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你以為呢?”
杜如晦看著李世民心存執念,并沒有固執的想要扭轉李世民的心意。
魏征只是另類,杜如晦永遠成不了魏征。
李世民望著杜如晦認真的道:“我聽過扶桑這邊的神話傳說,比如殷福布族吟福天國》、比如馬印加族的不敗戰神》,像類似于這樣的傳說,我聽過很多,不僅僅是殷福布人!”
杜如晦有些哭笑不得的,雖然說他們扶桑大唐對外宣傳,這些阿茲特克人就是殷商遺民,與扶桑大唐的唐人,擁有共同的祖先。
然而,事實上這只是出于政治的需要。或許這個種族有些共通之處,但是只是巧合。華夏文明早在夏朝時期就已經出現車輪的概念,在商朝的時候,車輪已經變成了后世的那種空心形,而非實木。
但是整個扶桑大陸,不僅看不到任何車輛,交通基本上都靠跑,而且武器裝備,更是沒有一點共通之處。特別是軍事編織,華夏的軍事編織,早在夏商時期已經出什伍制。
根據武乙時期卜辭記載的“王作三師右、中、左”的記載,商朝軍隊全軍分三師,師以下的編制單是旅,三旅一個師。
一旅三大行接近一千人。
基層編制從考古來看,矛是十個一捆,即十人是一個長矛小隊。這跟后世的五人為伍,十人為什的編制有繼承性的。
哪怕到了宋明時期,軍隊依舊是這個路子,萬變不離其宗。只是稱呼不一樣而已。但是阿茲特克帝國這邊,卻是二十進制,既一個作戰最小單位為二十人,由四至六個小隊組成的一個作戰分隊,來執行執行諸如偵察和奇襲之類的任務。
在阿茲特克人規模更大的部隊編制為二百人隊,四百人隊和八千人隊等。除了編織,裝備也是差距明顯。
華夏歷朝歷代的軍隊,雖然科技程度有高有低,裝備也是名稱不同,不過,基本從來不會單獨將任何一個兵器獨立成軍,哪怕陌刀軍,也是由輕裝騎兵、弓弩手、盾牌、輜重兵組成的多兵種聯合軍陣。
這是事實,然而李世民卻視而不見。
他固執的道:“這個世界上最信不過的就是巧合,通過這些部落的神話傳說,我們可以知道,他們并不是扶桑大陸的原住民,而是有一個遙遠的地方而來,這個遷徙之路延續了足足一個多甲子。我們想,他們肯定是從一條我們不知道的路,一路顛沛流離遷徙而來。”
杜如晦瞠目結舌,覺得自己的腦子不大夠用了。
“這……這也說得通?陛下,這是不是太荒謬了?我們先不說他們是不是殷商遺民,就算有,那也是至少一千六多年前的遠古先民,他能組織軍隊跟周朝爭雄,這是可信的,畢竟他有這樣的能力,可是你說他在戰爭失敗后帶領一部份人離開中原,跑到了數萬里之外扶桑大陸星……這不是開玩笑嗎?要知道,直到現在,我們依舊沒有能力把二十五萬人,一次性送到中原!”
李世民微笑道:“很不可思議?”
杜如晦點點頭道:“是的,不可思議,簡直難以想象!”
李世民望著杜如晦鄭重的道:“那你應該讀過山海經》吧?結合我們在扶桑大陸的地形,你還認為這是一部荒誕的志怪小說嗎?”
杜如晦沉默了,原本他以為山海經》是光怪陸離的傳說,至少沒有來到扶桑的時候,他是這樣堅定的認為。
然而在東山經》中記載的在扶桑大陸,基礎吻合,而且植物和動物,大都都能找到。
李世民說道:“如果傳說不能證明什么,可是山海經》呢,全部是假的嗎?至少一千多年前,肯定有人來到過扶桑大陸,一千多年前,絕對不可能渡海,因為遠洋能力完全不夠!”
