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隆美爾等人就從梅斯筑壘搭乘直升機返回法國前線……如果不乘著夜色返回的話,由于白天盟軍戰機的封鎖,他們只怕不得不在梅斯筑壘呆上一整天了。
當然,他們途中還在巴黎稍作停留。
就像之前所說的,西線總司令是龍德施泰特,不管有什么計劃或是結果都需要與龍德施泰特商量。
此時的龍德施泰特當然在指揮部……雖然他的生活習慣是不到早上十點不“上班”,但此時的非常時刻,身為指揮官的他無論如何也無法繼續呆在別墅里睡大覺了。
看到秦川和隆美爾走進指揮部,龍德施泰特就不由松了一口氣。
“一切正常,是嗎?”龍德施泰特問。
“是的,一切正常!”隆美爾回答,嘴角露出一絲不屑。
秦川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很明顯,龍德施泰特是不愿意承擔“欺騙”元首的罪責,甚至他都有可能想好了替自己開脫把責任推給隆美爾的方案。
這也是龍德施泰特看到隆美爾時松一口氣的原因。
不過隆美爾沒時間跟龍德施泰特計較這些,他對著地圖說道:“總司令閣下,元首同意了我們的撤退方案,不過計劃有一點小改變……”
“嗯!”龍德施泰特說:“我等會會跟元首進一步討論!”
“不,總司令閣下!”隆美爾說:“元首意識到敵人間諜有可能混進最高統帥部,出于保密的需要,這個計劃由我口頭傳達!”
“好吧,元帥!”龍德施泰特無奈的點了點頭。
撤退方案其實并不復雜,加萊以南的德軍沿斜線撤退往馬奇諾防線收縮,布列塔尼半島以南的德軍則往法國南部的中央高原收縮。
重點一是要保存實力,尤其是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盡可能的在夜里撤退避免遭到盟軍轟炸。
二是要保證大部份的物資、機器及時撤走。
三是要做到擋住英國部隊而放美國部隊先行,尤其是美國支持的吉羅將軍帶領的法國部隊……這也就是之前所說的,從德國的角度去操控兩支法國軍隊的聲望和士氣,以拉近兩支法軍的差距。
同時,隆美爾提出的用法國人“保護”重要橋梁的建議馬上也下達到了保安部隊。
不過這一點卻沒有很大的必要,因為就在隆美爾等人對作戰計劃做出改變的時候,盟軍也在做調整。
讓艾森豪威爾下決心做調整的是軍情五處局長哈爾克的一個情報。
當時艾森豪威爾正與蒙哥馬利以及美國第12集團軍群司令奧馬爾.納爾遜.布拉德萊將軍商討第二天的進攻計攻。
在這個高層指揮部里,最強勢的顯然是蒙哥馬利。
原因就不用多說了,艾森豪威爾在成為盟軍總司令之前一直是個文職人員沒有指揮作戰的經驗,布拉德萊將軍的指軍經驗也僅僅只是從非洲進攻西西里島戰役開始。
而蒙哥馬利,則是與德軍作戰多年并且在非洲打敗過“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名將。
這個光環使蒙哥馬利一度掌握了高層指揮的話語權。
“我認為,我們應該持續目前的攻勢!”蒙哥馬利說:“就像我們在‘猶他灘’所做的一樣,用艦炮、飛機對敵防線不斷的轟炸,直至敵人的防御工事和裝甲部隊無法抵御我們的進攻為止!”
這個想法很符合艾森豪威爾的風格,因為他之前的工作是外交和人際,這就決定了他不擅長冒險。
布拉德萊將軍也同樣如此,他的性格用四個字來慨括就是“有疑即停”,也就是時刻處于狐疑和警惕之中,步步為營前進……美軍大多數將軍都是這樣指揮風格,美軍的戰術也是如此,這就導致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往往幾個躲藏在森林里日軍狙擊手就能擋住美軍一個團甚至一個師,因為他們懷疑森林里有日軍伏兵,必須要用炮火或是炸彈將森林轟平才前進。
于是,三人一拍即合,決定就按眼前這節奏打。
很顯然,這個作戰計劃過于保守,也只有像蒙哥馬利這樣凡事都喜歡傳統喜歡一板一眼的將軍才會制定出來……
如果這樣打下去,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已經撤出“大西洋壁壘”盟軍有可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無法發覺,還在悶頭悶腦的沖著“大西洋壁壘”狂轟濫炸。
這時,哈爾克從外面走了進來,手里拿著電報看著艾森豪威爾遲疑了下。
艾森豪威爾知道哈爾克在遲疑什么……“超級機密”的情報不是任何人都能接觸的。
于是他就讓蒙哥馬利和布拉德萊將軍暫時回避。
其實讓蒙哥馬利回避只是為了不讓布拉德萊將軍尷尬,蒙哥馬利早在非洲時就知道“超級機密”了。
“這是我們剛剛破譯的電碼!”哈爾克嘆氣說道:“你是對的,他們知道了我們的欺騙計劃!”
艾森豪威爾接過電報看了看,回答道:“完全在意料之中,我們的空降兵只怕也沒幾個人能幸存了!”
“是的,那可能是德國人設下的一個陷阱!”哈爾克無奈的回答:“我們相信,德國人可能先一步清剿了法國游擊隊并繳獲了電臺甚至策反了游擊隊其中一部份人。然后……”
“然后德國人利用游擊隊給我們發了假情報?”艾森豪威爾根本就沒想到事情會是這樣。
“是的!”哈爾克尷尬的點了點頭:“所以,那些空降點很可能是德國人給我們的……他們已經在那設下了埋伏!”
雖然哈爾克不愿意說這些,因為這對他對軍情五處都是一種恥辱,但為了不釀成更嚴重的后果,他還是不得不承認。
艾森豪威爾怒極反笑了起來:“干得不錯,局長先生……你把我們的幾個空降師送進了德國人的陷阱,并且讓整個盟軍都朝錯誤的方向進攻!”
頓了下,艾森豪威爾又接著說道:“還有,你之前對自己能戰勝‘傳奇上士’很有信心,但現在看來……似乎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