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387 藝術作品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戲骨

  沒有想到,居然是“超脫”。

  不是一部戲劇,而是一部電影,一部藝術電影,更為準確一點,一部帶有實驗(性性)質的藝術電影。

  那么,眼前的托尼凱耶就是“超脫”的導演!

  托尼堪稱是演藝圈的另類,職業生涯只執導了四部作品,其中還有一部“黑水船運公司”,因為觸動了某部分強權團體的利益,被直接喊停,沒有能夠拍攝完成。

  他總是矚目敏感的社會問題,比如導演處女作“美國x檔案”,關注了種族主義和新/納/粹的問題;比如四年前的“墮/胎/權之爭”,則挑戰了宗教人士的敏感神經。兩部作品在藝術領域都引起了不少反響,前者更是成就了(愛ài)德華諾頓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而卡爾隆德也不例外,“超脫”就是他編劇生涯的唯一作品。

  難怪藍禮沒有認出兩個人來,難怪藍禮根本沒有反應過來,難怪伍迪會愿意牽線搭橋。眼前三個人,就是典型的紐約學院派藝術家,一心一意撲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上,從來不曾向好萊塢妥協過,也從來不曾在意過好萊塢的喜好。

  “超脫”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正如卡爾和托尼的介紹,“超脫”還有另外一個譯名,叫做“人間師格”,電影聚焦于一名叫做亨利巴赫特(henrybarthes)的老師,講述了他來到一間公立學校代課的故事。

  不是(日rì)本電視劇的那種勵志故事,(熱rè)血教師拯救不良學生;而是折(射射)社會現實的殘酷故事,那種萬念俱灰的絕望幾乎讓人喘不過氣來。

  在這段時間里,亨利遇到了三個不同的女(性性),一位默默承受著學生和家長暴力的女老師,一名飽受肥胖折磨和家庭冷暴力的女學生,一名屢次遭受((嫖piáo)piáo)/客暴力對待的無家可歸的雛/((妓jì)jì)。

  三個人都在不同程度地尋求著亨利的幫助,可是亨利自己卻深陷囫圇。

  小時候親眼目睹了母親的自殺,外祖父則過錯責備在他的(身shēn)上,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之中無法自拔,放任亨利自生自滅。童年(陰陰)影讓他開始保護自己,關閉了自己和其他人的(情qíng)感交流,冷漠而疏離地面對這個世界。他成為了一名老師,才華橫溢,卻從來不在一間學校長期逗留,避免自己和學生建立(情qíng)感聯系,總是在不同學校之間以代課老師的(身shēn)份逗留。

  在這三個女(性性)(身shēn)上,每一個人都凝聚了家庭教育和社會影響的后果,這是一部關于教育、關于社會的電影,但歸根結底,這還是一部關于家庭的電影,講述了家庭對每一個孩子不可磨滅的深刻影響。

  面對三個求助的靈魂,亨利再一次飽受煎熬。他試圖救贖她們,卻必須先救贖自己。

  電影采用了大量紀錄片的拍攝方式,以采訪的方式,通過不同老師的視角去審視現代美國教育所遇到的問題;以獨白的方式,將人物內心的囈語和掙扎表現出來,粗糲的膠片質感、晃動的手提攝像、濃烈的色彩運用,通過挖掘角色的思想深度,折(射射)整個社會的現狀。

  如此實驗(性性)的表演手法,更多是適用于舞臺劇里,但即使是舞臺劇,大量的內心獨白也往往融入陷入無聊的困境之中,更不要說是電影了。

  毫不夸張地說,這不是一部討人喜歡的電影,甚至是令人厭惡的電影。因為托尼將所有的鏡頭都聚焦于那種掙扎的狀態,將(情qíng)緒放大到了極致之后,幾乎讓人喘不過氣來。

  這是一部從骨子里透露著(陰陰)冷的電影。

  同樣是絕望到了極致的作品,2016年的“海邊的曼徹斯特”就顯得更加內斂,也更加高明,它將所有的絕望(禁jìn)錮在了角色的(身shēn)體里,緩緩地滲透出來,漫無邊際的寒冷仿佛無邊無際,永遠看不到邊界,讓人潸然淚下。

  飾演男主角的卡西阿弗萊克(caseyaffleck)成功問鼎了奧斯卡影帝。

  而“超脫”則用放大鏡將每一個細節都炸裂開來,哭不出聲音,流不出眼淚,就仿佛是溺水時緩緩沉淪,漸漸遠離水面的光亮,緩緩地被黑暗吞噬,電影將整個過程放慢了十倍的速度呈現出來,優雅、唯美、壯闊,卻悲傷、凄涼、絕望。

  更重要的是,“海邊的曼徹斯特”是有一個清晰的故事輪廓,對于觀眾來說更加容易接受;但“超脫”本(身shēn)卻犧牲了故事的框架結構,敘事的線索相對模糊化,著重于(情qíng)緒的勾勒。

