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八十一、七十二……”
稚嫩的童音,在低矮幽暗的廂房里回蕩著,蓋過了窗外那簌簌而下的雨雪。
就連那沒幾塊炭的火盆,似乎也被這奶聲奶氣的嗓音所鼓舞,硬是振作精神,憑空又擠出了些暖意。
箐娘靠窗坐在個矮墩上,一邊伺候著手里的針線活兒,一邊時不時的向兒子投去鼓勵的目光。
只是那溫馨甜美的笑容背后,卻總雜著幾分揮之不去的陰霾。
便在此時,就聽外面嘎吱吱院門作響,緊接著又是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箐娘、箐娘!可了不得了!”
隨著腳步聲飛快接近,高亢的嗓音也自窗縫里鉆了進來,轟雷似的炸了箐娘一個激靈。
這時節,還有什么能使得夫人張氏如此失態?
莫非是……
孫將軍已然遭遇了不幸?!
想到這種可能,箐娘臉上原本勉強維持的血色,也霎時間散了個干凈。
也不怪她會多想,自從兩日前雨雪混雜而下,官軍被困在山中,以致全軍覆沒的傳聞,便如同狗尿苔似的,一茬一茬的往外冒。
再怎么不愿相信,也架不住那謠言一回比一回真切!
便在此時,那房門猛地被人從外面推開,一個戴著斗笠的中年婦人,自外面闖了進來,喜形于色的叫道:“官軍大捷,聽說連山蠻子的祖墳都被刨了!”
那婦人說到這里,卻忽見箐娘慢悠悠坐回了矮墩上,捧著那秀繃子竟是半句言語也沒有。
婦人當即就想岔了,反手把房門關好,上前語重心長的勸說道:“我知道你怨他壞了你的貞潔——可人家起碼也沒強逼咱們不是?再者說了,要不是有孫將軍的名頭護著,琪兒早……”
她本來想拿自家兒子舉例,可又怕箐娘居功自傲,愈發不肯為闔家老小掙命。
于是忙改口道:“琪兒和咱們大家伙,早不知被那些泥腿子欺負成什么樣了!”
說著,她把那秀繃子奪過來,丟進了一旁的簸箕里,沒口子的催促著:“趕緊收拾收拾,換一身得體的衣裳去老宅子里候著,眼下這節骨眼上,你可萬不能給將軍大人甩臉子!”
其實箐娘只是大悲大喜之下,一時身子有些虛脫,倒并非是對這消息無動于衷——畢竟孫紹宗對于現在的李家,究竟意味著什么,她其實比張氏知道的更清楚。
此時被張氏連推帶搡的催促,便也半推半就的開了衣柜,在里面翻找起合適的衣裳。
選出兩件適合這滿城雪景的外套,正打算褪下舊襖換上。
誰知那張氏卻像是發現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在一旁大驚小怪的挑剔著:“妹妹這身小衣忒也素凈了,如何襯的上孫將軍這場大捷?你且等著,我回屋拿件小衣給你!”
說完,也不容箐娘拒絕,便匆匆的出了西廂。
自己身上的小衣,同官軍的大捷能有什么干系?
箐娘無奈的嘆了口氣,將要換的外套在床上鋪散開,回頭卻見兒子正滿眼好奇之色,當下心中便涌起無數羞愧。
自己竟在兒子面前,為野漢子梳妝打扮……
“妹妹,你且瞧瞧這是什么!”
便在此時,張氏又風風火火闖將進來,將兩件艷紅色的布料,獻寶似的托舉到箐娘面前。
“這是我托人,從省城買回來的,聽說是京里貴人們流行的物件,你穿上它,指定能討得孫將軍歡心。”
原來竟是此物……
眼瞧她喜滋滋的,把那兩塊薄薄的小衣抖開,箐娘心下卻是愈發的不是滋味。
因自小習得文字,箐娘素日里常央人搜羅些游記、小傳,打發閑暇時光,所以一眼就認出此物名喚‘胸甲、丁褲’,實是在京城青樓妓館中流行的物件。
她原本就有些羞愧,此時認出這物件的來歷,卻哪愿意當著兒子穿在身上。
可待要拒絕時,對上張氏那滿眼的期許,卻又哪有勇氣令她難堪?
左右自己本就是青樓里出來的,用這東西也算是不忘初心。
箐娘自暴自棄的接過那胸甲、丁褲,卻到底不愿意當著兒子換上,央李夫人帶著兒子去到堂屋,陪大少爺說話,這才忍辱含羞的換了衣裳。
一刻鐘后。
略施脂粉的箐娘,一步緩似一步的出了小院,聽街口傳來延綿不絕的歡呼聲,她下意識緊了緊身上的寶藍披風,然后反其道而行的,鉆進了一條偏僻的胡同里。
雖說身上過了好幾層,然而體會著那并不怎么合身的胸甲、丁褲,與自身皮肉的摩挲,卻總讓她生出一種衣不遮體的羞恥感。
可就算是避開了正路,那一聲歡聲笑語,卻也是不斷傳入耳中。
而就在半日前,那街頭巷尾還都在指責官軍不該好大喜功,以致喪師辱國。
想到這里,箐娘忍不住幽幽一嘆:卻不知這民心反復,還要在五溪城中上演幾回。
孰知這幽幽嘆息,卻是一語成讖!
廣德十一年十一月底,祖廷納赫蘭被祖廷搗毀,各族派駐衛士死傷過半的消息,便如瘟疫一般傳遍了大山里的每一個村寨。
惶恐、茫然、震怒!
這種種駁雜情緒凝聚出的動力,很快便讓五溪流域數百寨落,再一次的聯合起來。
十二月十八。
五族聯軍共計兩萬六千余眾,于納赫蘭廢墟前會盟,詐稱八萬大軍,氣勢洶洶的殺奔五溪城而來。
十二月二十三,傍晚。
蠻人聯軍四面合圍,將五溪城堵了個水泄不通。
城中百姓一日三驚。
十二月二十四,晨。
號角聯營、鼓聲震天,數百封用漢字寫就的勸降信,從四面八方射入城中。
信中寫道,聯軍此來只為復仇,若肯在三日內交出首惡,則于百姓官紳秋毫無犯;若是執迷不悟,非要包庇那三目魔頭,數萬大軍便要將這五溪城踏為平地,雞犬不留!
城中自此暗流涌動。
十二月二十六,午后。
城中豪紳趙氏、吳氏、梁氏等,攜數百民眾至宣撫使衙門請命,敦促宣撫使羅諄以蒼生黎庶為重,對蠻人暫行招撫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