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整部作品的制作成本只有一億美元,在大型商業電影遍地走的現在,這只能算是剛剛達到最低門檻而已;不過,近年來科幻電影普遍低迷,真正出彩的作品屈指可數,每一部作品的投資都堪稱是一次冒險。
從電影立項一直到全球首映為止,積極和消極的觀點就反反復復地展開激烈爭論。
華納兄弟內部也不例外,凱文原和巴里梅耶就代表兩個派別巴里愿意相信藍禮的強大號召力,選擇了放手一搏;但凱文卻以阿方索卡隆上一部作品“人類之子”作為范例,對于票房前景表示憂慮。
2006年,環球影業投資七千五百萬美元完成了“人類之子”的拍攝工作,電影由當年事業達到高峰期的克里夫歐文(cliveoen)聯手朱麗安摩爾和邁克爾凱恩出演,剛剛從英國漂洋過海前來美國打拼的查理漢納姆(插rlie魂nam)也參演了一個小角色。
電影選擇在威尼斯電影節登陸,進入了主競賽單元,同樣迎來了口碑狂潮,媒體綜評高達八十四分,成為了當年頒獎季前半段的重要種子選手,但遺憾的是,最終在奧斯卡提名名單之中,作品卻僅僅只收獲了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和最佳電影剪輯三項提名,并且顆粒無收。
而票房方面,“人類之子”選擇了圣誕節全面公映,結果卻僅僅只收獲了三千五百萬美元的北美票房;海外票房數據也是一片慘淡低迷,全球總票房也只有六千九百萬,甚至沒有能夠突破七千萬的門檻。
不要說盈利了,從宣傳發行到學院公關,環球影業還投入了無數精力,最終導致了小小的虧本三千萬,令人失望。
在那之后,一方面是因為阿方索開始投入技術的探索研究,為了拍攝“地心引力”,他花費了五年時間研究相關技術;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各大電影公司還是對阿方索的票房能力心存疑慮。
從“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開始就是如此了,阿方索總是能夠贏得媒體的一片叫好聲,他的才華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票房市場方面卻始終無法贏得普通觀眾的芳心,就連哈利波特系列都沒有能夠讓他迎來突破,”阿茲卡班囚徒“更是創造了系列最低票房。
更何況,“地心引力”拍攝過程中,阿方索對于技術方面的執著和狂熱也是有目共睹的,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正在復制著“人類之子”的歷史進程。
最終,凱文和巴里的爭奪戰之中,前者贏得了時代華納母公司的支持。
事實上,“地心引力”在威尼斯電影節贏得了十五分鐘起立鼓掌狂潮之后,華納兄弟內部高層之間是哀聲一片的,因為事情又一次朝著“人類之子”的方向發展了,先是阿方索,然后是藍禮,兩名藝術氣質出眾的藝術家碰撞在一起,“地心引力”就越發讓人不安起來。
華納兄弟還曾經認真討論過“地心引力”的虧本可能,如果現在轉換電影的商業屬性,開始主打藝術屬性,沖擊頒獎季,那么他們是不是能夠減少損失?但考慮到電影已經投入了一億美元,甚至超過了“人類之子”,想要回收成本,他們需要更多的票房支持和更多的頒獎季前景。
于是,華納兄弟這才選擇了十月份上映,秉持著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隨時準備著改變后期宣傳計劃。
這就是華納兄弟更換首席執行官之后的區別。
雖然說巴里梅耶是一個性格急躁、沖動狠辣的梟雄,某些決策確實顯得急功近利,但整體來說,巴里敢于冒險的精神也讓華納兄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而現在的凱文原卻顯得更加圓滑,面面俱到、風險評估等等,卻缺少了一些進取心和賭徒心。
不過,掌舵者對于整個公司的影響,還需要長線觀察。短時間之內的陣痛,這是在所難免的。
現在,“地心引力”首映周末的票房火熱出爐了,一億四千三百六十萬美元,輕輕松松就超越了投資成本線,以匪夷所思的姿態創造了歷史,不出意外的話,憑借著前期優異口碑的保駕護航,華納兄弟下一周就可以回收成本,并且進入盈利階段了。
橫空出世的“地心引力”不是一個虧本項目,而是堪比“復仇者聯盟”的票房炸彈,真正地將秋季檔的陰霾和沉悶一掃而空,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姿態,這絕對是2013年最為駭人也最為震驚的一條重磅新聞!
