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零九章 大師傅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之傳奇時代

  ���然名不虛傳,陳喬山只是嘗了下三合湯的滋味,整個人頓時就不好了,實在是太辣了,他自詡是能吃辣的,還特意點的微辣,卻仍是敗下陣來。

  新化地方菜的味道確實不賴,雖然辣味十足,卻越吃越香,一頓飯下來,陳喬山雖然腹內火起,卻也有此行不虛的感覺。

  “怎么樣,味道還行吧?”待陳喬山放下筷子,胖廚子又走了過來。

  陳喬山直接豎起大拇指,“味道確實很棒,吃的很過癮,要是再稍微清淡點就更好了。”

  胖廚子絲毫不以為意,湘人喜辣,無辣不歡,這也是他們引以為傲的資本,“三合湯是我們新化的招牌菜,這已經是最清淡的做法了。”

  說著,好像是怕陳喬山不相信,胖廚子干脆拉了個凳子在桌邊坐了下來,認真解釋道:“新化每道菜都是有講究的,尖小的干紅椒辣味足,被熱油一澆,保證色正味香,山胡椒有種特殊的香味,兩者一配合,剛好中和了牛肉的腥膻,這兩樣配料少不得,否則就成了燉牛雜,就不是原滋原味的三合湯了。”

  陳喬山是個正宗的吃貨,聊到美食自然來了興趣,湊巧胖廚子談興正濃,兩人倒是聊到了一塊,話題從新化美食開始,又轉到了食材,最后連佐料都沒放過。

  “這個山胡椒不能買市面上的,得用本地的野山椒,每年9月底,我都會上山采野山椒,三合湯的秘訣全在這洋溪鎮的野山椒里……”

  胖廚子一點沒藏私,把新化菜的講究說了個通透,下午也沒什么安排,陳喬山索性陪著對方神侃,聽到洋溪鎮這個地名,他不由留了心,“老板,這洋溪鎮挺出名啊?”

  “這話怎么說的,你以前去過洋溪?”胖廚子不明所以,這小青年明顯是來新化的外地游客,不問梅山龍宮,反而打聽下面的鄉鎮,這倒是有些奇怪。

  “那倒沒有。”陳喬山解釋道:“雖然以前沒去過洋溪,倒是對幾個洋溪籍的名人慕名已久。”

  胖老板有些好奇,他就是土生土長的洋溪人,沒聽說鎮里出過什么名人。頂多有錢人多點,蓋的房子洋氣點,其他的倒是沒什么特別的。

  “都有誰啊,說來聽聽,難道洋溪出過一品大員不成,聽老輩人講,明清的時候,洋溪倒是有過官宦人家,不過那都是老黃歷了。”

  陳喬山有點奇怪,難不成易氏兄弟和鄒聯經不是洋溪人,他忍不住問道:“聽說洋溪不少人搞打字復印發了大財,易氏兄弟和鄒聯經你聽說過吧?”

  “嗨,我當你說誰呢,原來是問這個。”胖老板頓時了然了,他拿過隨身帶的大號茶杯,擰開蓋抿了一口,這才說道:“洋溪搞復印發家的確實不少,易氏兄弟只是聽說過,他們是老一輩,五六十年代就出去闖蕩了,鄒聯經我倒是認識,我跟他本家堂弟是同學,見過幾次。”

  陳喬山一喜,“這還真是巧了,老板,給說說具體的情況!”

  胖老板也沒推辭,離晚飯時間還早,店里也沒客人,他樂得清閑:“洋溪搞復印的有三撥人,一是倒騰二手機器的,其次是賣配件兼營修理的,剩下的就是開打印店的。”

  陳喬山恍然,這應該就是新化復印產業鏈的雛形了。

  “我們當地人管鄒聯經叫大師傅,他是復印行當的祖師爺,常年在外闖蕩,身家不菲。”

  “鄒姓在當地是大姓,大師傅賺了錢,就帶了一批徒弟出來,本鄉本土的人,大多同氣連枝,這門手藝就是從他手里發揚光大的,洋溪當地很多人都是跟著大師傅發的家。”

  陳喬山問道:“那你知道大師傅如今在哪嗎?”

  胖老板想了想,不是很確定地說道:“他是大老板,身家千萬,現在難得見到了,聽說前兩年在鄂省的棗陽,這都好幾年了,具體的情況我也不清楚。”

  陳喬山雖然有這個心理準備,不過多少還是有點失望。

  鄒聯經六七十年代就出外闖蕩,按時間推算,如今已然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不大可能窩在鄉里養老,看來只能把目標放在易氏兄弟身上。

  “唉,現在這行當也不吃香了。”沒來由的,胖老板感嘆了一句。

  陳喬山有些奇怪,“怎么,我看新化人開的復印店挺多的啊。”

  “你是不知道內情。”胖老板一副內行人的模樣,“你知道為什么新化人開的復印店那么便宜嗎?”

