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743章 到船廠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唐農圣

  要說大唐現在那座城市的工業氣息最濃,那么,肯定是渭南。

  乘坐首批量產的中型蒸汽輪船,只需要一個多時辰,就可以從長安到達渭南,這種以快速客運為目的建造的輪船,最大載重才三千石,換算下來,吃水兩百噸左右。

  然而,這樣的船它卻裝載了兩個較大的三缸蒸汽機作為動力推進,正常時速可達十八公里以上,順水的話,每小時甚至能跑到二十多公里,一個時辰,將近四十五公里左右,從長安往下游水道跑,基本能實現日行千里的速度。

  當然,它還可以更快,只是再快,安全就不好保證了,為了讓這樣的快船在水道上行走,渭河之上甚至要專門劃分出快船行駛航道,和慢船行駛航道。

  因為,老舊的船只,轉向避讓會比較慢,以現在渭河隨時隨地都千船萬帆的熱鬧景象,很容易撞船。

  這艘名為‘太子號’的蒸汽動力船,是李承乾的專用船,分上中下三層,下層艙是工作間,中層艙,是可供休息的房間,上層艙,則是個小型的觀光宴會艙,裝飾的很豪華,一百多人在船上,也不是顯得又多擁擠。

  如果是專業對外營運的客船,內部構造可能會更簡單一些,安上整排整排的座位就行,那樣的話,一船就能運送好幾百人,從旬陽縣的碼頭,三天內可達江陵,從渭南碼頭,則三天之內,可達登州萊州,五天之內到杭州灣,天左右,就到廣州城了。

  這種日行千里的速度,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已經非常快了,但是在孫享福看來,它還是慢的出奇。

  后世,西安到廣州,火車也就是一天的事情,你現在日夜不停,走天才到,簡直是弱爆了。

  孫家的小子們,都是在九垸縣過的童年,所以,根本不怕水,他們到了船上之后,比孫享福還熟悉,顯然,之前是坐過太子號的,孫享福都不需要照看他們,他們就把最好的視角位置霸占住了,玩起了船上的望遠鏡。

  “老師覺得,這船造的如何?”在上層艙的沙發落坐之后,李承乾有些得意的向孫享福問道。

  蒸汽船從首次試航,到之后的每一次試航,再到最終成型,裝修成現在的這個樣子,李承乾都有參與,目前為止,速度和舒適度,還沒有能與之比肩的,畢竟,此前李世民在安西都護府那邊,根本用不上這樣的船。

  孫享福點頭露出來一絲贊嘆之色,又問道,“它一年能產多少艘?”

  李承乾笑著答道,“您應該問一個月能產多少艘,技術成型了之后,咱們可是將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批量制造,現在,渭南船廠上了十條大生產線,五條是造客船的,五條是造貨船的,基本都是拿造好的標準零部件組裝起來,就能成船,客船每條生產線,每個月都可以造一艘。

  貨船的構造更簡單一些,二十天不到,就能出一艘,兩個月,可以出十五艘,今年才批量生產了三個月,客船和貨船,就已經出產四十多艘了。

  不過,目前這種三千石的中小型船,都是走內陸江河,用于民用和商用,做信件包裹郵遞,和生鮮貨物運送等,真正全包鋼的軍艦和遠海航行的大船,在杭州灣船廠制造,那邊的航海,造船人才,更多一些。”

  孫享福早年督造軍事裝備的時候,用的這套細化分解,標準制造,組裝成型的手段,現在已經被各個行業活學活用了,這樣做起事情來,效率更高,更簡便一些。

  這種中小型船只,并非戰艦,除了底板,大部分地方都不需要用鋼板澆筑,制造起來,自然是簡單。

  按照李承乾說的這個產量,恐怕,要不了幾年,大唐內部江河湖泊上的船只,恐怕就都要換一輪了,這樣,整個客運和物流的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孫享福又問道,“駕駛這樣的蒸汽船的船運人員,跟的上出船的速度嗎?”

  李承乾答道,“有些緊張,航海學院的學生,都是香餑餑,教出來的人才,是要用于遠洋航海事業的,所以,我想在藍田技術學院這邊,專門開設一個蒸汽輪船駕駛班,培訓駕駛人員。”

  孫享福笑了笑道,“一個班肯定不夠,可以將其分出來,專門成立一所院校,幾千,上萬規模的培養,未來,咱們需要用到類似人才的地方,會越來越多。”

  李承乾一想也是,現在才幾十艘船,之前培訓出來的幾百人,就都用上了,往后,還不知道有多少這樣的船只需要人駕駛,于是點頭道,“老師說的是,回頭,我讓宇文侍郎,把這件事情辦了。”

  這里,李恪想到了山南道那邊一些跑船運的人,又向李承乾建議道,“咱們還得優先讓那些有跑船經驗的水手來學習,另外,長安一處學院不夠,江陵那邊,熟悉船務的人才更多一些。”