第一時間,華納兄弟就官方表示了恭喜祝賀,仿佛此前的那些憂慮從來都不曾存在過一般,喜出望外地開始大肆宣傳和轉播,整個社交網絡平臺之上鋪天蓋地地都可以看到相關新聞,就好像電影宣傳現在才剛剛拉開序幕一般。
不管過去的恩恩怨怨如何,華納兄弟都是最大贏家,只是,凱文原是否樂見其成,這就值得商榷了。
“地心引力”的票房狂潮讓同一檔期的所有其他電影都頓時黯然失色起來。
還有人記得本周首映的另外一部作品到底是什么嗎?
“逆轉王牌”,本阿弗萊克和賈斯汀汀布萊克主演的那部作品,而這部作品已經徹底撲街,首映周末三天僅僅收獲了七百萬的票房,即使投資成本只是輕量級的三千萬,但如此成績也已經基本確定虧本的結局了。
回首看看媒體炒作的“藍禮vs阿弗萊克”,這著實有些可笑,因為雙方根本就不是同一個級別的對手。
雖然阿弗萊克成名已久,得益于“波士頓幫”的存在,業內的人脈也是根深蒂固,“逃離德黑蘭”成功逆襲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小金人之后,他的事業也相對應地達到了全新高度;但相較于藍禮的市場號召力來說,阿弗萊克卻根本不夠看 從始至終,阿弗萊克就不是具備票房號召力的演員。
在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僅僅只有在職業生涯早期的1998年出演的“絕世天劫”一部作品,北美票房突破兩億,而彼時,他只是一個配角,男主角是布魯斯威利斯;而他自己擔綱主演的“珍珠港”,北美票房一億九千八百萬,卻因為高達一億四千萬的成本而沒有能夠實現盈利。
恰恰相反,阿弗萊克一直都是票房毒藥的有力爭奪者,在演員的崗位上,他的職業生涯代表作著實是乏善可陳。
這一次的“逆轉王牌”也再次驗證了這一真理。
在2013年的院線影片之中,首映規模超過三千間院線以上的,“逆轉王牌”的最終票房成績位居倒數前三位,平均每個場館的票房數字只有兩千美元出頭,如此表現著實是讓二十世紀福克斯郁悶到內傷。
還好,投資成本只有三千萬,即使虧本也著實有限,不算太過致命。更何況,二十世紀福克斯真正謀求的不是“逆轉王牌”這一部作品,而是阿弗萊克的下一部作品,最好是導演作品。如此盤算的話,他們依舊不能算是虧本。
十月第一周的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之上,“地心引力”強勢登頂,并且還將在未來的數周之內成為票房攪局者,只是不知道是否能夠延續到萬圣節檔期了。
“天降美食2”作為一部動畫片的續集,因為題材錯位的關系,次周跌幅控制在了百分之四十,沒有出現雪崩,以兩千萬的票房數據,位居周末票房榜的第二。目前兩周累積票房已經突破了六千萬美元,距離七千八百萬的成本不遠,但是否能夠盈利,還是需要看海外市場以及錄像帶市場。
“逆轉王牌”得益于秋季檔的冷清,七百萬美元的票房數據也成功占據了第三名。側面就可以感受到整個檔期的票房拉動能力還是不足,這也越發襯托出了“地心引力”的妖孽。
在前三甲之外,本周還出現了不少熟悉面孔。
之前在多倫多電影節之上勇奪人民選擇獎第三名的“囚徒”,此時已經是上映第三周,周末票房依舊占據了第四名的位置。
這部由休杰克曼和杰克吉倫哈爾聯手的作品成功地吸引了觀眾的注意,短短三周累積票房就突破了四千七百萬,剛剛超過了四千六百萬的成本線,這意味著,電影很有希望在頒獎季之前就實現盈利,頒獎季前景更是被看好。
隨后的第五名是“極速風/流”,朗霍華德執導,克里斯海姆斯沃斯主演,這部聚焦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兩位f1賽車手的傳記電影,同樣也是今年頒獎季的種子選手。擔任配角的德國和西班牙雙重國籍演員丹尼爾布魯赫(danielb乳hl)備受肯定。
同樣是多倫多電影節展映作品,同樣是好評如潮頒獎季作品,“地心引力”和“極速風/流”兩部作品也吸引了不少注意,藍禮和克里斯的恩怨已經是老梗,但人們難免會給予些許注意,但兩部作品的結局卻迥然不同。
現在“極速風/流”的累積票房只有區區一千八百萬,這才是頒獎季系列作品的正常表現,相較于三千八百萬的投資成本,不算太過糟糕,但比起“地心引力”來說就是天差地別了。
只是,現在已經沒有人會把藍禮和克里斯擺放在一起比較了,這是好事?還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