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帝在早朝時看到江夏王沖他微微點頭,就知道謝顯那里的缺口是打開了,那是棘手問題擺平后的輕松。
心里莫名舒了口長氣。
但若謝顯咬死不松口,他也是左右為難,為安吉公主傷了謝家和蕭家的心,他認為得不償失,自然是不愿意的。
可江夏王說的也在理,真要把安吉公主再重又攆出城,在這亂世之中,比讓她死還要更狠。
謝顯退了一步,那便是再好不過。
可無論是永平帝還是江夏王都忽視了一個人,他們的御史大夫蕭雨。
這是他們的盲區,都以為安撫了謝顯,蕭家自然也就退了,可是直到蕭御史在早朝上再參安吉公主,他手下眾御史也跟風上折子,才讓江夏王警醒,昨晚上從謝家出來太晚了,他就直接回王府,愣是把蕭家給忘了。
人老了,不中用了,江夏王咬牙。
是他的疏忽啊。
他讓謝顯好話給拱的飄飄然了,那謝顯呢,會不會留著蕭御史這一手,故意沒和蕭家通氣。或者,這是他們通氣后的一擊?
永平帝顯然也是和江夏王想到了一處,臉上有幾分難看。
“謝愛卿的意思?”他試探地問。
謝顯義正言辭:“此事歸宗正寺審理,臣相信江夏王會秉公處理。”
蕭御史還在叫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永平帝:御史大夫哪里聽來的歪理邪說也來跳出來忽悠人。
他年紀不大,可讀的史書可不少,就沒見過哪朝哪代王子犯法能與庶民同罪的。忽悠窮苦百姓的事,你拿朝上來忽悠誰呢?
刑,還不上大夫呢,你咋不喊?
不過也沒和御史大夫揪著一起干,他又不是想偏袒安吉公主,他還巴不得在大長公主底線以內好好治治安吉公主呢。
為了自己一己私欲,置宣城的名聲于不顧,更不要說蕭寶信了,那位是個生猛的,手也欠,可真不置于下那黑手。真要臟水落實到蕭寶信頭上,讓安吉那姘頭得逞了,還有蕭寶信活路嗎?
人言可畏,就是明知她被人陷害,這輩子都完了。
能活活逼死人。
“此事便交予宗正卿去處理。”永平帝擲地有聲:“定要秉公處理,切不可因安吉公主的身份而有所偏袒。”
“是,臣遵旨。”江夏王領旨。
蕭御史一看這情形,也知道不好太激進,皇帝也沒說不治安吉公主。能得著準話也就行了,看以后唄。
真高高舉起輕輕落下,他再上折子參,下回連江夏王都參上。
蕭家的意思表示的很明白,他就不信皇帝還會偏向個人、盡、可、夫的銀婦,而無視他們蕭家老少兩代都在戰場上為朝廷賣命。
按律安吉公主的情況,自然是罪不致死。在大梁律法中,除了明確表明皇族陰謀造反有殺頭大罪,就沒有過份嚴峻的刑法。
大多罰銀,降爵,再嚴重就除皇室玉牒——
大長公主自然不會同意將安吉公主罷為庶民,那是對宋氏血脈極致的侮辱了。大家伙都有數,其實得罪謝蕭兩家才是皇帝窮追不舍的原因,傷及城門郎不過是擺在臺面上的由頭。
江夏王能拿出來作文章的也就是城門郎了。
一晚上想出了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條件,安吉公主降為益陽縣主,食邑百戶。并且聲明并非新皇違背先皇之令,打擾安吉公主清修,實是因戰亂,為保安吉公主的性命才允許她留至城中,待得天下太平,安吉公主依舊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至于將安吉公主安置在何處,先皇不是為劉貴妃修了座廟嗎,就讓她去那里待著唄。
又能清修,又有了容身之所,兩全其美啊。
不說別人,永平帝聽完江夏王這樣的安排是滿意極了。
劉貴妃活著的時候,安吉公主拿她當槍使,這回好了,去給他阿娘作陪,每日早晚三柱香,也不枉他們相交一場了。
大長公主只要保住安吉公主作為皇室公主的臉面也就盡夠了。
雖說降了等,算是狠狠打了安吉的臉,但是安吉作出的那些事,在城外胡亂作為,她不是沒聽說過。想了想也是安吉自己作出來的,能留她一條命也是她老婆子最后能做的事了,只一聲長嘆,沒多作言語。
安吉公主自然是不服的。
當皇帝的是她侄子,她不僅沒升一級,反而降了等。
食邑,她從前有一千戶,現在直接削了九成,她咬死永平帝的心都有了。
比她阿兄絕。
她在尼姑庵能過風生水起,主要就是玉衡帝雖然給她攆去清修,她的食邑卻照舊,并沒苛待了他。有錢能使鬼推磨,她自然過的滋潤。
有銀子,有男人,請她回建康她都不回。
可是,戰亂起,她又招了臟病,不回她就得死外頭。
……好吧,能留條命也是好的。
安吉公主咬牙,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給劉貴妃燒香,好啊,燒就燒,反正她活著,死的是劉貴妃!
安吉公主認命,胳膊擰不過大腿,可是知道給城門郎那些醫藥費及安撫費也都是她出,一扣就是兩年的食邑,她有些受不住了,眼淚都下來了,肉疼,心更疼!
對于安吉公主的處置,蕭御史是滿意的,永平帝做到了他在那個位置上能做到的最公正的處理。
循例上表歌功頌德了一番,君臣都很滿意。
會稽大長公主并沒有多留安吉公主,圣旨下來當天就將安吉公主——不,是益陽縣主才是,一輛折角小牛車就送到了玉衡帝給劉貴妃建的廟里。
至于傷人的二牛,已經投入刑部大牢。
至少在外人眼里,謝蕭兩家對上皇族的公主,大獲全勝,里子面子都賺到了。
謝顯護蕭寶信之心,盡人皆知。
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礙于蕭寶信之前彪悍的形象,竟然大部分更認可謝顯畏妻如虎,而非是愛之深護之切。
更多人是認為,他出頭的原因是不敢不出頭,怕回家挨揍。
畢竟蕭寶信的功夫有目共睹,是有群眾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