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85章 最好的謊言是隨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回80當大佬

  跟顧驁陰謀密議了一番之后,彼得森回頭就開始著手暗中吸籌德州儀器的流通股了。

  至于所需的資金,顧驁也都逐步撥付到位。

  去年的溫哥華地產案操盤資金,如今已經全部回籠了,顧驁的本金加上利潤,本來就有超過十億美元的可用資金。

  這還沒算顧驁的游戲機和其他產業源源不斷細水長流的現金流水呢——雖然至今為止,因為還處在擴張期,成本也比較大顧驁的消費電子產品年純利潤始終沒突破1億美金,只是銷售額越滾越高,做實業不容易吶。

  而且為了讓黑石基金的操作看上去更加正常一些、未來別被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挖掘出什么陰謀論。

  顧驁還非常注意地額外給了一部分資金,大約個把億美金級別,讓黑石基金根據自己的意愿,去投資一些項目組合。

  顧驁覺得這并不算托大,也不覺得這些掩護性投資會虧本。

  因為歷史上的黑石基金,本來投資業績也還算不錯。彼得森這人能做一任美國商長,還在雷曼兄弟做出不菲業績,投資眼光和本事還是有的。

  歷史上黑石基金投資項目的最大特色,就是善于持大股之后,幫助被投資對象優化管理、一定程度介入經營,把原本不怎么績優股的公司,也改造得績優一些。所以黑石基金雖然沒有什么暴富的項目,卻能做到30多年里穩健收益,而且行業口碑也不錯,沒有落下“門口的野蠻人”的名聲。

  奇正相合,虛實相應,隨機到沒有規律可循,才是保住長期名聲的必要手段。

  收購一家總市值接近20億美元的大公司的好幾成股份、直到持股比例要舉牌成大股東的比例,這肯定是需要好幾個月時間的。有些對溢價承受度比較低、不肯高價砸錢買的人,那更是要花上半年。

  所以,顧驁讓彼得森4月中旬開始動手,怎么也得到暑期的時候,才能吸籌到夠資格舉牌的程度(花掉5億美元左右資金,吸納德州儀器2030的股權)。

  而顧驁跟比爾學長也綢繆計議過了,比爾學長差不多也是那個點才會拿到田納西州相關立法通過的背書、當選美南經發政策委員會的注席。

  兩邊時間差不多,誰都不會拖誰的后腿。

  另外,到了真要舉牌的時候,那當然也是由黑石基金去舉牌,顧驁是不會舉牌的。顧驁之所以要找一家美資私募基金作為股權投資的白手套,為的就是防止美國人民的抵觸乃至美國監管的介入。

  因為在美國股市上,你一個中國人悄摸地成了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大股東,那肯定是要引起軒然大波的,而且相關信息是保密不住的。

  但是,如果是美資私募基金沖在前面,就不要緊了。至于這家私募基金的錢又有哪些來源,這跟高科技公司和股市監管就沒關系了。

  面對80年代美國股市的監督嚴格程度,做到這種程度已經足夠。要不是美國人還比較松懈,也不至于就在這幾年鬧出垃圾債之王米爾肯這些渣滓。

  當然,這里也要為美國股市說句良心話。所謂的“股市是萬惡之源”、“股市是科技進步的死敵”這些宣言,都是針對80年代后期美國股市的情況的,因為那段時間惡意收購、垃圾債、門口的野蠻人確實太猖狂了。

  90年代后,米爾肯被罰款11億美金、判刑10年后,美國的科技公司風投環境就好了不少,無恥之徒也少了一些,人民對股市的仇視也沒那么嚴重了。包括某些原先沒有股市的國家,也放開了股市的存在,那也是看到了美國人確實監管有效、可以控制住局面,才開放的。

  只能說80年代那種近乎蒙昧野蠻的科技股,跟后來的科技股不是一回事。

  另外,除了舉牌問題之外,彼得森最后還跟顧驁達成了一項額外的君子協定。

  彼得森已經朦朧意識到了,顧驁有可能對德州儀器進行如何的“優化”,他只是不希望將來扮演這個“優化”德儀的經營改良建議發起人。

  彼得森希望自己扮演一個“跟風附議”的角色。

  這一點顧驁稍微考慮了之后,也答應了,并且表示彼得森不用擔心,到時候完全可以把這個演奸臣的角色交給德州儀器的現任CEO夏柏。

  未來張仲謀如果牛逼了、華夏半導體產業崛起了、美國人后悔了,就讓夏柏這個直接經營者來扮演“秦檜”,而彼得森這個大股東只要扮演被秦檜蒙蔽的“宋高宗”就行了。

  顧驁相信,歷史上的張仲謀會憤而出走,這就說明夏柏并不缺乏愚蠢的眼光,他只是缺乏股東會的足夠授權。

  顧驁和彼得森并不需要親自去提出那個愚蠢的奸計,他們只要用股權,讓那些有遠見的人沒資格說話、或者說話的投票權重被壓低到微乎其微、并且把愚蠢的聲音功放到足夠大就行了。

