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雨季這一段時期,大唐陸軍開始騰出手來對各部隊進行休整補充,另外抓緊時間完成對現有五個暫編團的改編工作,把他們改編為正規的混成團,另外也是準備適當的小規模的加強前線各部隊的實力,以加強火炮數量、槍支數量以及開始小規模裝備板甲為主。
然后內閣方面也是急需把新攻占下來的湖廣南部、江西南部地區徹底納入統治,讓這些地方為大唐王朝提供兵員、稅賦!
打下一地掌控一地,這是大唐王朝現階段的軍政核心戰略!
他們可不是流匪,打完就不管了!
所以前線的戰事雖然停下來了,但是李軒卻是依舊忙碌,不僅僅是李軒,其實整個大唐王朝的行政體系都是保持著持續的高速運轉著。
不僅僅有諸多行政事務,而且宣平三年的殿試也是即將開始了!
這一場科舉,嚴格上說起來,還是大唐王朝的第一次正式科舉,和去年匆匆忙忙的登極恩科不一樣,這一次的科舉是舉辦的非常標準。
從縣試再到府試、院試,然后再到鄉試以及會試、殿試,全都是嚴格按照傳統科舉的流程來。
在二月份,前線各部隊奮戰的時候,已經是有數千名各地士子匯集肇慶,參加了大唐王朝的第一次正式會試了。
雖然當初參加的士子,很多都是用來湊數的,質量不咋滴,如果是按照明王朝的科舉標準來看,這數千名士子里,恐怕十分之一具備真材實料的都沒有,但是李軒,乃至整個大唐王朝都不在乎啊!
這一次的科舉,因為三省之地里的大部分讀書人因為對大唐王朝有所抵觸,所以并沒有和明王朝舉辦科舉一樣踴躍參加,但是這也是相應的降低了門檻。
基本上來報考的士子,稍微過得去就能夠獲得秀才的功名!
考舉人也比較簡單!
舉人考會試也是簡單,數千人應考,足足錄取了三百多名進士科的貢士以及八十多名博士科的貢士。
加起來就是四百多人了,占據應考士子的六分之一!
而有意思的是,這些不出意外都能夠通過殿試,并獲得進士或者博士功名的學子,有超過半數都是出身于國子監。
因為國子監的學生,本身就會被賜予舉人功名,有著直接參加科舉的權力,而考試的內容基本上也是以國子監的授課內容為主,所以國子監的學生考中的機會還是非常大的!
當然了,這也和地方來應考的舉人并不多的緣故有關!
四月份,李軒正式召開殿試,并親自坐鎮!
而且還親自批閱了博士科所有的八十多份考卷,同時還批閱了進士科排名前三十名的考卷。
欽定了來自廣州府的一個年輕學子趙麟為新科進士科狀元,國子監理學院的學生劉林翰為博士科狀元!
同時親自詔令進士科一甲進士、博士科二甲以上博士進入翰林院,分別授予不等的翰林院官職。
不過李軒讓他們進入翰林院,可不是讓他們養望的,而是鍛煉他們的能力的。
因為大唐王朝的翰林院,和明王朝的翰林院不同,并不是一個養望機構,而是一個實際處理政務的機構,這些新翰林們進入翰林院這個事實上的秘書機構,是鍛煉熟悉政務的。
但是不可能和明王朝的翰林們一樣,能夠在翰林一代就是十幾二十年,然后直接熬出頭入閣,在大唐王朝,可沒有這樣的捷徑。
因為李軒早已經是規定,翰林們不得在翰林院的體系內升遷,想要升官,行,外調,即便是不想外調都不行,因為翰林只能在一個職位上擔任三年,三年后不想外調也必須外調。
而即便是翰林院里有了空缺職位,也必須是從外面抽調年輕骨干官員擔任,是不會直接從翰林院里選拔的!
一場科舉辦完后,李軒看著數百名官員的名單,也是深感欣慰,大有天下人才盡數收羅手中的感嘆!
同時這一場正式科舉辦完后,大唐王朝的根基也就約法穩固了!
一個封建王朝開辦科舉,這幾乎就是一個王朝走向穩固的標志,同時這些新科士子加入大唐王朝,背后就是數百個乃至數千上萬個這個時代里的社會骨干家庭上了大唐王朝的這架馬車。
這年頭,一個學子從來都不是他單獨一個人的,他們背后會有著師友、宗族鄉親。
一個新科士子在肇慶這種地方,自然是不算什么,因為這個地方和北邊的京師一樣,現在是官員滿大街都是,但是這一個新科士子在當地卻是通常都擁有極大的影響力,別說是已經有了中舉的士子了,即便是一個舉人,在當地也擁有極大的影響力,乃是地方上的士紳骨干力量!
