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十三章 新營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之傳奇時代

  周廣財到底還是沒去陳家,他那張老臉爛糟的不成樣了,實在是沒辦法出門。

  他跟于敏兩人又干了一架,誰贏誰輸外人不知道,反正到最后,他媳婦在眾人的圍觀中趾高氣昂地帶著兒子出了大門,回娘家去了。

  于敏馴夫的段子在鎮上迅速傳開,周廣財徹底成了鎮上人口中的笑柄,周家太忘恩負義,如此對待救命恩人實在是缺德,周圍等著看笑話的不在少數。

  周家丟了臉不算什么,可連累著鎮上的領導也跟著吃排頭。

  古時為官一方,治下發生有傷風化的案子,主官是要被追責的,要么加磨勘數載,要么考績調檔,處罰不可謂不嚴。說白了出了事就不讓你升官,不升官怎么發財?發不了財誰當官啊?擋人錢財如殺人父母,這個仇不可謂不大。

  市里出了狀元本就是大喜事,狀元郎見義勇為又被廣泛報道,這妥妥的是地方父母教化之功,教育戰線上的各個領導都等著分潤功勞呢,誰知道轉天就鬧出周家這檔子事,還上了省里的報紙,難免讓某些領導心里膈應。

  官大一級壓死人,上面大領導不開心了下面小領導自然也開心不起來,小領導不開心了那始作俑者自然要倒霉,轉到最后還得著落到周家頭上。

  周家這次要是處理好首尾,各方交待過去了,或許事情就不了了之了,可要處理不好,讓社會輿論再起波瀾,當地這些父母官有的是辦法替陳家出氣,替市里的領導分憂。

  當然,現在沒以往那么嚴苛,周家對待救命恩人刻薄寡恩的事也夠不上處罰,只要陳喬山不追究,也沒人想拿他怎么著,畢竟這只是道德瑕疵,無關律法。

  壞就壞在周家本就不是良善人家,誰都知道批發部掙錢,可為什么鎮上就周家一家開得下去,磚窯廠很能掙錢,可為什么又落周家手里,這背后的彎彎繞可瞞不了有心人。

  周廣財不是蠢人,相反他還很聰明,不然也不可能從屠戶起家富甲一方,不過聰明人也有局限性,他不知道輿論的導向能力有多強,他現在還在這拖著,想著過幾天再去陳家賠情也不遲,可惜那只是他的一廂情愿而已。

  陳喬山對周家發生的事自然一無所知,不過他能預見周家目前的窘境,人要臉樹要皮,事情鬧開了周家自然難堪,也算是讓他稍解心頭之恨。

  時間轉眼就到了七月一號,天氣依然晴朗,一點下雨的意思都沒有,家里的地也澆過一輪水了,可也只能算是杯水車薪,前面剛澆完,隔天套種的玉米大豆就又蔫了,陳爸陳媽臉上都有了幾許愁容。

  陳家的地不多,一年兩季,雖說掙不著多少錢,可家里全指著地里那點嚼用,這樣下去可怎么得了,難道讓農民去買米買面?這萬萬是行不通的,而且陳衛國又丟了磚廠的活計,就是坐吃山空也不能這么個搞法。

  陳喬山反倒不怎么擔心,他這些日子一直琢磨著給陳家找份營生,看著大門外亮得晃眼的大日頭,他心里也漸漸有了計較。

  “爸,要不咱去學開車吧!”

  陳衛國聽到兒子的話,有點莫名其妙,“你怎么突然說到這?”

  “你在家不是沒事干嗎,要不去學學,好歹是份營生!”

  陶秀英笑罵道:“你個臭小子,別想一出是一出的,你爸都快成老頭了,誰能請他去開車啊!學了也白學!”

  陳衛國沒說話,不過明顯對陳媽的話有點不以為然,他今年實打實才四十八呢,勉強還算是年富力強,被說得跟六十多歲似的,他當然是不樂意的。

  陳喬山笑著反駁道:“爸哪有你說的那么老,還年輕著呢,現在學駕駛去考個證,沒準回頭咱家就買輛車開出去兜風呢?”

  陳媽忍不住感嘆道:“我跟你爸這輩子是不指望買車了,把你們兄妹幾個供到大學畢業我們就謝天謝地了,還有得熬呢!”

  陳衛國沒吱聲,不過看樣子跟陳媽的想法差不多。

  做父母的永遠在為子女的著想,卻從來顧不上考慮自己。陳喬山突然想起了上輩子的父母,心里也有點感傷,兩輩子的父母是如此的相似,一時間有絲恍神,讓他想改變陳家的愿望變得更加迫切。

  豫省五行缺了三門,驕陽似火曬著一片廣袤的大地,其他的啥也沒有,自然資源真是要啥沒啥。

  境內雖然有條大河淌過,不過大部分地區水資源奇缺,像陳家這樣的地方很多,附近沒有水利灌溉系統,基本上都只能望天吃飯,旱情稍微嚴重點,就束手無策了。

  陳喬山印象里附近的田地澆地全靠地下水,水井都是人工開挖的,最深不過十來米就到頭了,根本抽不了多少水,這旱情才剛顯現就已經不能滿足澆地的需求。

  打深井應該是當前最明智的選擇,雖然附近沒有大的水源地,可深層地下水還是有的,而且他知道未來幾年豫省干旱很嚴重,尤其是2014前后幾年,連續幾年的旱情,老百姓苦不堪言。

  有需求就有市場,農村缺水,打深井的需求就不會少,打井應該是個賺錢的營生。

  陳喬山想鼓動陳衛國干打井這個行當,當然這里面還有很多的困難。

  首先深井是不可能手工挖掘,打井機是不可或缺的,這是筆不小的開支。

  其次得找個打井的老師傅,光有機器肯定是不行的,找水脈不能靠瞎蒙,不然鉆了半天光出泥漿不出水那就真白瞎了,沒個老師傅帶著,打一眼井的收入搞不好都不夠成本的,那玩笑就開大了。

  在農村打井總不能請個地質學家來吧,這時候就得找個有經驗的師傅。不要小看老百姓的智慧,找水脈說起來跟玄學似的,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那都是民間口口相傳的知識,人家這也是門手藝,雖然他們嘴里可能說不清白,可是人家就是能找出水來。

  就跟那些盜墓賊,跟專業干考古的比起來,他們肯定很業余,可人家實際經驗豐富,分金定穴什么的能甩專業人士十條街,那些近代發掘的大墓里邊,沒被盜墓賊光顧的是少之又少,大部分都已經被盜墓賊挖的千瘡百孔不成樣子了。

  陳喬山最為難的還是如何說服家里人,陳媽是個有主見的,可她畢竟是女人,陳衛國性格沉默,實在不適合跟人打交道,可打井是個四處找活的營生,窩在家里肯定是不行的,想想還真有點頭疼。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