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特麥克卡蘭尼,這位今年已經五十二歲的資深演員,在好萊塢已經打滾將近三十年,始終不曾贏得屬于自己的閃耀時刻,卻在日積月累過程中逐漸打磨出自己的技藝,堪稱是電影產業不可或缺的中堅藍領演員。
職業生涯早年,霍特更多活躍在電視小屏幕上,但即使是電視劇,他也很少贏得常規角色,很多還是客串或輪換的表演機會,“法律與秩序”、“犯罪心理”、“英雄”、“犯罪現場調查:邁阿密”等等劇集之中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小小的細節就可以窺探出原因了:霍特出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警探。
因為五官長相太過正氣,被認為是“天生一張執法人員”臉,缺少特色也就意味著局限,這才限制了霍特的演員事業。
其實在演員和模特行業,帥氣、漂亮等等精致的長相并不占優勢,因為缺少特點,缺少了能夠雕琢角色的可能,反而容易因為外貌太過搶戲而導致畫面失衡,這些臉孔也往往被認為更加適合花瓶角色。
好萊塢的黃金時代過后,那些漂亮臉孔就不再吃香了,布拉德皮特、湯姆克魯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等等等等全部都是如此;相反,梅麗爾斯特里普、杰克尼科爾森,羅伯特德尼羅這樣的個性臉孔則贏得了更多支持與喜愛。
丹尼爾戴劉易斯和藍禮霍爾,應該是非常少數的例外,但即使是他們,也是個人魅力大于樣貌俊朗的類型。
霍特也是如此。年輕時候的五官缺少特色,這使得他磕磕絆絆地經歷了無數挫折,從電視劇轉到電影,也沒有能夠改變狀況——要么就是警探要么就是軍官,所有角色大抵都是如此。
“奪金三王”、“匪幫傳奇”、“震蕩效應”、“暗夜逐仇”、“俠探杰克”等等作品都可以看到霍特的身影,扮演相似的角色,就如同“哈利波特”鐵三角一般,霍特也被這一身皮囊面具束縛著,無法擺脫突破。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此次“心靈獵人”也是如此。
霍特即將扮演fbi探員比爾坦奇(billtench),他就是最早成立行為科學(bsu)的成員,霍頓和溫迪都是他后來招募到的成員,他們真正地建立起了犯罪心理學的實際運用系統,并且初步建立了犯罪心理畫像的系統性運用,繼而改變了現代犯罪偵查的科學體系——比爾,不折不扣的一名探員。
其實,在“心靈獵人”之前,霍特與大衛芬奇就曾經多次合作過,大衛甚至可以說是霍特的貴人之一。
1992年,曾經為音樂錄影帶導演的大衛執導自己職業生涯的首部作品,“異形3”,霍特就曾經出演了其中一個角色;后來,霍特又出現在了“搏擊俱樂部”之中,延續了緣分。可惜,大衛自己出品數量并不高,沒有能夠真正幫助到霍特的演員事業,再次重逢的時候,卻已經是將近二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與大部分導演一樣,大衛對于自己腦海之中的角色形象都有著一定構想,他們會希望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意見,然后選角導演在對癥下藥地尋找到相對應的演員;而大衛對于主角的要求又特別明確,因為他的作品往往都將所有戲肉壓在主角身上,主角的氣質、魅力和表演,對成品質量至關重要。
“七宗罪”的布拉德皮特和摩根弗里曼,“搏擊俱樂部”的布拉德皮特和愛德華諾頓,“社交網絡”的杰西艾森伯格和安德魯加菲爾德,“十二宮”的杰克吉倫哈爾,“龍紋身的女孩”的魯妮瑪拉等等。
上述演員全部都是大衛親自挑選出來的。“心靈獵人”也是如此,藍禮、魯妮和霍特,來自于大衛的欽點。
客觀來說,霍特已經在業內打滾了將近三十年,形象基本已經固定,想要打破僵局的可能性正在逐漸消失;但反過來看,霍特已經在警探和軍官角色之上摸爬滾打出了自己的一套準則,成熟穩重的氣場往往能夠壓得住陣。
就如同約翰古德曼一般。
難以想象,在約翰古德溫將近四十年的漫長演藝生涯之中,他還不曾贏得過任何一次奧斯卡提名,但這位老戲骨卻是好萊塢各大電影項目最青睞最中意的演員之一,氣定神閑、信手拈來的表演總是能夠穩住局面,同時還能夠駕馭各種不同風格的作品,商業和藝術不論,題材類型也都沒有限制。
藍禮與約翰合作了“醉鄉民謠”,確確實實能夠感受到約翰由內而外的穩重,不動聲色之間就完成調整。
大衛期待著霍特能夠成為這樣的定海神針,但霍特能否肩負起如此重任,就只有投入實際拍攝之后才能夠知曉了。
