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532章 動態需求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飛越三十年

  李一鳴輕輕哼了一聲:“現在就沒這種事了,但能說現在資本家就更好了嗎?”

  “當然,肯定不會更好!”

  “是啊,他們有了保鮮技術,就開始學會了屯貨。”

  “屯積居奇?”

  “沒錯,就是這樣。”李一鳴撇撇嘴,“有意識地制造臨時物資短缺,利用恐慌情緒擴大利潤!因為他們知道這些產品的市場在哪里。”

  李建國叉著腰,長長吐了口氣,明白了:“那我們就得能自己生產東西,平抑物價?”

  “還是得根據需求來,要抓需求,而且這個需求一定是動態的。”..

  “動態的是什么意思?變化的?”

  “對!需求要分為幾個層次,每一個層次都會被環境影響到,這個環境很關鍵。爸,你到香江來之后,覺得這里的物質條件怎么樣?”

  李建國猶豫了下,點點頭:“還行吧......”

  “說實話,你應該覺得很好對吧?”

  “對是對,但我......”

  “不用解釋,當然是比我們家里好得多了。”李一鳴看看父親,“現在回去讓你天天吃咸菜你愿意嗎?”

  “有什么不愿意的。”李建國板起臉,這話讓他很不高興。

  李一鳴有點無奈:“好吧,你愿意,別人呢?”

  “你是說考察團的人?”

  “我不是說他們,而是說這個比較會產生精神上的傷害,我們從家到榕城,生活上已經跳了一階,然后再到香江,又跳了不知道多級,這是實際體驗。

  現在的情況是,很多人都在接受新的信息,會看到很豐富的物質生活的樣子。這些信息可以從別人的描述中得到,可以從電視電影錄像帶里得到,你覺得那些人會怎么想?”

  李建國臉色難看,這能怎么想。

  “現在的情況非常危險,就在于這個動態需求提升得非常快,我們的生產力又相對太落后了,時間......不在我們這邊。不要說美國人想搞事,......就這里,這些香江人,不知道多想把這里那些電影電視送到內地播!”

  “嗯?”

  “電影一部一個半小時,都市電視劇看一個月,大家全都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美好了,他們并不知道這些電視電影只是社會的一個側面,......”

  李一鳴有些出神地看著遠處,“然后我們生產東西又沒那么快,還有分配順序......

  而他們卻有現成的拍好的這些宣傳片,還可以走私到內地,很多那些提前有錄像機的人都在放,接下來還會有人開錄像廳,也在放這些東西。”

  “你有辦法了嗎?”李建國輕聲問道。

  “我......”李一鳴揉了下額頭,有些遲疑,“我想了幾個辦法,但感覺都不是特別好。”

  抬起頭看著父親:“主要還是我們的生產能力太弱了,我需要回去看到所有的資料。但這里...我又走不開......”

  李建國拍拍兒子的肩膀:“半個月,你也不用太急了,我想事情不會變得太壞。”

  李一鳴有些出神地看著天空,輕輕嘆了口氣:“信心是很大的財富,但這個消磨起來又很快的。”

  “老毛子他們呢?跟我們的情況相比呢?”李建國有些低落,輕聲開口問道。

  李一鳴看看父親:“老毛子就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軍工生產上,現在連最簡單的生活用品都不夠用,但那個軍火某種程度上就是過剩的,因為它賣不出去,光保家衛國要那么多做什么用,這就叫過剩。”

  李建國沉默了一下,警惕地看看周圍,“所以它那個是因為這個原因?”

  “有這方面原因,他們沒找到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辦法,滿足不了動態社會需求。”

  李一鳴手指輕輕敲打著欄桿,“或者說,他們的管理者,看到了主要矛盾卻不去改變,因為他們并沒有受到傷害,窮不到他們身上,或者他們中的很多人,可以得利......”

  李建國越聽越嚴肅。

  李一鳴抱著肩若有所思:“其實有核武器就夠了。甚至有時候也不一定要這個。大型戰爭很難打得起來,就是因為大家都有互相傷害的能力,不用核,也可以有別的,辦法太多了!”

  “嗯?”李建國眉心一緊,這辦法太多是什么意思?

  李一鳴看看父親,他不想馬上把自己那一堆給敵人造成巨大傷害的辦法說出來,因為太嚇人:“爸,這個事你不要匯報。”

  “為什么?”

  “我還沒想透這中間所有的過程,而且......我的意思就是我們生產的指向性要強,要做有用的東西,就是找到消費者,我們現在內地缺的東西很多,這點我是不擔心的。”

  看了眼兒子,李建國摸摸下巴:“說到這個,最好還是咱們內地自己生產,給資本家賺去總覺得不太舒服。”

  李一鳴搖頭:“組織生產要時間,有些東西沒法等自己生產,短期急需的東西可以買,中長期需求全都要自己供應。”

  “我剛才是想這里生產的成本有點高,沒反對的意思,那回去你是準備賣還是?”

  “不是賣,這里很多東西我會直接發。”

  “發的話,數量......能有那么多?”李建國想起下面那些人,他不清楚這些工廠的規模,但他知道內地有多少人,十個億,就算是一人一雙鞋也得十億雙,這得生產到什么時候。

  “不是一下鋪開,有先后順序的......”

  “什么順序?”李建國看看兒子,問道,“給孩子先發?”

  “不全是,東西不一樣,發放的順序也不一樣。”

  “怎么定這個順序?”李建國想到那墻上有生活日用品,有學習用品,有玩具,“不是學校?”

  “學校,當然,不光是這個標準。”李一鳴想了想,“等到他們配好了,內地應該也可以生產了。

  我之所以這么做,因為成本不光是看這個產品用到的物料和人工,還有時間,以及它帶來的社會效益。”

  李建國點點頭。

  知道了社會有動態需求,他就很清楚這樣的做法是對的。

  再說這不是用國內的物資來換產品,而是在這里直接生產,至于這些錢怎么付,李建國相信兒子會有辦法,他能想到的就比如一邊出口一邊進口這樣子。

  “可以用出口利潤來補貼吧?”

  “這個要統計一下,我現在還不知道他們能生產得多快。”

  李一鳴低頭想了想,“一個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再到它被用壞,這個時間我計算過,現在這個方式最節省時間和成本。

  你看那個涼鞋,現在都已經九月中了,其實也穿不了幾天,這時候生產出來的就可以出口到熱帶亞熱帶地區。”

  “那你別忘記我們也有亞熱帶地區。”李建國說道。

  李一鳴點點頭:“我沒忘記,又不是只有鞋子,質量好的鞋子穿幾年也沒問題,腳大穿不下還可以給別人穿,但如果質量差,那不如不做!”

  “后面還有什么?”

  “很多!”

  “對了,爸,我想過,這些物資應該歸到免計劃在內地的公共福利體系里頭,不但要發,還要能回收。”

  “回收是什么意思?用壞了回收嗎?”

  “嗯,其實我覺得現在物資回收體系也太差了。”

  “廢品站不行嗎?”

  “當然不行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