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珣接受了衛覬的建議,突然停止了進軍的步伐,反而就在高粱亭停下了腳步,駐軍以待。
話說,衛覬是個標準的書生,他的才能在于規章制度的深入研究,在于直言敢諫,甚至這位和曹操同齡的人還是個公認的文學家、書法家,反正他對軍事的理解只是浮于表面……但是,后來發生的事情證明,不管是軍略還是戰略,都要建立在對對手和周遭環境的深入了解之上。
沒錯,雖然說繼續打下去,沒人能保證說白波軍一定不會來決戰,但是回到眼前,在稍待數日后,探馬卻紛紛來報,白波軍忽然放棄了分散駐守的原則,并在絳邑(后世侯馬市)大規模集結起來……換言之,衛覬的建議起到了奇效。
河東汾水兩岸一馬平川,一旦開始集結,那軍事活動就會非常快了。
二月十三,公孫珣開始停步于高粱亭,二月二十,白波軍才忽然開始出現集結的動向,然而二月二十二便已經集結完成,二月二十四前鋒便已經進軍到了高粱亭南面的襄陵(后世臨汾),二月二十五兩軍哨騎便已經在一覽無余的曠野之上發生小規模戰斗了。
而此時,據說襄陵當面之眾的數量已經難以憑斥候的肉眼來判斷了,考慮到河東地區汾水兩岸的人口以及白波軍的名聲在外,當他是十萬人可能有些虛,但說他有八九萬人總不會差太多。
換言之,哪怕是加上輔兵,兩軍的人數比例也在二比一以上,實際上面對如此龐大數量的敵對部隊,公孫珣不敢怠慢,已經事實上往輔兵中派遣部分軍吏、軍官,以求在必要時將輔兵投入戰斗了。
當然,幽州軍的優勢也是很明顯的,雖然河東騎士名聲在外,雙方也都算是騎步俱全,但幽州軍的騎兵數量、質量,都要遠遠高于對方。
在河東這種地形上,成規模成建制的騎兵優勢太大了。
所以,此戰的勝負余地,于雙方而言非常之大……換言之,這就是比拼雙方指揮官素質的時候了。
到此為止,已經有軍中騎兵將佐看清局勢屢屢請戰了,他們的意思是利用騎兵優勢,主動逼到襄陵城前,阻塞敵軍,讓白波軍根本無法展開陣型。不過這個時候,公孫珣卻采用了婁圭的建議,依舊沒有主動向前逼戰的意思,反而是繼續按兵不動。
原因有二:
其一,公孫珣在高粱亭十余日,期間在一點坡地都看不到的汾水平原上堆土建筑了高臺、伐木立起了柵欄、而且還深挖壕溝、排列鹿角,以作本陣……大軍平原作戰,一覽無余,這些很基本的工事很可能需要成千上萬的人命來換,放棄了太可惜。
其二,白波軍雖然是內線作戰,可如此巨量的士卒聚集,后勤壓力不是一點半點,更重要的是一點是,白波軍雖然士卒素質頗為出色,但卻缺乏有效的軍事建制,大軍堆積在一起,用不了多久就必然會發生混亂……所以,白波軍才是更撐不下去的那一方。
果然,等到二月二十七,不知道是后勤壓力還是高層做出了決斷,總之,白波軍徹底忍耐不住,主動離開了襄陵城向前進發!
雖然缺少必要的金鼓、旗幟,但平原之上,龐大的軍陣一覽無余,幾乎充斥著所有人的視野,出城不過數里,這支軍隊的士氣便因為自己友軍的數量開始直線上升!
公孫大娘口中的荷爾蒙……又或是婁圭口中的‘敢戰之心’與‘囂張之氣焰’,一時間在所有白波軍將士中上下翻滾。
騎兵、步兵,紛紛主動加速,而騎兵速度天然更快,所以很快便出現了脫節。
與此同時,得到斥候匯報后,二十里外高粱亭中的衛將軍公孫珣不再猶豫,也是即刻按照計劃發出軍令,讓全軍騎兵主動出戰迎敵!
自之前在雁門編入不久的一部千人突騎從到剛剛納入編制的五千匈奴騎兵,從七千幽州突騎到四千烏桓輕騎,從區區八百遼東騎兵到遼西三衛的千余鮮卑騎兵,甚至包括一千兩百人規模的白馬義從……累計兩萬騎兵,幾乎是全線放出,并在韓當、魏越、成廉、田疇、趙云、太史慈、田豫、文則、張泛、宇文黑獺等一水的北地騎將帶領下迎面而去!