  陳喬山忍不住笑了,這有什么難的,那篇社會學論文寫的清清楚楚,“因為你們的成本低啊。”

  胖老板笑道:“就是這個理兒,新化人賣二手機器,開店成本就降了下來,從設備到耗材到紙張,這個行業的各個部分,我們都有自己人,產供銷一條龍,外人誰比得過。”

  “還有,我們新化人開的復印店,店主大多數都會修理復印機,這是別家沒有的。”

  “洋溪鎮的孩子,很多打小就拿二手復印機當玩具,拆了修,修了拆。”

  “機器出毛病,找人修一次幾百上千塊,新化人自己捎帶手就給修了,我們這很多人連初中都沒畢業,就跑去外地開復印店,先聯系老鄉買臺二手復印機,開家店用兩年,修修補補再原價賣給外地人,這樣的事太常見了。”

  陳喬山知道,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僥幸的,一個產業鏈養活一方新化人,外面看著光鮮,內里的心酸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胖老板顯然意猶未盡,又繼續說道:“我以前也干過這行當,那是79年吧,當時我才17,洋溪帶出來一大幫跑江湖的師傅,為了便于管理,縣里搞了個打字機修配廠,大師傅就是場長。”

  “說白了,這就是個掛靠的單位,給你開介紹信,統一用縣里的發票,我就是那時候學會的這門手藝。”

  “我當初拜師花了三百塊,那時候是筆巨款,掏光了家底不說,還扯了一屁股債,別稀奇,這是大師傅立的規矩,哪怕是他叔伯兄弟,都得交錢。”

  “真的假啊,他在外邊沒少掙吧?”陳喬山問道。

  “那可不。”胖老板頗為得意,“大師傅當初掙了錢,全縣第一個建起小洋樓,把一幫子人眼氣的,他跟人解釋說是修機器掙的,沒一個相信的,都說他在外面搞投機倒把。”

  “大師傅有口說不清,他大伯在鎮上當干部,白天把他喊去狠狠罵了一頓,晚上就把自己兒子給支了過去。”

  “大師傅從那時候起立的規矩,拜師每人交三百,給他嬸子氣的,就差戳鼻子罵了,最終還是給了,結果大師傅帶著他堂弟去北疆干了三個月,掙了兩萬。”

  “復印機當年全是洋玩意,一般人修不了,拜師學藝要當兩個月學徒,第三個月出師,大師傅第三個月就給堂弟開了四百塊,抵得上他大伯小兩年的工資了,自那以后,再也沒人說什么。”

  “大師傅根本不缺錢,他要的就是個態度。”

  “當年的洋溪鎮,很多人家賣房賣地都未必能湊齊三百塊,可就是這樣,這門手藝還是擴散開了,當年外地人說什么萬元戶,在洋溪根本就是個笑話。”

  陳喬山心里愈發好奇,很像接觸下這個被人稱為大師傅的鄒聯經,這活脫脫就一傳奇人物,“老板,你不是也會修打字機嗎,怎么又開起了飯店了?”

  “嗨,別提了。”胖老板有些郁悶,“當初縣里成立修理廠,是合法了,但政府只是強制外出‘跑江湖’的使用修配廠的正規發票,其余什么都不管。”

  “我們那時候在外面主要修雙鴿牌機械打字機,81年的時候,又出臺新政策,嚴打投機倒把,我們這批人就成了過街老鼠,在城區,尤其是火車站,一看到背包的就檢查,不讓往外走了。”

  “我爹那時候在鎮上的食品站燒火,覺得長久下去不是個事,就讓我頂了班,這不,就改行干起了廚子,也算是家傳手藝了。”胖老板有些唏噓,也不知是后悔還是怎的。

  陳喬山知道,這就是大環境,不管在哪個年代,這樣的事總是避免不了的,想成功,除了努力,還必須敢拼、敢闖,堅持下去。

  “對了,你剛說不少搞復印的都改行了,是怎么回事?”陳喬山想起這茬,忙追問道。

  胖老板道:“生意不好做了,政府在02年出臺政策,以回收為主的廢五金打印、傳真、電傳打字機等多種復印設備,被禁止進口。”

  “不轉行不行啊。”胖老板搖了搖頭,“膽子大的轉入地下,找渠道從臺灣走貨,可那畢竟不是正經營生,被抓住了可不得了。”

  “我跟你說啊,別看現在市場火爆,咱們這么大的國家,連一臺自主核心技術的激光打印機都沒有,全指著人家外國人……”

  牢騷太盛防腸斷,陳喬山心里也是無可奈何,他知道,想要完全國產的激光打印機,還需要再等五年。

  禁止進口二印機,無疑會對新化的復印產業鏈造成嚴重的沖擊,陳喬山有些好奇,面對這種窘境,新化人到底是怎么扛過去的。

  想了解其中的詳情,還是得找到業內的關鍵人物,陳喬山下定了決心,無論如何,這次一定要見到傳說中的大師傅。10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