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十七章 為何不易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三國圈

  三思?

  田疇聞聲一愣,滿臉詫異,一是劉備居然言及劉虞,皆不背他。二是劉備身為一軍之主,卻對李軒言聽計從到如此地步,似求請而非下令。

  而圍著矮桌的幾人,關羽,張飛,蘇雙,簡雍,張世平,皆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仿佛大哥對小弟,就該這個態度。

  這也太詭異了。

  他哪知道北盟早先的金主,蘇雙,張世平,簡雍等人,皆是被李軒忽悠上船的。

  李軒不看好的事,劉備看好白搭,簡雍一有疑慮就不出糧,蘇雙一遲疑就善財難舍,張世平一動搖就不出馬。

  關羽與張飛,家事與涉及大義之事,聽大哥的。遇到涉及錢糧,不仁不義的事,也是皆不聽劉備的,皆感覺大哥太過仁厚,干壞事沒四弟靠譜。

  劉備讓張飛不要宰家里報鳴的雞,黑三爺且當耳旁風,別的更是休提。

  久而久之,劉備也是沒轍,什么事都得商量著來,大義都快被四弟禍害的不成樣子了。

  無利之事,便是關羽都懶得睜眼,更別說出身商賈的簡雍,響馬蘇雙與販馬為業的張世平等人了。

  就是已隨劉虞離營的田豫,被拿來頂缸當盾的次數多了,趨利避害的本能,都蹭蹭的漲。連豎著總角的小范鯉,無償運個糞還不情不愿呢。

  近朱者赤,近仙者黑,搞迷信的哪有什么好人,全騙子。

  一直被騙,人就傻了。

  可若是騙子每回騙完人,等人信了,就又把騙人的原理講明,直接告訴被騙之人,為何會被騙。

  那久而久之,被騙之人,自然越來越聰明。

  劉備團伙,北方聯盟,就是這么越來越反動起來的。

  劉備之所以沒背著田疇,就是把田疇內定為了自家的圈內人,而不是劉虞那個圈兒的人。

  家豬放歸野外,都會長出獠牙,在自家反動圈里待久了,劉備不信田疇還能溶于劉虞的那個正統圈兒。

  “大哥,幽州能安置流民的官地,荒地,只能劉公來劃。賑糧,只能伯安公來撥。”

  本是陽關三疊浪,說好的一浪一浪,可編了民,一有了兵,劉備又舍不得了。

  李軒對劉備的小家子氣真是無可奈何,就練了幾日隊列的流民,算是什么兵。又沒有固定地盤,帶一堆流民跑來跑去算怎么回事。

  扔給劉虞養,為軍則自然滲透進了幽州軍。安置于地,有北盟編組流民在前,先入為主,自然等同自家占地。

  漁獵,養殖,毛紡等業,線頭都在北盟手里捏著。不把娃娃放出去,散到整個幽州的大天地,讓劉虞幫著養的白白胖胖,自家懷里才能抱幾個娃娃?

  把流民背負己身,就是包袱。扔出去,才成了種子。

  可田疇在旁,話又不能說的太明,李軒只得提醒道:“劉公幽州履新,尚無班底,我等既為劉公信重,該為伯安公多添與力才是。”

  頓了頓,又故意側頭,問田疇,“當日劉公身旁,顎上有須的那位護兵,子泰可識?”

  “北軍中侯,破虜校尉,鄒靖。”

  田疇毫不遲疑,直言道,“鄒中侯嫌塞內烏桓諸部騎弱,勸劉公開募鮮卑騎兵。當日北方軍踏歌而來,著實震動了城上不少人,劉公要來見你們,鄒中侯便同來了。”

  劉備聞聲默然,一旁關羽眉頭輕皺:“易服入營,所為何來?”

  “或是觀軍吧。”

  田疇搖了搖頭,“疇不通軍事,只知劉公一提議同來,鄒中侯便來了。”

  蘇雙一拍腦袋,恍然插言道:“怪不得當日那老護軍,圍著畜棚左看右問,都嫌棄的糞餅,只有那人在細問軍中馬駝一日產糞多少,為何捏成糞餅,晾曬幾時,燃火效用如何,燒陶翁還是鐵鍋。”

  張世平輕聲道:“這位中侯,似只在意馬軍?”

  劉備聞聲一激靈,李軒隨之一笑:“大哥,蘇張二位當家的兩千騎軍,與暫編流民三萬士伍。若劉公開口討要,大哥愿獻哪個?或是皆不予?”

  劉備嘴角發澀,苦笑道:“吾等辛苦練兵,著實不易。”

  李軒聞聲一暈,真是服了自家大哥:“咱沒白練,白面沒白掏。救濟糧月耗栗米不過三萬石,劉公一次就答應撥給糧米十五萬石,凈賺四倍。這是小驢換大驢,多磨出來的面,就又可以捏胡蘿卜,加大流民編組數量了。這交易如此大賺,為何不易?”

  旁邊關羽,張飛等人皆是一愣,劉備也滿臉疑惑:“繼續編組流民?練兵?”

