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佳月感覺到周圍停下來看熱鬧的人更多了,而且有人似乎要走過來,“這里不是說話的地方,跟我走。”
她拉著顧文穎的手急急忙忙往學校大門走。
兩人的速度很快,并沒有要停下和其他人打招呼的意思。
一直到出了學校大門,喬佳月才懊惱地拍了下腦袋,忘了她可以騎自行車的。
顧文穎側頭看喬佳月,伸手捏了捏她的臉,“幾年不見,怎么感覺你瘦那么多了?”
喬佳月側頭看了她一眼,“我看瘦的是你吧,我差點都沒認出你來。你來學校等很久了嗎?”
“還好,不算很久。你要帶我去哪?”
“去我們租的小院,距離學校有點遠,你走得動嗎?”
顧文穎聞言輕輕拍打了喬佳月一下,“我怎么會走不動,難不成你以為我去了港島連路都不會走了嗎?”
喬佳月聞言,不由捂著嘴笑了,打趣道:“難道不是嗎?”
時隔多年沒見,她們之間似乎并沒有因為距離和時間而變得生疏。
兩人邊走邊聊,結果因為顧文穎的穿著打扮,走在馬路上,仍然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半路上,她們就被人攔下來查證件。
顧文穎那些證件自然是隨身帶的,屬于外籍人士,并沒有受到什么為難。
而最近京市里出現的外國人比以前多了不少,去涉外酒店就會發現,那來往的人比以往多了許多倍。
因為被攔下來檢查,兩人就不敢繼續再路上逗留,加快速度回到小院時都還有點喘。
雙胞胎出來開門,看到顧文穎也有點好奇,但并不是因為她的穿著打扮,而是因為她是喬佳月帶回來的。
他們兩個經常在景點轉悠,早就見過這些外來的游客了,這些穿著一點都不稀奇。
喬佳月給顧文穎倒了一杯水,然后拉著她進自己的屋子,從她去港島后的事開始聊。
顧文穎當年走之前,解了些心結,回去后沒再與那些厭惡的人接觸,慢慢發展自己的朋友圈。
她迫不及待跟喬佳月分享自己在港島的事情,包括那些藥膏的作用,倍受歡迎的絲鐲等等。
“我這次是請假來的,說真的,辦理這些手續真的很麻煩,我的耐性都快用光了,差點就偷渡過來了。”
喬佳月對她的意義的不同的,顧文穎寧愿請假一個月,花那么長的時間坐車,長途跋涉來看這個分別多年的好友,即便只是短暫的相聚,那也值得了。
“謝謝你來看我。”喬佳月抱了抱顧文穎,為自己有這樣的朋友而高興。
顧文穎回抱著喬佳月,她可能永遠都不會明白,她對自己的意義是什么。
“我給你帶了許多東西,不過都放在酒店,你什么時候有空?”
喬佳月想想,“我下午還有課,要不等我放學去找你吧。你留給個地址給我,等會我讓我表弟送你回去。”
顧文穎想了想就同意了,大陸的學校跟港島那邊畢竟不同,想要請假估計比較麻煩。
“那就這么說定了,我在酒店等你,我請你吃西餐。”
這時雙胞胎來敲門,說給她們做了面線湯當午飯。
喬佳月見到顧文穎太高興了,一回來就想著聊天,都忘了午飯還沒吃這事。
她不好意思極了,拉著顧文穎的手去大廳,“走,我們吃飯去,也嘗嘗我表弟的手藝。”
顧文穎深吸了口氣,“就是這面線的味道,去了港島后我還挺想它的。”
“怎么,港島的食物吃不慣?那邊好吃的更多吧。”喬佳月給顧文穎盛了一碗面線湯,特地給她的碗里多撈了些香菇。
“那邊的食物好吃是好吃,但都不是這個味。”顧文穎低下頭,被碗里升起的熱氣熏了眼,鼻子突然有些酸。
有的時候,并不是記憶中的那種食物有多美味,只是那里頭蘊含的情感,叫人舍不得忘記。
“那就多吃一點,如果你沒那么早走的話,我下廚做給你吃。”
“那我要吃你做的疙瘩湯、酸菜烙餅。”顧文穎一聽,馬上就點菜了。
“行,都沒問題。”
吃完了飯,喬佳月看時間不早了,只好匆匆交代雙胞胎幾句,就往學校跑去。
好不容易趕上上課時間,喬佳月才剛坐下,就發現有許多人在偷偷看自己。
她抿了下嘴,知道是顧文穎的原因,不過她并不想解釋什么。
反正都是女生,那傳言再離譜也不會離譜到哪去。
下課后,果然有人來打聽消息,其中也有消息靈通的,問喬佳月顧文穎是不是海外華僑。
只有海外華僑才會有那樣的穿著和打扮。
喬佳月點頭,表示確實如此。
學校里都是年輕人,好奇心重,見喬佳月比較好說話,就紛紛圍過來問問題。
對于外面的世界,其實許多人都很好奇。
喬佳月表示自己也不是很清楚,都沒細問呢。
還有人提議喬佳月把顧文穎帶來學校跟大家一起上課,讓她體驗一下他們的大學氣氛,是不是比國外的好。
喬佳月聽著很是無語,都不知道該說啥才好,他們停了十年的大學教育,怎么可能比港島那邊好,開什么玩笑?
她全程都沒咋說話,只保持著禮貌的微笑,好不容易熬到放學,她也顧不得別的同學的挽留,就騎著自行車飛快出了學校。
不過,沒兩天大家的注意力就沒集中在喬佳月和顧文穎這邊了。
原因很簡單,有海外華僑在校領導以及其他干部的陪同下,前來游覽校園。
那一群人的穿著打扮,跟顧文穎相比沒差太多,卻吸引了眾多學生們的視線。
等這些海外華僑離開后,大家就得到了個消息,說這些愛國人士要給學校捐款,準備建宿舍樓的、教學樓等,此外還有捐助書籍、獎學金等等。
這一件件事,都讓人意外,意外的同時也讓人感慨這些愛國華僑的一片赤子之心。
而他們這番的做法,愈發讓人想到十年前的那些清查海外關系的事件,讓人心情復雜不已。
而不只京城,特別是在沿海的那些地方,許多在海外有一番成就的人,都會回來回饋家鄉。
即使他們曾經也被傷了心,可是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建學校、醫院,那份初心仍舊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