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在戰場上的確有速度快、沖擊力強的優點,但這只是在冷兵器作戰或機槍未出現之前而言。
機槍一旦出現……騎兵目標高大、生存力差等弱點就暴露無遺。
戰馬似乎可以擋幾發子彈,但問題是戰馬是活物,它被子彈擊中后就會負傷、會疼痛甚至會死亡,更糟糕的還是,馬匹負傷所造成的結果往往也會使騎手負傷失去戰斗力甚至死亡。
因此這個在戰場稱霸幾個世紀的兵種注定是要被戰場淘汰。
就像現在,斯萊因上校一聲令下,德軍就朝蘇騎兵第63師傾瀉出彈雨。
霎時炮彈就在蘇騎兵群中亂炸,四處呈輻(射射)狀飛(射射)的彈片打得戰馬一陣陣悲嘶,不斷有騎手從馬背上跌下來,也不知道是因為戰馬受驚將它的主人掀下來,還是被彈片擊中……炮彈的彈片是由低往高散開,在馬背的蘇軍士兵由于位置較高會成級數的增加被彈片擊中的慨率。
其中偶爾還會有幾門大口徑火炮狠狠的砸了上來將蘇軍騎兵連人帶馬都炸上了天。
一排排子彈朝陣地前飛(射射)而去,松軟的土地上掀起了一串串土花,然后再延伸到其后的戰馬……
一片悲嘶,戰馬飆出一道道鮮血中彈倒地,由于奔跑速度極快,所以戰馬幾乎是翻了個跟頭再摔倒在地上,騎兵當然就被狠狠的摔了出去。就算他不死,也會被接踵而來的重重馬蹄踩成(肉肉)泥。
最慘烈的還是喀秋莎火箭炮……這種火箭炮此時在蘇軍的型號是BM13型多軌火箭炮(注:初期型是用軌道而不是管)。
它一共有8條并列的發(射射)滑軌,一次齊(射射)可發(射射)132MM口徑的火箭彈16發……軌道是類似鐵軌的“工”字,上下各裝一發,可以在7到10秒內將火箭彈齊(射射)出去。
德軍在蘇軍的倉庫里找到了10輛這樣的火箭炮,此時一開火一口氣就打出了160發火箭彈,霎時就在陣地前炸出了一道火墻。
但蘇軍的騎兵依舊沒有退縮,他們依舊吶喊著朝前沖鋒,其間還需要展現他們的馬術躍過或是避開倒在地上的戰馬尸體。
即便如此,蘇騎兵的沖鋒還是在兩百米左右陷入了困境……前進的速度基本與死亡的相若,他們無法再前進半分。
之所以會是兩百米,秦川認為這或許是德軍士兵們大量使用莎沖鋒槍……這玩意的(射射)程只能勉強達到250米而且相對于MP43的中間彈來說威力要小得多。
也就是說,德軍其實還沒有發揮全部的戰斗力,否則蘇軍騎兵根本就無法沖進這個距離。
其實就算這些騎兵能沖進城里也同樣是死路一條……街道正中央停著一輛坦克防守,除非它們的戰馬能撞得過坦克,否則基本沒有戰馬活動的空間。
于是,在幾乎沒有間斷的照明彈的亮光下,一匹匹戰馬就在槍林彈雨中倒下,很快戰場上就到處都是戰馬尸體以及受傷戰馬的叫聲和掙扎的(身shēn)影。
然而,讓德軍感到大惑不解的是,蘇軍似乎并不在乎這些,在第一波沖鋒失敗后很快又投入第二波進攻。
“他們是瘋了嗎?”埃伯哈德舉著望遠鏡觀察了一會兒,感嘆道:“他們這樣跟自殺有什么區別?”
“也許!”秦川說:“他們以為第一次不行第二次就可以了,所以可能還會有第三次、第四次……”
秦川想的沒錯,第二波沖鋒被打退后果然還有第三波沖鋒。
只不過第三波沖鋒有些不一樣:蘇軍步兵緊跟在騎兵后方沖了上來。
這倒是一種頗有創意的沖鋒方式,因為騎兵高大的(身shēn)影會擋住其后的步兵,如果不是照明彈打得遠的話,德軍一時還沒能發現步兵。
另一方面,則是這些步兵在沖鋒時可以以戰馬的尸體為掩護……陣地前的戰馬尸體已經堆積至德軍戰壕前一百多米的距離了,它們一匹匹相互堆疊交錯就像戰壕一般,再加上滿地鮮血可以給那些蘇軍提供天然的保護色,在這黑夜里的確會給德軍造成些麻煩。
于是蘇軍騎兵的沖鋒總算告一段落,畢竟步兵散布在陣地上會阻礙騎兵的沖鋒。
但戰斗卻沒有因此而暫停,馬上就轉為步兵作戰模式……事實上,對付起步兵來要比騎兵困難得多,因為步兵都知道隱藏自己同時也會一些靈活的戰術動作,這讓德軍士兵突然間都有無法適應。
朝德軍沖鋒的第9山地師一個團……事實上并不能單純的說是第9山地師,因為其中還混雜著撤下來的其它部隊,因為在夜色里很難組織,于是一古腦兒的就把他們全都派了上來。
第9山地師是蘇軍較早組建的一個山地師。
蘇聯的山地師其實并不專業,而且因為前線部隊死傷慘重急需兵源,所以常常會將山地師編為步兵師投入前線,第9山地師沒有被撤編一方面是因為高加索地區山地作戰的重要(性性)以及它還沒有參加過戰斗……蘇聯軍隊有個傳統,在戰場上打了幾次敗仗的部隊很可能就會被撤編。
史上的第9山地師就因為在高加索戰役表現不佳被撤編……其實這不能怪第9山地師,而是德軍山地師訓練十分到位,德軍山地師中有一支由專業攀巖人員組成的隊伍,他們總是利用繩索等工具翻過險峰突然出現在蘇軍關卡的后方,于是一次又一次的擊敗了蘇軍。
這造成的結果就是:第9山地師撤編轉為步兵師,番號給表現尚可的第20山地師使用。
當然,此時的戰局就有些不一樣了。
因為德軍繞過了高加索山脈,所以這個第9山地師還沒能一展其山地本領就被當作步兵師使用了。
這支部隊相對于其它蘇軍來說顯然是有些戰斗力的……雖然沒有戰斗經驗,但訓練有素,這可以從他們沖鋒的戰術動作和互相間的協同可以看得出來。
但即便是這樣,蘇軍所做的依舊是無用功。
因為,在他們的另一面,曼施泰因已經率領著主力部隊對蘇軍正面發起了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