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152章 健康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飛越三十年

  “唔...那就是人人都必須參加生產勞動,無論什么形式?”

  “對,不會讓人餓死,也要指導個人的發展。”李建國看看大家,“閑會閑出事來。”

  “那如果有人就是要偷懶呢?你又給他飯吃,然后指導他也不聽,總說學不會,學不會那就不用干活了吧?”

  王真突然笑呵呵插了一句。

  “叫我說,部隊治這種人有一萬種辦法。”周正說道。

  王真擺擺手,示意這是問李建國。

  周正恍然,這是趁著一鳴那孩子不在,多問幾個“傻問題”,看看李建國的這當老子的心性和能力。

  如果這當面去問李一鳴,說不定那孩子的表情會讓人真覺得自己是個傻子。

  “這個辦法很多,...不強制也可以叫家長。”

  大家笑了,想起李一鳴在和平時那個論調,叫家長,倒是個辦法。

  “叫家長也不管用呢?家長沒了呢?我就是啥也不會,也不想干你讓我做的事呢?”王真緊接著問道。

  他在問時,別人就笑瞇瞇地看,問的情況越極端越好。

  “總有人能管得了的,如果誰都不管,也不聽....”

  李建國眉頭一挑:“這種情況就是病,得治。”

  眾人失笑,好一個辦法,李建國這一挑眉,似乎讓人感覺到遠在數千里外的那個孩子的模樣。

  “懶病是病?”

  “他說的?”

  “這種畢竟極少數了,真有那肯定是拿來研究看看,勞動能力這種東西理論上誰都是有的,殘疾人也可以做很多事的,我們又不是不給機會,如果是精神上的問題,也很值得研究,懶病,那很可能也是病。而病其實也是...”

  “嗯?也是什么,是資源?”

  “是的,病也是資源,病人肯定是,治病的過程就是研究,然后能了解這個病后面的一系列知識,就是漲了一分經驗,就像以前我們中醫那個藥方,也是叫驗方。”

  李建國表情略有些不自然的停頓:“反正每個東西都是有用的。”

  “萬事萬物都是資源,是這個意思吧?”

  “對!”

  李建國想了想,“其實,每個人其實都可以有多種選擇,比如說可以去種樹育苗,可以養雞,可以做菜,還可以做家務,做醫務,文體活動也歸到生產,......”

  李建國捏著手指說了十幾種,他這邊說,別人就看手上的那個表格。

  還真是,可以做的,要做的事還真多,每一個崗位都要技能,也都不設上限。

  真是很難想像這種環境還有人找不到事做。

  “一個人同時有多種技能還有崗位選擇,這個還能避免一種壞情況發生...”

  “什么?”

  “就是防止某些人怕自己丟飯碗,然后做出損害他人的事情。”

  “哦....”

  就業有多重要在場的人都很清楚,李自成沒活干就想造反,當年北大欠薪,不就造就了一代偉人。

  建國以后,多少事都是因為找不到活給那么多人來做,導致一系列的問題。

  別看下午時大家通過了那個大方案,后面腦子也都沒閑下來,使勁地在李建國說的那個方案上推演著整個計劃,真正是把自己從小到大見過的問題,處理過的矛盾都放進去了。

  有些是得出了答案,有些還真沒有。

  然后,李一鳴安排的電視節目,周正帶回來了那個“石破天驚”的建議,再然后,晚上看到了李一鳴遠程設置的那個網絡。

  到現在,感覺已經再沒有什么可以擋得出國家的發展了。

  “其實,說是建各人的家鄉,也不是一定限制就只能這樣,也可以去外地,也可以去海外我們自己的地盤,但肯定要有條件才能讓國家給送,自己亂跑,也跑不出去。”

  “哦,有人不想建自己的家鄉?”

  “肯定有的...”

  “各種工作輪換著做幾天,興趣不減,又能勞逸結合。像這么一個莊園建設起來之后,實際上是維護運行的工作比較大...”

  李建國想了一會,“其實這工作其實還是挺長期的,光是建設就有一段時間,另外,還要不斷地培訓人才。”

  “幾天?那不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能學得好嗎?”

  “其實是這樣,就是勞逸結合,中間還可以去學習培訓,一方面自己看興趣,另一方面,我們肯定要有人盯。”

  李建國看眼周正,“我不清楚部隊是不是這樣,但好像也是也在搞生產。”

  “部隊也是盡量事情自己做,而且我們也養豬種菜,但沒教這么多東西,也沒這么完善,...他這個路子真的就跟部隊很像啊!”周正看了眼大家。

  王真是第一個點頭的,他當年搞南泥灣,后來又入疆搞建設,對這一套也很熟。

  其實大家都熟,因為都是從部隊里出來的。

  除了軍事技能要過硬,思想上要能抓得嚴,物資又能保障,就不會出事。

  “他追求的是科學有序,有紀律,而且想盡量減少人為干預。”李建國輕聲說道。

  “所以用那個計算機,這個東西倒是有作用。”

  “是的,而且那個電腦可以記很多事,誰學習了多少東西,干了多少活都可以記下來,有統計的,所以就是不太有人可以一直懶下去,因為那就是可以隨時統計出每個人的進步。”

  “這個好!其實以前我們就是解決不好這種混日子吃大鍋飯的人,對了,是準備怎么吃?”

  “不是,肯定是根據體質限定給食物,”

  李建國搓了下鼻子,這方面李一鳴可沒有細說,“具體怎么給,反正肯定不是想要什么就給什么...”

  “他不是讓人要給每個人印一個本子,記錄自己的身體,還說要弄全新的身份證,估計就是跟這個有關。”紀朋飛提醒道。

  大家點點頭。

  之前有說到過,全國三十萬個點,一個點按三千人這個規模,也就是兩個團。

  短時間內人口不會增加多少,而且還會不斷往外移民,李一鳴是把全國十億人的事都切分成了團級事務了。

  一想到只管理兩個團,大家馬上松了口氣,基礎做好,以后就越來越簡單了。

  “這么多東西,我們都放在機器里?”王真問道。

  “一定要編好,編不好容易出亂子。”

  “肯定還是機器里有,外面也得備一份的。”周正說道。

  “建國你剛才說東西是分配的,那有錢也不行?”

  “可能...也不行吧...我不太清楚。”

  李建國看了看大家,“他沒跟我說得那么細,但我個人覺得,如果說按一個點物資需求來分配,又有這個網絡,知道哪里缺什么,就用不著讓人屯集物資了。”

  聽李建國這么一說,大家微微驚訝,周正笑道:“還是部隊那一套,但東西更多了,也更豐富了。”

  “那還是要能及時知道缺什么東西。”

  “應該是會把所有人的健康的合理的需求都考慮到的。”李建國加重了語氣。

  “健康,合理...呵呵”

  “這么一來的話,現在賺到錢的那些人錢就花不出去了?”

  “其實也不是的,另外也有很多生活物資是用來租的,還有家園建設基金,錢可以投到這方面。”

  “哦......”

  大家相視,一切都串起來了。

  “讓人吃什么做什么都是以健康的名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