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零二章 平衡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深空之下

  接下來,兩個文明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平衡態中……

  綠光文明在駐扎到賽德娜星后,開始大規模地采集資源,修補飛船。秉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他們并不想與這個看上去更加強大的“新人類文明”產生太多交流。

  他們不知道,隨意交流會不會惹怒對方。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他們甚至躲在了塞德娜星的背后,讓一顆行星擋住自己。

  同樣的,人類的諾亞號也一直漂浮在火星大氣上,隨火星自轉飄蕩。人類也不想與綠光文明產生太多的交流。

  但如果要讓諾亞號降落在火星,就必須克服空氣浮力,也就是要在諾亞號外邊掛載大量重物。這個降落方法實在是太奇怪了,或許會被綠光文明看出點什么。

  為了謹慎起見,于易峰始終沒有下達降落命令。不過人類也沒有非常急迫著想要采集資源,因為那些低端的機器人更可能導致人類露餡。

  好在這么久的礦采下來,諾亞號的物資儲備已經極為豐富,就算沒有外界的物質補充,人們也能正常開工干活。

  現在人類最迫切的,就是更強大的觀測手段!這也是于易峰重點督促的一項工程。

  兩個文明相差八十五個天文單位,對于宇宙這個距離不值一提,但對人類來說還是太遙遠了。

  以目前人們天文望遠鏡的觀測能力,對方的飛船只是一個非常小的點,很難看清楚具體狀況。

  太陽光到了塞德娜星的位置,已經非常微弱,這顆行星的反射光幾乎沒有,尋常的天文望遠鏡難以看到。而綠光文明外星飛船躲在行星背后,就更難觀測到了。人類只能通過對方紅外光的泄露情況,來估算對方飛船的具體位置。

  但自從外星飛船駐扎到塞德娜星后,或許是大量引擎關閉的緣故,紅外光的泄露非常少,以至于人類經常丟失外星飛船的視野。

  這一點讓于易峰大為惱火,他絕不允許這種未知的狀況出現。所以他正在督促科學家、工程師們建造更強大的觀察設施。

  第一種方法:功能更加強大的射電干涉儀。這種射電干涉儀并不是傳統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而是由兩架不同的望遠鏡構成。

  對射電干涉儀來說,兩個天線的最大間距越大,分辨率越高。另外,在天線的直徑或者兩天線的間距一定時,接收的無線電波長越短,分辨率越高。

  射電干涉儀無疑比單純的射電望遠鏡看的清楚,而且就擁有更高靈敏度。

  根據科學家們的計算,兩臺直徑200米的射電望遠鏡分布在諾亞號的兩端,然后通過一系列科技手段構成射電干涉儀,最高分辨率可達到萬分之一角秒。

  “諾亞號還是太小了,要是有幾百公里大就好了。”

  于易峰不禁想道。因為有著折疊空間的緣故,里邊的體積倒是不小,但是外邊的表面積就小了點,沒辦法安置更大規模的望遠鏡。更因為出入口的限制,諾亞號非常沒辦法進出非常龐大的機械,這其實也是這艘飛船的重大局限。

  以后科技發達了,人類一定要以諾亞號為核心,建造更加龐大的宇宙飛船,如同綠光文明那樣直徑幾百公里的飛船……

  這個想法在于易峰腦海中也只是一閃而逝,憑現在的科技肯定做不到。他嘆了一口氣,所有的一切還得腳踏實地的來。他相信,按照現在的科技爆破速度下,離那一天也不會太遙遠。

  除了射電干涉儀外,還有另外一個方案,那就是引力波望遠鏡!

  引力波,由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并且做出預測。在物理學中,引力波是指時空彎曲中的漣漪,通過波的形式從輻射源向外傳播,并傳輸能量。

  2015年,科學家們在雙黑洞系統的碰撞中,真正觀測到了引力波的存在,并開啟了引力波天文學的時代。這項發現是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又一次證明。

  引力波有個非常重要而且比較獨特的性質:它能夠幾乎不受阻擋的穿過行進途中的天體。比如,來自于遙遠恒星的光會被星際介質所遮擋,引力波卻能毫無阻礙的穿過。這個特征,允許引力波攜帶有更多的,之前從未被觀測過的天文現象信息。

  而引力波望遠鏡,則是觀察引力波的一種儀器。

  “……引力波實在是太微弱了,它帶來的波動也非常小,需要精度十分之高的儀器。截止目前,我們還無法直接“看到”引力波,只能通過引力透鏡或者彈性物體的輕微震蕩來進行檢測。”

  在這個會議中,于易峰和一群工程師,以及大量的天文科學家正在探討這個問題。這種尖端科學的探討,往往能更發現人類科學的不足之處。

  “引力”是什么,它為什么會產生?不知道,引力這種四大基本作用力中的一種,一直是一個謎團。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倒是指出了引力到底是什么,但這門理論卻與另一門偉大的學科量子力學有嚴重的沖突。以至于人們到了現在也沒辦法將這兩門學科對立統一起來,人們曾經想構建的“量子引力理論”,一直沒有成功。

  不了解引力的實質,就很難利用它,所以引力波望遠鏡沒辦法造出來。

  “好了,好了,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于易峰皺著眉頭說道:“我不是來聽你們發牢騷的,我只想問一句,引力波望遠鏡有沒有完成的可能?”

  “不行,引力波真的太微小了。”

  從位置上答話的是天文學家湯姆遜教授:“以人類科技來說沒有可能!但是……我們從飛碟上拆下的一個大型裝置,恰好就是一臺引力波望遠鏡!而且,經過部分修復后,應該可以正常使用。”

  “它需要極高的計算量才能正常運行。畢竟宇宙中的天體多如牛毛,每個都產生各自的引力波,全部混雜在一起,需要極高的計算量才能將這些特征方程解開。”

  科學家們其實不太愿意使用這種外星造物,因為不了解其構造,意味著不安全與不可靠。但現在也是沒辦法,只能提了出來。

  “我們中央計算機的運算力夠嗎?”于易峰問道。諾亞號的中央計算機,是月球基地甚至是地球上最先進的計算機,計算速度大概在10億億次每秒。

  “不行,用這樣的計算機,求解一個億億變量的方程組,所需時間為……100年!”湯姆遜教授搖頭道:“所以這個儀器一直沒有用起來。”

  “如果我們能研制出更高速度的計算機,才能真正利用好這個外星造物。”rw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