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一八章:喜峰口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崇禎本紀

  不對,干嘛非要養羊啊?

  那多浪費。

  長考中的朱由檢忽然冒出另一個念頭。

  既然是去草原,那在草原上設定一個固定的羊毛收購點,專門收購羊毛,不就輕松搞定了。

  不用管他是誰的羊毛;也不用管他是自己養的,還是偷來得搶來的。反正羊毛來路一概不管,只要能送到收購點,我們就可以收。

  這多省勁。

  相信只要有利益當頭,那就一定會有人送上門來。

  思量至此,朱由檢眼睛一亮。

  這方法應該不錯,就是駐守草原收購點的人可能會有一定的危險。不過,只要能控制好手中資金的規模,想來危險應該不大。

  這個方案應該可行。

  翻出那張寫意的大明地圖,朱由檢開始在圖上搜尋合適的地點。

  喜峰口這個熟悉的名字映入朱由檢的眼中。

  對這個名字,朱由檢很有印象。喜峰口抗戰嘛,是中國人都知道。那絕對是大刀砍鬼子的經典戰役,大刀進行曲就是專門為它所創作的!

  也不知小鬼子現在是什么時代?現在他們好像是德川幕府時代吧?

  想到小鬼子,朱由檢的思緒不由發散開來。

  管他呢,反正現在的小鬼子也沒太大威脅。

  發現自己思緒偏離,朱由檢忙把思緒拉了回來。

  從地圖上看,喜峰口的位置不錯,離京城也不遠,就選在這里吧,就是不知道喜峰口當地到底合不合適?

  “老鄭,”命人找來鄭英泰,朱由檢很隨意的問道,“老鄭,你對喜峰口那邊熟嗎?”

  “小的走過幾次,不算太熟。不過,殿下要有吩咐,小的馬上親自去,肯定給您辦妥。”

  聽清信王殿下對他的稱呼,鄭英泰已經笑的見眉不見眼了。

  信王殿下肯喊他老鄭,那就不會在記恨以前的事情。肯親口詢問他,就一定有事要辦,他可得抓住這個機會,不能隨便錯過。

  “不太熟?那你把你知道的都說來聽聽。”

  對鄭英泰客氣的說法,朱由檢不是很滿意,沉吟片刻方才繼續發問。

  “喜峰口,那是咱大明通往草原的一個重要關口,關城不太大,里面住的也很少有民戶,大都是些軍戶。”

  聽到信王追問,鄭英泰臉上露出回憶之色。

  喜峰口這條商路可不太好走。

  喜峰口屬于大明九邊之一的薊鎮管轄,是薊鎮轄區內的重要關口。從大明境內到喜峰口關城的路段,因大明需向喜峰口運送給養,路況還好,起碼大車通行都還算順暢。可出了關城,道路就開始變得崎嶇難行,那山中最狹窄處只勉強能容一輛馬車通行。

  不過,只要出了喜峰口山區,那面對的就是廣闊的草原了。哪里應算是京城去往草原最近的道路。

  喜峰口在大明屬于軍事管制區域,正常是不允許商隊通行的。當然,穿行喜峰口的商隊也還是有的。只不過能從這里來往草原的商隊,都是些有背景的大型團隊。

  “商隊能走?”朱由檢興奮的問道。

  “能走。”鄭英泰肯定的回答,他走過喜峰口也不止一次。

  路雖難走,但只要沒打仗,那商隊肯定就能走。喜峰口后面的遵化城,近年來,日漸繁茂的集市,不都是喜峰口過往的商隊所帶來的。

  得到鄭英泰肯定的回答,朱由檢開始思索在喜峰口設立收購點的可能。

  喜峰口是軍事管制區,想設立羊毛收購點,薊鎮是繞不過去的一個麻煩。

  軍事管制區?

  朱由檢仔細端詳地圖上喜峰口距京城的距離,在這份寫意的地圖上,喜峰口似乎離京城真的不算遠啊?

  這份大明地圖的比例尺到底有多大?

  朱由檢用手比了又比,卻還是無法確定京城距喜峰口的大致距離。

  這到底能有多遠?

  大明這地圖真該重新測繪了,至少得把精確的比例尺加上吧!朱由檢在心中幽怨的向地圖吐槽。

  “老鄭,喜峰口到京城到底有多遠?”朱由檢從地圖上是實在無法搞清具體距離,還是問問明白人吧。

  “大概有6、700里地吧。”心中默算一番,鄭英泰不太肯定的回答。

  “一般商隊走個8、9天也就到了。”想了想,鄭英泰又補充一句。

  參考鄭英泰的大致數字,再對比地圖。

  “嘶”,朱由檢不由的抽了口涼氣。

  天子守國門,大明這還真不是空喊的口號。

  商隊走8、9天,那一般的軍隊總該比商隊走的快一些吧?

  就算加上輜重會拖慢行軍速度,那8、9天的時間也算不得長。

  要是訓練有素的精兵,恐怕最多5、6天就能趕到了吧。

  更讓人怕的,是朱由檢現在算的還只是步兵的速度。

  來敵若要是騎兵呢?

  那頂多3天,差不多就能殺到京城了吧?

  作為前世的優秀宅男,飽經各種影視、小說摧殘,就算沒什么軍事天分,朱由檢也知道,3天的時間,以大明的效率調動軍隊的時間恐怕都不夠。

  這京城的戰略縱深也太小了點吧?

  “老鄭,你知道喜峰口駐扎了多少人馬嗎?”朱由檢隨口問了一句。這一句朱由檢真只是下意識問的,他并沒指望能得到確切回答。

  “知道,一共有4、500人吧。”

  出乎朱由檢的預料,鄭英泰隨口就回答了出來。

  “這么少?”朱由檢頗為驚訝的又問:“老鄭你不是瞎猜的吧?喜峰口這么重要的關口,薊鎮才放這么點人手防御,就不怕出事?”

  聽到信王殿下質疑,鄭英泰漲紅了臉。

  “小的絕不會弄錯。小的每次經過那里,都要給駐守的千戶上供。每次都是按這個數字準備的犒賞物資,人數應該只會少不會多。”

  聽到鄭英泰的辯解,朱由檢感覺都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

  這么重要的關口,就放4、500人守衛,大明對邊軍的戰斗力就這么放心?

  似乎猜到朱由檢在想什么,鄭英泰又作了補充:“殿下,這個千戶算是很有良心了,他只吃一半空餉。他手下的兵丁,看上去也算的上是很精壯了。”

  “吃一半的空餉還叫有良心?”朱由檢忿忿的反問。

  “殿下,您有所不知。”知道信王殿下就沒離開過京城,對邊軍情況根本不清楚,鄭英泰笑著解釋:“殿下,大明一個千戶額定兵額是1112人,這個數字一般指的只是戰兵。實際每個千戶往往還有大量種地的散兵,那就是本鎮的軍戶。”

  聽鄭英泰說道這里,朱由檢心中明白了一點。

  喜峰口如此重要的關口,實際駐兵4、500人,但在大明朝廷的編冊上,喜峰口應該是有2000多駐軍吧?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