
那現在誰最強。景海林又問道。
美帝了,這還用說。丁國良輕嘆一聲,不甘心地說道。
那他為什么沒有產生這種理論呢!景海林目光落在戰常勝的身上道。
戰常勝抬眼看了他一眼,食指輕輕抹過濃密的眉毛道,原因有很多,也很復雜。
那就簡單的說,不需要長篇大論。景海林爽快的說道。
這很簡單,美帝絕對有實力發展可是不合適,一來地理原因,兩邊都是大洋,兩次世界大戰都不是主戰場,天然的屏障,也不怕別人來攻擊。戰常勝琢磨著說道。
現在他不攻擊別人就不錯了。丁國良沒好氣地說道,在戰常勝的目光下,趕緊回歸正題道,所以美帝主要建設海軍,其陸軍在平時只有10個師的規模,所以也不會產生這一理論。
云露露俏皮地說道,至于南美,非洲,大洋洲的情況你懂得,南極洲的企鵝也搞不出這理論吧!
呵呵……
云露露的話逗的大家都笑了起來。
景海林看著他們倆道,言歸正傳,咱們主要說說歐洲,歐洲大陸德國與法國是宿敵,而且兩國地形平坦,交通狀況良好,適合機械化作戰,而這些國家又有大規模制造裝甲車,汽車,坦克的能力,也有保障其作戰的能力。而坦克在一戰中的驚艷表現引起了重視,于是開始思考坦克的戰法。
我們當時好羨慕的,現在依然羨慕。戰常勝眼紅地說道,抗日時期看著我們的戰士單兵打小鬼子的坦克,真是提起來都是血和淚。
所以執念很深!景海林理解地說道。
對此理論我也研究過,這簡直是我軍現在的統一思想。戰常勝頓了一下繼續說道,當戴高樂提出以坦克為主組建裝甲力量用于突擊時,法國人造了馬奇諾防線,他們的想法是讓德國人在防線前打消耗戰,遲滯德軍攻擊,然后英國就會像一戰時那樣支援他們,然后反攻,所以對戴高樂觀點不重視。但戴高樂的書被德國人看到后,他們很重視。他們從中看到了打敗法國的希望,通過裝甲兵突擊可以形成快速突破,避免一戰時的塹壕戰,消耗戰。于是,經過古德里安精心研究,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德國裝甲兵被重視,然后又對裝甲兵的進攻方式進行完善,最后決定以裝甲兵為突擊力量,空軍負責掩護,機械化部隊緊隨其后鞏固戰果,最后步兵占領的機械化大兵團作戰理論。
可是今時不同往日了。景海林看著他們說道,我們要追趕,自然是追趕強者了。要大力發展海軍和空軍。
我們不是在發展嗎?丁國良立即說道。
太慢了。景海林無奈地說道,指指自己的腦袋道,主要是這里的轉變,看看老戰,在海軍呆了這么多年,還將海軍當一個輔助,得上升到主力,主力。嘆聲道,如他老人家所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敵人可不給我們發展的時間。
你以為我不想,我恨不得一秒踏進。可這不現實啊!戰常勝唉聲嘆氣地說道,咱們家底薄,哪兒都需要錢,溫飽還沒解決呢?我也羨慕人家的武器,可這事真急不來。
我有說讓你一蹴而就嗎?景海林好笑地看著他道,國家的現狀我不知道?我又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讓你違背科學。指指自己的腦袋道,我是讓你徹底的轉換思想,改變思想懂嗎?別一打仗就陸軍、陸軍的,要將海軍、空軍都考慮進去,別忽略不計。
戰常勝虛心地說道,知道了。看著他輕笑出聲道,我做夢都用海軍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好嘛!
景海林聞言給氣笑了,一副拿他沒辦法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