  而那個愚蠢的聲音本身,并不是彼得森發出的,他只是個揚聲器。

  留取弱智照汗青的事情,還是留給夏柏去照吧。

  彼得森對這個處理非常滿意,再也沒有任何疑慮,心情愉快地去執行顧驁的任務了。

  至于吸籌股票的時候,如何震蕩嚇走散戶、低價拿到股權,這都是彼得森的老本行,技術細節不用顧驁操心。

  交代完彼得森動手,時間也已經是4月過半。

  距離奧斯卡頒獎典禮結束,已經過去了一個星期,顧驁如今身上背負著電子工業部部屬央企的差事,也沒理由在美國滯留更久,所以也差不多是時候回國了。

  美國這邊的利好,要等三個月之后,彼得森和比爾雙雙部署到位,才是收割的季節。

  另外,顧驁這次來美國,明面上的理由,依然是要與摩托羅拉“深化合作”。

  所以,在與彼得森、比爾密謀的這一個多星期里,顧驁也抽時間穿插著跟摩托羅拉達成了一項新的談判。

  這個談判純屬掩人耳目用的,內容無非是傳統的“市場換技術”。當然有顧驁操作的“市場換技術”,肯定比后世被磚家叫獸公知們詬病的“市場丟掉了,核心技術完全沒換到”的領域要好得多,尤其比同時代的汽車合資要好。

  既是如此,顧驁還是非常小心地引入了電子工業部的有關官員,一起參與談判,由上面的人最終拍板決策,免得將來國內有公知想搏出位、盯著顧驁罵,以求出名。

  這個“市場換技術”的具體內容,就是中方承諾:如果中方未來打算引進目前這一代制式的蜂窩移動通訊技術、在國內鋪設手機網絡,那么中方會排他性地使用摩托羅拉公司的產品,讓摩托羅拉壟斷性地獨占市場。

  作為代價,摩托羅拉要把所有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手機、蜂窩基站,全部挪到中國生產,并臨時授權中方使用有關技術。

  在1984年這個時間點上,中方這個承諾其實沒損失什么東西,因為暫時全人類只有摩托羅拉一家公司,能搞1G手機和基站,人家本來就沒有競爭對手。

  而中方補充承諾一下之后,無非是未來三五年里,萬一有其他同行跟進了、來跟摩托羅拉搶生意,中方依然可以確保摩托羅拉未來的獨霸市場期權。

  摩托羅拉方面是用了與中方合資建廠、讓中方觀摩學習技術、參與售后維修維護等等條件,換了一個看上去很美的期權。

  而顧驁之所以熱衷于促成,在于他跟摩托羅拉認知遠見上的差別——在1G手機剛剛出現的時候,是沒有1G這個概念的,摩托羅拉有一種幻覺,那就是他們的這種制式,可以用上十年二十年。

  但顧驁知道,進入90年代初,2G技術就上來了,手機這個行業,也不再是摩托羅拉能壟斷得住的。

  以80年代中國本來就賣不出多少手機的這么一個空虛的市場,跟摩托羅拉交換一個中國無線通訊電子技術的起步積累,完全是劃算的。

  顧驁以及相關談判決策者,可能要被不明真相的公知磚家辱罵那么六七年,等2G上來后,歷史自然會證明顧驁是正確的。

  更何況,顧驁已經做好了離開體制的打算了,就算一年半載內,將來有人質疑這個決策,以此為由撤顧驁的職,開除他,也不過是債多不愁、虱多不癢。

  將來歷史證明他正確之后,那些墻頭草的公知磚家自然又會倒過來,說“我們當年欠顧驁一個道歉”。

  跟摩托羅拉的補充談判結束后,顧驁第一時間給手下的任正義打了個國際長途,把情況通報了一下。

  “摩托羅拉方面的人,很快會趕去特區,在我們建廠的過程中追加投資和技術授權、設備采購。過程你盯著點兒,這是咱自己無線通訊技術的最初起步,咱不要急,慢慢來。

  有些話我就跟你說說,不要覺得摩托羅拉人拿住這一代技術,就拿住了永遠。無線通訊的劃時代進步,會比我們想象的都快。

  我就一句話:第一代咱能跟在別人屁股后面仿個生產,第二代咱能跟進研發,第三代爭取平起平坐,第四代再全面反超也不遲。這是一場至少十幾二十年的持久戰。”

  任正義表示完全聽不懂,但部隊的經歷讓他習慣了無條件執行命令。

  直到多年之后,他才知道當初老板的眼光是多么的深邃遠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