兩軍相距區區二十里,雙方騎兵相向而行,不過是半個時辰便當頭撞上,然后立即在躲無可躲的汾南平原上展開了一場規模巨大的騎兵殲滅戰!
照理說,騎兵與騎兵作戰,宛如血肉與陶甕相撞,速度極快,死傷極速……最后強者勝,而后存;弱者潰,而后死!唯此而已!
但實際上,如果一方各方面都遠勝于另一方的時候,其實是可以打出一個讓人驚嘆的交換比的。
話說,白波軍騎兵本就分散在各部,互不統屬,累計也不過萬余,從數量到軍事建制上都全盤處于劣勢,所以此時驟然相遇兩萬紀律分明的天下名騎時,幾乎是瞬間便陷入到危殆之中!
至于幽州騎兵,則基本上以千人左右的一部為基本單位,仗著自己的兵力優勢和建制優勢,在出色騎兵指揮官的指揮下,從容將突出在前的白波軍騎兵分割包抄,以求成建制有效率的殲滅對方騎兵。而且一旦發現后面有大規模步兵趕到,則毫不戀戰,立即撤退,轉向追求圍殲別的白波軍騎兵部隊。
實際上,隨著白波軍大隊步兵趕到戰場,明明處于優勢的幽州騎兵幾乎是且戰且退的奇怪姿態,似乎是在盡力殺傷騎兵之余盡量吊住白波軍的步兵大隊。
當然了,匯集了十萬之眾的平原之上,光是幽州軍的騎兵就有近二十部,對面白波軍也是分為幾十部各自為戰,再加上潰兵的往來,基層指揮官的差異,戰況不是那么簡單的你勝我負,只能說總體上而言幽州騎兵把握住了主動,細微到局部戰場卻各有說法,甚至有些地方崩潰竟是幽州騎兵。
“去告訴宇文黑獺和魏越!”韓當親眼看見到一部匈奴騎兵當眾潰散,勃然大怒之余卻是強壓怒火,握著馬鞭趕緊下令。“讓他們二人親自引本部騎兵,將那一支騎兵給我剜出來!再讓趙云帶白馬義從過去,把這支匈奴兵給我兜住,把那個兵馬都收不住的什么什么侯給我懸首示眾!”
命令傳到,魏越、宇文黑獺不敢怠慢,各自調整部屬,然后各自驅動一部千人騎兵,試圖將這支不過五六百人規模的騎兵從白波軍步兵大隊前驅離出來,然后包圍殲滅。
而趙云也在收到頭帶紅翎的傳令兵口訊后,即刻引四百白馬義從去收攏和處置那一部潰散的匈奴騎兵。
手起刀落,本就有督戰職責的白馬義從迎面兜住自家潰兵后,趙云也懶得多說,直接便在戰場上當眾處死了數名明顯是在擅自逃竄的匈奴騎兵,止住了潰勢。但等他試圖去尋找這只部隊的負責人,也就是那個匈奴貴人時,卻驚愕的從潰兵口中得知,他們的那個什么什么侯竟然是被白波軍中的一名將領用手斧臨陣格殺于馬下!
而這支匈奴騎兵的潰退也是由此而來!
由不得趙子龍如此驚愕。
須知道,別看什么之前呂布一戰之內又是陣斬方悅,又是臨陣刺死顏良的……好像臨陣斬將是個多么簡單的事情。但實際上,方悅那是已然處于必敗之地,然后呂布給了他一個榮譽性的解脫;顏良那個乃是乘人不備的一種突擊刺殺;便是淳于瓊和韓莒子也是亂戰中用投擲武器完成的突襲。
當然即便如此,也展現出了呂布的強悍無匹。
而如今的戰場上,雖然有些混亂,但青天白日毫無遮蔽無法突襲不說,幽州軍更是建制完全,裝備精良……一部千騎長官,身邊最少有幾十騎的直屬護衛,且本身必然是身披鐵甲,弓馬嫻熟,卻被臨陣當眾斬殺,那就不能簡單歸咎于運氣了!
一念至此,趙云一邊臨時分出部分義充當這一部潰兵的軍官,讓他們收攏潰兵往后退去,一邊又趕緊往韓當處靠攏,說明此處情況。
韓當聽聞此事,倒并不覺得驚愕……原來,就在趙云去收攏潰兵之時,那邊魏越和宇文黑獺卻居然也遇到了麻煩!