  李泰也是反應了過來道,“廣州雖然有航海學院的分院,但往內地跑的商船,客船也不少,同樣要著手培訓。”

  孫享福笑道,“那就開三間學院嘛!咱們大唐,教老百姓學本事的機構,只嫌少,不嫌多。”

  三人聞言,都是一笑,此刻,他們想的,已經不止是駕駛蒸汽輪船方面了,其它行業,似乎也可以這樣落實。

  只有程處默感覺有些郁悶,騎馬打仗他行,開蒸汽輪船太高技術含量了,他不會。

  渭南碼頭的旁邊,就是渭南船廠,太子號在碼頭上停穩了之后,船上一行人就上了岸,往船廠這邊走來,剛進了大門,孫享福就看到了一號船塢里面,一個高大的鋼板包木的船殼,由于目前還沒有研發出炭弧焊技術,暫時,也只能采用這種模式打造船殼。

  這是渭南船廠正在研發建造的大型蒸汽貨船,它的吃水,或者說載重,應該會超過三千噸,比剛才他們所乘坐的‘太子號’,大十五倍左右。

  而且,它的航行速度,只會慢三成左右,據建造前的預算,在江上的順逆流平均航行速度,能夠達到每小時十二到十三公里左右,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行駛,三百公里沒有問題。

  至于更大的五千噸海船,以及海軍的戰艦,則是在杭州灣船廠建造,有了蒸汽機作為動力,他們就不怕船造的太大跑不動了,在后世我國的海洋漁政船,都有四千多噸排水,而一戰到二戰期間,更是有許多載重達萬噸的蒸汽動力貨船問世,它的上限,還很高。

  但是,造船的技術,得一步步來研究發展,目前來說,五千噸的貨船,都還只是在理論上可以完成。

  在任何時代,研發建造這樣的大船,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事情,到目前為止,它已經建造了一年多,但還只是把船殼澆筑出來了而已。

  未來,它還要經歷像現在量產了的中小型客船一樣的反復改良試驗的過程,才能真正的下水航行,用五到十年能夠完成,都算是快的了。

  而五到十年后,說不定大唐的新一代汽輪式發動機,就能問世了,早前,孫享福就說了一些關于它的原理,現在,已經開始在研究階段,模型機就快造好了。

  其實,搞懂了蒸汽機的人,自己一般也會想到一些改進模式,后世從蒸汽機開始改良用于工業,到它的出現,普及,不過是幾十年而已,而接觸到了科學,并且形成全民學習研究風潮的大唐人,未必就比后世的人傻。

  楊順水已經快六十了,雖然,他每天都會來船廠上班,但實際上,已經管不了什么事了。

  現在的船廠,已經不光是設計上面的講究了,船底板金屬用料,龍骨的承壓強度,蒸汽機甚至電路的應用,船殼曲彎力承壓測算等等等知識,都不是以往他這樣一個設計建造木船的老師傅,能夠看的懂的了。

  他就是來看著船廠里的小伙子們干活的,只要能看到他們這些后輩將一艘艘新式船造好下水,他就會很高興。

  所以,閑的沒事干的老楊頭,第一時間發現了孫享福等一行人。

  李承乾這幾年沒少往船廠跑,楊順水已經見怪不怪了,孫享福,則是有差不多十年沒來船廠了,楊順水看到他的時候,都不顧自己缺掉的幾顆門牙笑起來會難看,喜滋滋的就迎了上來。

  “來到船廠,第一時間能看到您老,真是開心。”

  兩人沒有按照社會上的風氣,行什么見面禮,而是直接將手握到了一塊,使勁的搖晃,真正交情深厚的人,是不需要客套的。

  “我,我看到您來也高興,您都有十多年沒來了吧!”

  孫享福笑了笑道,“我不來,是因為你們這邊做的好,不需要我來,咱們大唐還有好多地方的百姓種不好田,需要我去教他們,所以啊!這些年我也沒閑著。”

  “你做的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這個老漢我還是知道的,就是老漢我現在沒什么用了,幫不到你什么忙了。”

  說到這里,楊順水多少有些失落,孫享福則是笑了笑道,“您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您的子子孫孫做什么?得讓他們多做事,摸索出更先進的技術,造福后世更多的百姓才好嘛!”

  聽孫享福這么多,楊順水又把滿嘴豁口的牙縫都笑了出來道,“呵呵,您說的對,回頭,我也不來船廠礙眼了,在家里叮囑孫子們學習去。”

  李承乾則是在一旁笑道,“船廠您也得來,有您在,這些后輩們才會更加努力,到了您這個年紀都不懈怠,他們就更加沒有懈怠的理由了。”

  “那,老漢我是來船廠呢?還是在家叮囑孫子們學習呢?”楊順水有些懵圈的向孫享福問道。

  孫享福笑著答道,“您不用糾結,怎么心里舒服,就怎么著。”u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