只要大唐王朝多辦幾次科舉,那么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讀書人加入進來,到時候,三省之地的精英階層,不敢說全部,但是大部分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加入大唐王朝這個體系,成為明王朝的敵人!
這也是李軒支持開辦科舉,甚至捏著鼻子錄用那些只會八股文章的讀書人的緣故。
這表面上是為了人才,但實際上還是為了拉攏三省之地的精英階層!
大唐王朝自從建立以來,一直都是走在精英階層的對立面,尤其是在稅收方面,所采取的‘士紳一體納稅、商稅、農業稅’這三大稅種,幾乎是嚴重打壓了當地的精英階層,并不斷的激起他們或明或暗的反抗。
宣平二年里,被大唐王朝抄家滅族的不知凡幾,鎮壓的武裝抗稅也是多如牛毛,殺的那叫一個人頭滾滾,而且殺的大多都是地主、大商人為代表的精英士紳階層。
但是治理天下,也不能一味的靠殺,都把人殺光了他李軒治理誰去啊?
所以科舉,是李軒,也是大唐王朝用來和士紳階層緩和關系的一個重要手段!
這些士紳階層最在乎的是什么,其實不是土地也不是賺錢,而是當官!
數千年來,華夏大地里的精英階層,最在乎的還是當官!
沒辦法,數千年來所形成的官本位思想不是那么容易被扭轉過來的。
李軒現在玩的手段,就是一方面強行推行各種新政策,并為此大殺特殺,而另外一方面,也是給予了那些服從大唐王朝統治的士紳階層一個進身之階,通俗一點來形容就是一手大棒一手糖果。
而用更直白一點的話來說就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宣平三年的科舉落下帷幕后,李軒指示今年也要開始準備明年的科舉了!
是的沒錯,李軒是最近幾年里,每一年都辦一次的科舉,這一方面是為了拉攏精英階層,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緩解人才的匱乏。
哪怕是李軒心中的人才,乃是幼軍營里的學生,或者是國子監里的學生,但是偌大一個帝國,需要的官員可不是幾百幾千人,而是成千成萬呢,現在大唐王朝的統治區越拉越大,對官員的需求數量也是越來越大。
尤其是大唐王朝的政權可是直接下鄉的,沒有和明王朝一樣,只建立到縣一級,一個縣才那么一丁點的官員而已,大唐王朝里的官員比例是比較大的。
而且大唐王朝里是沒有吏這種說法的,但凡是吃皇糧的,都有著官身,哪怕是最低級的科員或者是巡警,也都是有著從九品的官身!
這也是讓不少人都誤會大唐王朝官員眾多,但實際上,并不存在這種事實,因為大唐王朝實際上是和明王朝的官、吏合二為一了。
雖然和明王朝時期對比會增加人員薪資的開支,但是增加的并不多,因為明王朝的這些人雖然不從朝廷里拿錢,但依舊是需要拿工資的啊,工資那里來呢,還不是從民脂民膏里來。
而現在大唐王朝實施嚴厲的稅收制度,并實施國稅以及地稅分離的制度,地方上的官員們的薪資,實際上大部分都是地方財政自行承擔的,中央財政只是承擔了極小的一部分。
因此并沒有加深財政的壓力,更加沒有加重民眾的稅收負擔!
不過也只有大唐王朝這種全新的王朝才能建立這樣的制度了,如果是讓明王朝也進行這樣的改革,分分鐘把朱家王朝給改革掉!
但是李軒呢,對現有的大唐各種制度依舊是有所不滿,現在的大唐王朝的各項制度,依舊沒有達到他所設想的理想裝填。
比如最為重要的稅收制度,現在的稅收種類還是太少了,只有商稅、農業稅、關稅、鹽稅等幾個大稅種,而其中比較重要的商稅,并沒有分的太過詳細。
唯一比較完善的也就只有關稅了,因為大唐的關稅乃是直接從零開始建設的,沒有任何的前朝參照,從一開始就是根據不同的貨物征收不同比例的進口稅以及出口稅!
而且關稅不歸屬地方,直接收入中央財政!
但是商稅的話,當時是采用了簡單的一刀切,主要是由商鋪、作坊的營業稅以及各關卡的稅收所組成,而營業稅基本是固定的,內地關稅也是征收的比較簡單粗暴,過一個稅卡商人就要繳納一次的稅收。
所以李軒近期是準備對商稅進行詳細劃分!
但是對商稅進行詳細劃分之前,大唐王朝還是有另外一項工作要做,那就是起草并頒發一系列的商業相關法律,也就是‘大唐商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