“心靈獵人”并不是一部傳統意義的罪案劇集,而是以罪惡作為背景的偽紀實劇集,就如同“十二宮”展現出警探們追尋十二宮殺手的過程一般,這套劇集的核心意義也在于展現出犯罪心理學以及心理畫像投入實際運用的開端,在理論與實踐之中尋找出一個結合點,希望能夠打開偵查犯罪的全新領域。
所謂“心理畫像”,最著名的代表劇集就是“犯罪心理”,以bsu為基礎而設立了一個bau,成員們通過技術協助警方追捕連環殺手,但“犯罪心理”所呈現出的是心理畫像系統成熟階段的故事,而“心靈獵人”則是呈現出“犯罪心理”前輩們的創業歷史。
“犯罪心理”大紅大紫之后,關于心理畫像的影視作品逐漸增多,“別對我說謊”更是將這種“讀心術”推上神壇,某種程度來說,這些影視劇將心理畫像的探索神化了,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偵查手段只能提供一個參考價值,但在缺少實質證據的情況下,卻很難將嫌疑人定罪,也很難運用于法庭之上。
在七十年代,犯罪心理學才剛剛興起,甚至就連“連環殺手”的名稱都不存在,人們依舊不知道應該如何面對這些持續性的、長期性的、連貫性的暴力犯罪事件,而傳統的偵查手段似乎也無法追查到兇手。
陌生人殺害陌生人的狀況,讓犯罪動機的判斷容易出現誤差,甚至就連犯罪嫌疑人都不太容易定位,這也使得調查陷入僵局,懸案開始逐漸增多,而地方調查人員都摸不著頭腦,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入手。
正是在如此背景下,“犯罪心理畫像”的研究在重重阻力之下慢慢興起,“心靈獵人”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心靈獵人”的兩位主角霍頓福特和比爾坦奇,在現實生活中擁有原型,整個故事改編自約翰道格拉斯(johndouglas)和馬克歐夏克(markolshaker)的紀實,“心靈獵人:美國聯邦調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
前任fbi探員約翰道格拉斯無疑是核心人物,曾經先后多部影視作品都以他作為原型塑造了人物形象,“沉默的羔羊”里的杰克克勞福德(jakecrawford)就是典型代表,后來“犯罪心理”也參考了他的經歷以及性格。
在劇集之中,霍頓福特則對應的是約翰道格拉斯,更多集中于約翰年輕時的形象,但還是做出了改動。
相較于比爾坦奇、溫迪卡爾兩個角色都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到確切的對應角色,霍頓的背景與特點融合了更多fbi探員的形象以及性格,根據作品的需要,進行再創作,與主線支線相輔相成地構建出整個故事:
如何建立整個“犯罪心理畫像”的體系;如何將心理學與犯罪學雜糅起來;如何采用系統性的疏離進行定位;如何將個體化的行為廣義化,然后又再次縮小到個體化,讓警方能夠根據不同案件作出判斷?
諸如此類等等。
相較于“犯罪心理”、“別對我說謊”之中神乎其神的心理側寫,“心靈獵人”更多注重于黑暗之中摸索的前期,這也使得霍頓、比爾和溫迪三個角色之間的互動與影響、成長與蛻變,成為了劇集的核心內容。
換而言之,人物大于案件,心理探索大于懸疑布局。
正是因為如此,“心靈獵人”遲遲無法找到投資商,因為這完全不符合熱門劇集的定義,就如同枯燥乏味的紀錄片一般;而且,“犯罪心理”總是能夠讓正義獲勝,“心靈獵人”卻可能在探索過程中不斷犯錯,這就更加難以討好觀眾了。
同樣也是因為如此,“心靈獵人”對于主要三個角色的演員提出了嚴苛要求,他們之間的化學反應將決定整部劇集的質量;而且,正如同魯妮此前所說,角色要求演員展現出心理層面細膩而豐富的變化,這恰恰是藍禮最為擅長的。
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接下來,就看藍禮能否重新找到“太平洋戰爭”時期的淳樸心態,撇開所有技巧以及負擔,讓自己回歸初心,一步一步地尋找到表演的節奏,更重要的是,尋找到表演的樂趣。
至少從演員的初次見面來看,大衛的選擇被證明是明智的。
“我們現在應該朗讀劇本嗎?還是說,我們應該談論角色?”難得地,掌握主動權的不是藍禮,而是霍特。
他朝著藍禮和魯妮展露了微笑,以詢問的口吻打開了話匣子,電視劇的表演工作現在就已經可以開始了。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