  “當然,流民才值幾個錢,要經過初加工,才能賣上價錢。”

  李軒嘻嘻一笑,“十五萬石糧僅是救濟糧,不包軍中糧秣,不含撥給我等六千人份的兵甲軍械,軍衣帳幕。

  流民野地里到處都是,白送人都不要。只有把一文不值的流民編組起來,練成會唱歌走隊列,敢堵豪族塢堡的軍卒,才有買家,有市方有價。價格有賺,為何不賣?

  烏丸,雜胡諸部要買,我都賣。賺來的錢糧,繼續擴大招募饑民。如此,是虧是賺啊?是不仁,還是不義呀?”

  眾人臉色皆古怪不已,對愛官如子,以民貨殖的李小仙,真是沒有任何辦法。

  說他不仁,以民易貨吧,偏偏有幸能被他易的流民,皆感恩戴德。

  說他不義,把漢人賣與胡部吧,可漢地饑民難道就寧可餓死原地,也不予胡做奴?

  那樣的圣人饑民,只在書經里。現實中莫說食嗟來之食了,餓急眼了,交換彼此兒女,易子而食屢見不鮮。

  正人君子在教人寧可餓死,也不能丟了節操。邪惡小人在教人寧可節操掉光,也不能不撿丟來的肉包子。

  偏偏正人君子是在殺人,勸別人去死。偏偏邪惡小人是在救人,勸大伙別死。

  李軒這種怪人,便是連結義兄弟的劉備,關羽,張飛,都無法以君子小人論之。只是皆知自家小弟有病,病的還不輕,時好時瘋的。

  次日天不亮,營中就忙活了起來。

  北方軍北上沮陽時,隨軍三千二百多匹馬,帶了八百六十余峰駝駝。偏是適宜山地馱載的騾很少,僅輜重隊帶了不足百頭。

  無路皆坡的山陵地形,一騾頂四腳,比四個挑夫還能運貨。騾能背負近一千漢斤的貨包,在山地如履平地,耐力遠高于挑夫,消耗則遠小于挑夫。

  且山區易起晨霧,多雨,濕滑,騾沒馬嬌貴,冒雨而行,與驢一樣,不易生病,因為都是馬騾。

  馬騾就是公驢與母馬破除種族障礙,攢出來的后代,具備驢的高負重與抵抗能力,又比驢馬都溫順,耐粗料,是山區最好的役畜。

  母驢與公馬合作出來的則是驢騾,個頭小負重低,北盟軍中沒驢騾。

騾在山地的優勢,駱駝與馬都是比不上的  就是騾不夠,在沮陽附近就近又收了二百余頭,加上以軍馬充騾,湊了八百用于載貨的馬騾。

  除此之外,還趕了五百余頭山羊,以充軍糧。

  天幕之上一片鉛青色,尚未完全放亮。

  北盟營中,按什成伙,已早食完畢的士卒,就在一聲聲口令中,紛紛在營內操場集合了。

  各亭里的什伍長,開始點驗自隊袍澤的隨身水囊,干糧攜帶量。檢查軍械完備度,甚或要脫鞋察驗腳指甲,與足下水泡情況。

  練軍極度耗糧,半大小子都能吃死老子,軍中士卒更是如此。一旦運動量大了,一臉盆饃一個兵就能干光,再加一臉盆小米粥用來通食。

  有了油水糧食消耗會少,前提得兵先啃一整條羊腿下去。

  長期處于饑餓狀態的人,一旦任吃,那真是敢于創造任何人間奇跡。

  李軒都是后來才知道,他的所謂一天只練兩個時辰,在這個時代,居然是大漢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都比不上的練兵強度。

  無論漢胡,騎步水,中央軍,邊軍還是郡縣兵,沒有任何軍隊,是每天出操練兵的。

  因為練不起,糧食受不了。

  鄉民愿意來玩竹馬板凳,居然就是為了那每天一頓,李軒原以為是騙鄉兵的飯。

  實際上,在早期鄉兵的眼里,有個傻子比驢還蠢,不知人間疾苦,居然每天管頓飯,任吃。

  一個鄉民,一頓就能吃夠三天的量,三天真的不用再吃飯。

  只是隨著劉備等人練兵的校場,天天管飯,來練隊列板凳的鄉兵,才逐步把每頓的食物量降了下來,只吃夠一天的。

  李軒就是疑惑單兵每日平均耗糧數字,為何會詭異的一條曲線朝下走,一捋一查才明白過來,被淳樸的鄉民坑了。

  幸好,隨著蘇雙,張世平與簡雍仨土豪的入伙,錢糧漸豐。

  只是早前單練板凳,隊列的好事沒有了。

  有過戍邊從戎經歷的老鄉兵,隨著固定營盤的建立與擴大,逐步轉為宿營,全封閉集訓。

  好處是從每天管一頓飯,變成了三頓飯。

  但是,相應的耐力,戰術配合,單兵技能等訓練科目,也都加強給了這部分老兵。

  李軒等人,皆對這部分被加練的老兵,寄予厚望,將其視為安心的需要,保命的依靠。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