  換而言之,托尼在拍攝這部作品的時候,就沒有打算讓觀眾喜歡,完完全全以藝術的表現方式,呈現出“超脫”的狀態,猶如迷夢囈語一般。

  事實也是如此,“超脫”上映之后,遭遇了冰火兩重天的極端考驗,媒體綜評僅僅只有五十二分,距離及格線還有一大段距離,支持的影評人追捧上天,排斥的影評人則斥責震天;imdb的資深影迷評分也是如此,徘徊在八分邊緣,上不去,卻也下不來。

  獎項方面也證明了這一點,金球獎、奧斯卡、戛納之內的主流頒獎典禮,全面淪陷,甚至沒有人提及;但是在歐洲的小型電影節、獨立精神獎、伍德斯托克電影節之類的藝術平臺上,卻收獲了一系列的獎項,只不過,無人關注,自然也無人知曉。

  至于電影的票房?僅僅只是在藝術院線上映了三周,然后就匆匆下線,轉戰影碟發行市場也沒有好轉,堆放在角落里積灰,最終電影票房僅僅只有七萬美元。

  七萬,甚至就連十萬都沒有上,真正是虧到血本無歸,就連藝術院線的資深鐵桿觀眾都不買賬。

  毋庸置疑,這就是一部被徹底無視、被徹底排斥、被徹底厭惡的藝術電影。但是這樣的作品,在紐約的外外百老匯,卻數不勝數,正是這些大膽、新穎、尖銳、特別的作品,構成了藝術的基礎。

  就好像“美國往事”一樣。

  意大利導演賽爾喬萊昂內(serigoleone)當年為了籌拍這部作品,足足等待了十三年,甚至比“教父”系列還要更早,幾乎花費了賽爾喬的所有心血和想法;可是作品當年上映的時候,由于電影公司的閹割和剪輯,被影評人和觀眾罵得狗血淋頭,不僅票房慘敗,而且在藝術方面也沒有得到任何認可。

  最終直接導致了賽爾喬郁郁而終,一代電影巨匠就這樣懷抱著遺憾,憂傷而落魄地在老家與世長辭。

  一直到十年之后,賽爾喬本人最早以普魯斯特式結構剪輯的導演版本問世之后,人們才發現了這部電影的精彩;三十年后,“美國往事”更進一步地成為了黑幫史詩之中不可取代的絕對經典佳作,甚至超越了“教父”和“老家伙”,成為無數影評人和觀眾的心頭好。

  它被稱為“好萊塢歷史上最偉大的失敗”。

  “美國往事”之所以被無視,原因有很多,電影公司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但在歷史上,即使沒有電影公司的插手,因為本(身shēn)的藝術屬(性性)而遠離大眾審美,甚至偏離影評人的審美,繼而導致被時代忽略,等待時間塵封解(禁jìn)之后,人們才重新品味出其中的唯一,這樣的案例也數不勝數。

  “象人”、“藍絲絨”、“希德姐妹幫”、“穆赫蘭道”、“死亡幻覺”、“離魂異客”、“2001:太空漫游”、“猜火車”、“我自己的(愛ài)達荷”、“搏擊俱樂部”、“銀翼殺手”等等,都是如此。

  當然,不是說藍禮就推崇“超脫”這部電影。

  事實恰恰相反,藍禮不喜歡“超脫”,甚至是有些排斥的,不僅因為觀看電影的過程十分沉悶,對觀眾著實太不友好;而且因為電影里的(情qíng)緒太過深刻,也太過濃烈,即使是正常人,也能夠看出抑郁癥來,更何況是上一世他的狀況呢?

  可是,作為觀眾的欣賞角度,和作為演員的觀察角度,卻截然不同。

  站在演員的立場上,飾演亨利巴赫特是一個艱巨的挑戰。因為所有鏡頭都對準了演員的(情qíng)緒,并且將這種(情qíng)緒放大到極致,一絲一毫的變化都呈現出來。

  這和“活埋”不一樣,亨利的(情qíng)緒是被困在了原地,他不會掙扎,他已經放棄了掙扎,所有的(情qíng)緒都往內收,再往內收,卻又需要擁有能夠震撼鏡頭的那種深刻和細膩。毫無疑問,表演難度是更大的。

  這和“海邊的曼徹斯特”也不一樣,雖然兩個角色都是沉浸在悲傷的絕望之中,但前者更多是拒絕和自己妥協的憤怒和悲傷,而亨利則是猶如困獸一般,試圖走出去,卻找不到出口,于是他放棄了抵抗。

  更重要的是,由于托尼的拍攝手法,亨利的絕望需要更加豐富的層次,還有更加多變的細節,如果僅僅只是單純的悲傷或者絕望,電影的厚度和深度都無法達到高度,那種細膩的變化對任何一位演員來說都是終極挑戰。毫不夸張地說,“超脫”的表演難度甚至超過了“海邊的曼徹斯特”。

  簡單來說,哭也要哭得花樣百出,每一滴眼淚的(情qíng)感都有所不同,層次也有所不同。

  這是表現派演技。亨利這個角色,不需要方法派的代入,因為托尼僅僅只是停留在了故事的一個時間點上,剛才他就把角色的所有背景故事都告訴藍禮了;需要的是表現派的扎實功底和渾厚演繹,一個眼神之間的區別,往往就決定了角色最終的深度。

  換而言之,這就是表現派演技的終極挑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