這個麻煩,不是說二將引兩千騎兩面夾攻都不是對方這支區區五六百人騎兵部隊的對手,那也太坑了。實際上,這支部隊已經在夾攻中漸漸潰散、減員不止了……但是問題在于,這支的指揮官很有大局觀念,他應該是很早就醒悟了幽州軍的戰術意圖,任由幽州左右馳騁,他都將自家這支小部隊牢牢鎖在身后步兵大隊陣前,并死守騎步結合處,不給幽州軍穿插分割的機會。
魏越和宇文黑獺數次聯手突擊,卻都被對方引親衛死守了下來,而且死傷頗多!
畢竟,這種沖鋒,一旦不能成功就只能倉促撤退,不然挨著白波軍的步兵大隊,雖說敵我混雜,不懼弓弩,可步兵的長槍大盾一旦壓上來,卻也危險至極。
幾次沖鋒,上百死傷,全都是被步兵大陣給咬下來的。
“讓魏越和宇文黑獺撤下來,去撕咬別處!”韓當到底是久經戰陣,而且尤擅騎兵,眼見著此處難啃,也是當機立斷,放棄了此處。“區區五六百騎兵,不值得!”
趙云也是立即頷首,表示贊同……騎兵作戰,最忌諱的就是戀戰不走,陷入重圍!而且公孫珣此番作戰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那就是上來先求剪除對方的騎兵,使得己方騎兵優勢達到頂點。所以這個時候,幽州軍的騎兵任務很明顯,就是要在盡量短的時間內,用最小的代價盡量消減對方的騎兵力量,這就更不該為了這點局部戰場的勝負浪費時間了。
然而,眼見著特征明顯的傳令騎兵迅速折返,魏越和宇文黑獺也各自引眾掉頭,就連韓當和趙云也各自引眾勒馬后退,并準備展開新一輪針對對方騎兵的狩獵時……忽然間,另一股幽州騎兵從魏越部扯開的空隙中疾馳而過,再度壓著白波軍步兵大陣,撲向了這支難啃的河東騎兵!
韓當遠遠看去,卻是立即明白了這是哪部兵馬,于是也不喚傳令官,而是直接向趙云下令:“太史司馬非比尋常將佐,乃是右將軍所屬……萬萬不可有失,子龍親自引眾接應,先隨他突一陣,看看能否得手,若不能,即刻讓他撤回!”
趙云自然無話可說,便引數百白馬義從飛馳而去。臨到跟前,其人在戰場之上尚有心細之處,他也不引眾去步騎結合部尋太史慈,反而臨時調轉馬頭,先往那步兵大陣下的楊字大旗下佯做一突!然后復又折身直撲那支騎兵的正中心之處!
從戰術角度來說,這是不對的!
因為騎兵和騎兵直接相撞,即便是一方速勝,另一方也會死傷極多……真正出色的騎兵戰術應該是利用騎兵在戰場上的機動優勢和噸位優勢,進行恐嚇、騷擾、分割、包圍、追逐!而騎兵對騎兵時,更是應該像幽州軍此戰中之前不停做的那樣,不停穿插、分割、包圍才對!
但是,趙子龍此時所領的這支部隊非比尋常,這是白馬義從,這支小股精銳部隊早就隨著公孫珣橫行天下而名揚天下十余年。天下士民,未必人人知道誰是衛將軍,誰又是車騎將軍,但白馬將軍卻是如雷貫耳!而白馬義從也漸漸成為了一個標志,其代表的東西更是越來越多!
故此,當數百白馬騎兵盔甲嚴整,朝著這支舉著楊字大旗,足足有五六千步卒的步兵大陣前作出威嚇動作時,原本不該會動搖的這支部隊還是不由一滯!
而等到趙子龍再轉身去直面那支騎兵部隊時,那五六百本就遭遇連番突擊,早已經搖搖欲墜,此番又被太史慈引八百遼東騎兵突入步騎結合部的騎兵部隊,卻干脆是徹底支撐不住,登時炸開了!
這支部隊散開以后,倒是將其將領給暴露了出來……乃是一個三十六七歲,方面重頜,身材雄壯的將領!其人身披鐵甲,頭裹白色絲制護額,手持長矛,臨敗不亂。
趙云窺的清楚,便讓白馬義從去獵殺那些逃逸騎兵,自己卻一馬當先,只率十余騎直取此人。
而此人身側雖然也只有十余騎,卻毫不畏懼,也是挺矛迎上!
