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大同城后,陸縝并沒有直接就趕去知府衙門,而是先把楚云容二女安頓進了館驛之中,并讓林烈照看著,這才在李現二人的陪同下來到了大同知府衙門,拜見自己的頂頭上司沈天星。
至于其實跟他關系更緊密些的胡遂,陸縝到時自然也是要去拜候一下的,但畢竟雙方沒有公事上的直接往來,只能留待之后了。
這知府衙門的格局和縣衙差不太多,也是經過八字墻,入了大門后便是大堂、二堂之類的建筑,唯一的區別就是占地更大些,顯得更加的氣派些罷了。事實上,大明朝的所有衙門幾乎都是一個模子里印出來的,這都是明顯帶有強迫癥的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規矩,他的控制欲幾乎可以涵蓋到全國官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除了格局規制諸多衙門都差不多外,里面建筑的陳舊那也是一樣的。這些衙門建筑多是在大明立國時所修建起來的,距離如今已有快百年時光,但官員們卻都沒有進行修繕的意思,如此自然就顯得陳舊,甚至是有些殘舊的感覺了。
究其原因,便因官場里有個官不修衙的潛規則在作祟了。所以會有這么條不成文的規定,原因自然是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兩條——第一,便是修衙門出錢會讓人議論官員亂用民脂民膏。哪怕你暗地里貪得再多,也是會在這方面保持低調的,不然就是授人以柄了。
第二,便是因為官員的流動性了。大明地方官在任短則兩三年,長則八九年,在這期間什么時候都可能被調往別處。而修繕衙門卻得花上不短的時間,到時候要是自己剛花心力修好了衙門然后就要拍拍屁股走人,那不是為他人作嫁衣么?
所以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大明官場就有了這么條官不修衙的規則。無論是富庶的江南,還是偏遠的邊境,幾乎所有衙門的模樣都一樣的殘舊不堪。
不過雖然看著殘舊,但衙門里的規矩依然嚴謹,尤其是大同這樣的邊地要鎮,這里的看守就更加嚴密了。甚至連守在知府衙門外面的都不是尋常衙差,而換作了精神抖擻的兵卒。
此時站在陸縝面前的,就是四名手持長槍,站得也跟標槍般筆挺的軍漢,見他過來,幾人便用警惕的目光打量著他。直到陸縝把準備的官憑遞過去,幾人才放松下來,將他讓了進去,至于后面的李現二人,便只能等在門外了。
在門房處道明自己來意,陸縝才在一名雜役的帶領下來到位于二堂的一處偏廳等候。雖然他是受知府之命趕來的,但知府大人平日里公務繁忙,自然不可能立刻就見,只有先把名刺和要辦的事情報上去,再等候召見了。
進了偏廳,陸縝就看到里面還等了幾名青袍官員在那兒喝茶。顯然,這幾位也是來府衙辦公事,求見知府大人的。于是他便沖那幾位拱手行了個禮,然后挑了一把椅子坐了下來。
旁邊的一名四十來歲的官員剛想問問陸縝的身份,就有一個書吏走了過來,那是照例來跟陸縝要名刺和公文的。陸縝不敢怠慢,忙把準備好的名刺交了過去。那人低頭一看,面上露出一絲異色:“原來是廣靈縣令陸大人,失敬了。”
其他幾人聽到這個名字,也微微動了下容,看陸縝的眼色又多了幾分敬佩之意。現在論整個山西境內何人名頭最健,自當數他陸縝陸縣令了。除了因為他率人擋下蒙人的攻擊外,更因為朝廷要召其入京的消息也已在官場中傳開,大家自然要對他另眼相看了。
對此,陸縝只是謙虛地一笑:“些許虛名,不足掛齒。”說著,在把手中的公文遞過去的同時,還不著痕跡地將一塊碎銀也塞了過去。
那書吏接過文書和銀子,一掂份量發現竟有四五錢重,心下便是一喜,笑得是越發好看了:“陸縣令乃是我等為官者之楷模,小人自然是打從心里敬重的。而且我家知府大人也曾幾次提及了您,想必很快就會召見了。”說著微一欠身,便退了出去。
其他幾人見此,便知道陸縝做了什么,不覺有些吃驚地看了這位年輕的縣令一眼,心下嘖嘖稱奇。他們久在官場,對這種事自然心知肚明,但想不到一個看著沒多少經驗,且剛立下功勞的年輕人居然也會這么曉事,實在讓人驚嘆哪。
他們可不知道陸縝那是比他們多了好幾百年知識的穿越者,深知官場里的一些道道。正所謂閻王好見小鬼難纏,這些書吏看著是不起眼,也沒什么權勢,但若是不打點好了,你一個外來的下屬官員怕也得在他們手上吃些苦頭。
不說別的,一個求見知府大人的外地官員若沒有這些書吏幫著把東西及時送過去,只怕就得在這小廳里等上好幾日了。而知府大人對此還不一定會知道,到時你可就有苦難說了。
這固然是官場弊病,但卻也是無奈之舉。誰叫太祖皇帝給官吏們定的俸銀實在太低呢,若不從別的地方弄錢,他們就得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