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馮!你看看,那根柱子腳下頭,像不像一只腳?”
馮科長一聽這話,就又渾身哆嗦起來。
“什么腳,人的腳,還是動物的爪子?”
林瑛把夜視儀遞給老馮,他戴在頭上,順著林瑛手指的方向看了一會兒,這才摘下來,臉色煞白地說:“那里露著的是半只鞋子,是被人丟在那里的?還是有人藏在柱子背后?”
“走,過去看看!”林瑛說。
馮科長一把攔住她。
“等等!”
他把手里的撬棍遞給林瑛,然后跑到黑棺那里拍拍。
“咱們先得把它撬開,我倒要看看,鹿丘王弄的疑冢,究竟是帶餡兒的,還是不帶餡兒的。”
林瑛明白老馮的意思,如果這個棺材里沒有尸體,或者尸體的陪葬規格很低,那就說明之前棺木里埋的就是鹿丘王。
如果真埋著鹿丘王的話,那個洞窟應該就是休門。只要確定了休門,那就更好確定其他洞窟的屬性。這樣的話,整個地下世界的結構就能明朗起來。
老馮跑到放有宣德爐的供桌下,但可惜的是,這次桌底下并沒有撬棍。
林瑛擺擺手:“我一個人就夠了。”
她走到黑棺前,老馮早找出了放撬棍的凹槽,林瑛梃好撬棍,一用力氣,只聽石板發出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的磨損聲,隨即一股惡臭便迎面撲來。
“糟了!”馮科長大叫一聲,急忙拉過林瑛,作勢掩起鼻子。
林瑛也趕緊有樣學樣,她屏住呼吸問:“有毒嗎?”
“我怕是尸氣!”馮科長吸了一鼻子,又說,“不過,怎么一閃一閃的?”
林瑛抬頭看去,只見空氣中果然有一躍一躍的藍色火光。她一把拉過馮科長,不過此時老馮也意識到了問題。
“鬼火,棺材里有磷化氫!”
磷化氫是人和動物尸體腐爛分解時產生的一種氣體,它沒有顏色,聞起來像咸魚的氣味,而且一接觸空氣,極易自燃。因為墳場多有尸體,所以晚上自燃的磷化氫一閃一亮,被認為是“鬼點燈”,所以也叫“鬼火”。
大家都知道磷化氫自燃,但恐怕不知道,這也是一種劇毒氣體,對人的全身都有毒害作用。
黑棺年沉日久,而且密閉性強,所以棺材里面磷化氫濃度較高。如今一出現縫隙,自然大量氣體就泄露了出來,所以周圍惡臭四散,而且鬼火連連。
不過這也恰好說明,棺材里面是有尸體的。
林瑛和老馮等氣體消散得差不多,這才又打亮手電湊過去看。不過,棺材里的東西卻讓老馮失望了。
那里果然還有一具尸體,他身穿蟒袍,腰纏玉帶,頭上也戴著一頂翼善冠。不過大概因為棺材原因,這具尸體得沒有上一具徹底,它白骨底下還粘連著一塊塊黑色肉泥和頭發,看起來煞是惡心。
“難道八個棺材里面有八具尸體?”林瑛也看驚了。
馮科長臉色頗為難看,他打著手電,細細檢查了一遍,然后憤懣地說:“這些人,應該都是被迫殉葬的。真想不到,到了萬歷年間,居然還有王爺喪心病狂地用活人殉葬!”
人殉是歷史上最殘忍的墓葬制度之一。明朝初年,朱元璋就下令讓嬪妃殉葬孝陵。這種制度直到他的玄孫明英宗時才被打破。
明英宗遭逢“土木之變”,是明朝由盛轉衰的禍首之一,他雖然復辟后因私怨處死功臣御前,但臨死前靈光一點,廢除了嬪妃殉葬的制度,被當時人稱為“盛德”。
但饒是如此,民間人殉之風依然甚囂塵上。滿清在關外的努爾哈赤、皇太極,以及入關的順治帝都有人殉,直到康熙的時候,才重新下令,開始禁止“奴仆殉葬”。
馮科長雖然是一個考古工作者,但他并非沒有自己的三觀,他顯然對殉葬制度“深惡痛絕”。
其實討厭殉葬的人古已有之,孔子甚至都反對以人俑殉葬,那句著名的“始作俑者,其無后乎”就出自圣人之口。
他扒著棺材,看了半天,然后把手電光柱移到尸骨的胸部,用另一只手指著說:“小林,你看!”
林瑛低頭望去,只見那里有一個圓圓黑黑的東西。
“我下去看看!”
馮科長說完,還沒等林瑛阻攔,他就拄著棺材幫,往里面一躍而下。
只聽“咚”的一聲,他已經站在了棺材里頭。他小心翼翼地躲開尸骨,然后俯身下去,摸摸那黑色的東西,這才抬起頭來。
“我沒猜錯,這是釘尸體的釘子這個人是被活生生釘在棺材底上的,所以他只是殉葬者,并不是鹿丘王本人。”
“把人活活釘死在棺材里……?”林瑛也驚了。
馮科長長嘆一聲:“有時候,你根本想象不到一些王族權貴的底線遠了不說,就在解放之前,西藏的農奴主還隨意將奴隸剜眼、剁手,肆意處死。
“更殘忍的是,他們還經常把剁下來的手臂風干把玩,有的甚至將農奴砍頭,用頭骨做成酒杯,或者把他們活著剝皮,做成人皮唐卡,當成藝術品……這些事情,也就發生在六七十年前吧?”
林瑛倒吸一口涼氣。
盜墓雖然不是善行,但有些殘害百姓的人,死后被挫骨揚灰都不值得同情。
兩個人帶著沉重的心情走下棺臺,林瑛拎著撬棍,馮科長手里拿著一根綴滿寶石的厚厚玉帶,他們一左一右,朝露著半只鞋子的那根石柱摸去。
臨近石柱的時候,林瑛還故意弄出一點兒動靜。這叫打草驚蛇,可那只鞋子根本沒有絲毫動靜。馮科長這才放心地打亮手電,兩個人迅速同時快步向前,一下子就轉到石柱的背面。
不過,眼前的一幕,讓兩個人大驚失色!
這絕不是一位古人,因為他穿著現代的衣服,留著現代的發型,那只鞋子,也是一雙現代的皮鞋。
他腦袋耷拉在右肩上面,看上去已經沒有了呼吸。
這是個陌生人,他難道是娘娘廟里失蹤的義工或者民工之一?
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