話說,二將一個是落入敗局,倉促間為了活命,一個是察覺到此人非比尋常,為了此戰大局計,決心先除掉此人……再加上兩人隨從親衛儼然都對自家將軍武藝頗有信心,也沒有干涉的意思,所以居然就讓二將在陣前形成了單騎互討的格局。
雙方夾住馬腹,就在戰場之上相互兜轉不停,各持長矛,你來我往,數合不止……然后又一起暗自心驚!
不過,留給雙方的時間并不多,太史子義那邊同樣讓本部騎兵先去追逐獵殺炸開的那部騎兵,然后便也帶十余騎輕馳而來;與此同時,之前收到驚嚇的那支白波軍步兵主力,也是立即調整了部屬,大舉前來支援這名將領!
數息之后,趙云與此將再度交馬奮力一合,然后趁勢散開……此時,趙云在南,那方面重頜的白波軍騎將卻在北面,與雙方軍陣各自錯位。
二將心中都明白,還是要有最后一合才能各自歸陣罷戰,或者就此分出勝負。
不用多想,二人一起提速,然后一起出矛,空中矛頭相交,閃出火花……然后兩馬分開,卻又各自棄掉長矛,并扶住自己左臂驚愕回頭!
原來,那將右手出矛的同時,忽然從后頸背上拔出一個手斧,卻是順勢往趙云腰間斫去,但趙子龍何等人物,如何會吃這種虧?也是臨時從腰中拔劍格擋……換言之,二人剛才交馬一合,交馬前長矛在馬首上方刺出火花,交馬時卻又各自在馬身之間硬碰了一下,乃至于雙方左臂齊齊發麻,這才一起棄矛扶臂!
二人一起被對方逼得丟掉兵器,又各自勒馬,相隔數十步對視,儼然都為對方武藝驚愕。
終于,趙云提劍相對:“你這河東漢雖然做賊,卻武藝出眾,也可留得姓名!”
那將聽到此言,居然面色一黯,便要勒馬歸陣。
而就在這時,一箭忽然自遠處射來,卻是在此將目瞪口呆中正中其人胯下戰馬眼窩,然后撲通一聲,戰馬翻身倒地而死,此將也狼狽摔落在地。
不過,方寸之間,趙云明顯愛惜此人武藝,竟然一時有些猶豫,沒有上前趁機下手。
“如此武藝,為何做賊?!”又一人喝問出聲,赫然是手持大弓、拍馬趕到的東萊太史慈。
此將見到對方手中弓矢,又見自己坐騎正中眼窩,如何不曉得此人和剛剛交戰那將一樣,都是手下留情,而戰場之上第二次被人質問做賊,其人也是尷尬失色,更兼身后本軍大陣迫近,只是兀自折身而走。
趙云與太史慈兀自搖頭,也來不及多想,便各自回歸本部,去獵殺白波軍的騎兵去了。
且不提這二人如何,只說那名方面重頜之將,也就是另一個時空中河東本地兩位漢末名將之一,另一位名將關羽關云長的‘故舊大兄’徐晃徐公明了,其人狼狽逃回陣中,見到了自己上司楊奉,卻是據實已告,細說幽州軍騎兵將士之強悍,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衛將軍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徐晃騎在一匹新馬之上,倒是拱手正色相對。“乃是要利用我們行軍時的騎步脫節,盡量剪除我軍騎兵……且觀目前情勢,其人已得手過半……若騎兵盡失,屆時步兵又不能一戰而奪取高粱亭,平原之上無遮無蔽,怕是要被彼輩騎兵沿途驚嚇,一潰不止!還望將軍早做決斷!”
“如何決斷?”楊奉一時搖頭。“公明的意思莫非是讓我勸郭帥,趁著天色清明,轉身回襄陵嗎?”
“不錯!”徐晃當即正色相答。
話說,徐晃如此對楊奉建議是有緣故的。
畢竟,徐晃家中最多算是個楊縣的小豪強之家,只因為其人武藝出眾,又做個郡中小吏,所以頗得本地游俠信賴,這才知名郡中,從而被楊奉看重用作騎兵首領。可是楊奉這個人,卻是楊縣、襄陵之間數一數二的大豪。所謂僮仆數千,徒附數千戶,只是自家宗族便能拉出來數千兵馬,后來投了白波軍,事實上割據襄陵后,加上投靠他的大小豪強、良家子,乃是擁兵五六千的實力派!