事實上李世民興好沒有看到印度的史詩,否則一定會驚呆住。
“它噴火,但無煙,威力無窮。剎那間,烈風刮起,云霧翻騰,太陽似乎在空中搖晃。拋下大量灰塵和沙石。
“大地遭受燒灼,不斷震抖,象群被高溫燒焦,其他動物也倒地而死,烈焰翻滾,樹木像遇見森林大火,成排倒下,密集的火舌不斷像大驟雨般地從四面八方落下,數千輛戰車被毀掉。”
“陣亡者的尸體被可怕的高溫燒得殘缺不全,如同燒焦的樹干。在此之前,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可怕的武器。”
“廓爾喀乘坐他的“維瑪那”迅速飛行,向維里什尼族和安達咯族的三個城市投擲一枚充滿宇宙全部威力的射彈,一縷白煙從地上升起,光亮猶如一萬個太陽。這種名為“鐵霹靂”的秘密武器,將敵人全部化為灰燼,尸體燒到無法辨認,頭發和指甲全脫落,食物受染中毒。戰士們紛紛跳入溪流,將自己及隨身裝備洗干凈。”
“漫天奇光異彩,有圣靈逞威;只有一千太陽,才能與其爭輝……我是死神,是世界的毀滅者。”
一千年前人們看到這個記載會認為荒誕不經,因為世界上絕對不會有這種武器,一百年前,人們也不會相信,可是現在呢?是不是感覺有點似曾相識?
當然,李世民的關注點,就是收集這些神話傳說。
正所謂世界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李世民的尋找中,他終于在神話中找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詞語——天橋。
一個大膽而瘋狂的假設,在李世民腦袋中慢慢形成。
遠古時期,有人沿著大陸從中原來到扶桑。
為了驗證這個假設,李世民命明威將軍程處嗣、寧遠將軍雷永祥率領一個折沖府,足足一千五百余人,沿著西北之路,向中原探索前進。
就在李世民對所謂的“天橋”展開探索的時候,原本沉寂的遼東,突然間變成了火山口。
隨著高句麗精銳部隊的撤離,大唐安東大將軍李世績終于開始有了動作。
廣袤無際的遼東大草原上,一望無際的冰封世界里,針葉林中,茫茫雪原里,大地震動,一隊隊披著白色披風的唐軍騎兵,開始向著目標進發。
唐軍軍隊毫不顧及的越過實際控制線,開始向高句麗進行滲透。
安市城鎮守使,高句麗北部褥薩楊萬春站在城頭上,望著西北方向,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位于安市城西北方莫約五百步的一座軍寨前,出現密密麻麻的唐軍騎兵,這些唐軍騎兵將士手中拿著一個類似于流星錘的東西,在手中甩動著。
隨著一聲令下,數千上萬枚流星錘向著這個不大的軍寨飛去。
流星錘紛紛砸在軍寨墻上,或者落入軍寨內,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
僅僅十數息功夫之后,這些唐軍騎兵將士,紛紛挽弓射箭,密密麻麻的火箭,就像流星一樣飛向軍寨。
火箭接觸火油,瞬間燃燒起沖天大火。
而軍寨內的高句麗士兵們發出瘆人的慘叫。
望著陷入火海的軍寨子,騎在馬背上的李世績忍不住的贊嘆道:“好美的景色!”
如果這個時候有衛星地圖,一定會發現類似于這樣軍寨的景象,還有非常多。
就在唐軍向高句麗方向推進的第一天,超過一百多座軍寨被唐軍將士用這種野蠻的方式摧毀。
李世績的辦法非常直接,根本就沒有動那此堅固的城池,而是柿子專揀軟的捏。
此時,安高城的楊萬春頭大如斗,到處都是求援急報,到處都是噩耗。
楊萬春麾下指揮著四萬余精銳部隊,可是他卻不敢動。
李世績就是擺明了要圍點打援,出城肯定是送死。
然而,不送死,坐視一座一座的軍寨被攻克,被唐軍無情的摧毀,高句麗軍隊的士氣迅速跌落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