換言之,其人本就是白波軍中數一數二的人物,更是衛覬口中那些‘實力使然’之人的代表人物,也是此番逼迫郭太前來決戰之人的領袖……換言之,他是能夠直接與郭太交涉,影響大軍決策之輩。
然而楊奉聞得徐晃建議,卻是在馬上一邊行軍一邊感慨起來:“公明啊,我也覺得你所言甚是,但是如今這個局面,咱們早已經停不下來了……”
徐晃一時愕然,卻又旋即醒悟:“將軍是說,我們也是第一次聚攏這么多兵馬,根本指揮不暢?停都停不下來?”
“不錯,”楊奉無奈頷首。“你以為前面騎兵敗成這樣,我沒有去尋郭帥嗎?其余人沒有去尋郭帥嗎?但七八萬之眾,分屬數十部,前面已經亂戰失利,后面還在進軍不止,根本沒法轉向,也來不及轉向,便是轉向成功,一旦撤退也必然混亂不堪,到時候衛將軍從后趕來又如何?”
徐晃為之默然。
“其實,我軍還是有勝算的,那便是驅動步兵大陣繼續向前,務必在今日內攻破高粱亭了!”楊奉繼續坦誠以對。“我與郭帥還有其他小帥剛才哨騎往來,就是這么議定的,你剛才也這么說的……想來,那衛將軍此番也算是個陽謀,將騎兵撒出來,先行割除我們的騎兵,卻也不免中門大開,便是賭我們一下午攻不下他的高粱亭!而對我們而言,便是賭自己一下午能攻下來,如此而已!”
徐晃繼續保持沉默,卻不知在想什么。
“公明臉色通紅,想來是剛剛作戰辛苦,更兼兵敗難忍……其實,還是不要在意騎兵潰散之事了,今日這一戰我看的清楚,各部騎兵都不是人家幽州突騎的對手,你也不必掛懷,便在步卒這里繼續做個統軍的司馬,替我指揮部隊好了。”楊奉也知道徐晃的本事,更兼此戰還要借重此人的能耐,所以見到對方如此形狀,還以為是作戰失利的緣故,卻不由安慰了兩句。“我就不信了,幽州突騎天下聞名是不差,可幽州步兵也能這么厲害?且觀之!”
然而,徐晃聞得此言,面色愈發羞赧,卻是趁勢告退,去整理兵馬了。
大軍隆隆,一旦開啟便不能輕易停止,等到中午時分,隨著白波軍七八萬之眾頂著騎兵損傷不斷的無奈涌到高粱亭南,幽州騎兵卻不再戀戰,而是集體轉向白波軍東側集結修整……相對應的,身心俱疲的白波軍大帥郭太,倒終于是能穩住陣腳,并召集全軍首領,諸如楊奉、韓暹、李樂、胡才、侯選、程銀、李堪等人,商議如何攻取當面衛將軍所在的高粱亭大營了。
而等到這些河東出身的大豪反賊們,引著弓弩大盾做護衛,簇擁著郭太這唯一一個頭裹黃巾之人親自上前觀看了高粱亭的部署后,卻是紛紛憂色全無,甚至轉憂為喜。
原來,遠處懸掛著白馬旗的幽州軍大營處,居然只有數千步卒據營而守,觀其旗幟,乃是一個姓高的什么將領所統,聽也沒聽過。
“一鼓而下吧!”頭裹黃巾的郭太今年四五十歲,神色疲憊,滿面皺紋,但眼見著如此局面,卻也是不由放輕松了起來。“讓側翼長槍弓弩,防住騎兵突陣,然后選調精銳,直撲向前,等奪了高粱亭,再論其他!其實,但凡能勝此人一陣,我也算是對得起天公將軍了!”
“這哪是黃巾軍啊?”幽州軍營地高臺之上,公孫珣居高臨下望著對面密密麻麻的軍陣,同樣心生感慨。“連借尸還魂都算不上吧?”
而就在此時,對面軍陣忽然騷動起來,其中一股足足四五千之眾的部隊涌到了最前方。
“這是何人?”公孫珣輕松回頭詢問。
“李字大旗,應該是絳邑大豪李堪所部。”衛覬遙遙一望,便道出了此人底細。
“且觀之。”公孫珣仰頭看了看已經西斜的太陽,然后巍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