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就是房玄齡提到的一些細節,比如在倭人的小孩子一個學習識字的機會。再或者若是可能的話,讓柳木送一些燕州的羊奶粉過去,小施恩惠可得人心。
柳木記下這些話了。
也不用特意交待誰,相信長安那邊會有一份正式的文書送到總舶司,而后舶司會將公文轉過來,然后將公文直接給長孫無忌,這樣的效果會是最好的。
崔一葉這時來到柳木近前。
柳木側頭看了一眼之后,視線再往看向碼頭,同時開口問道:“這里感覺如何?”
柳木問過之后崔一葉沒有回答,反而問道:“聽說你推薦我去北邊為副使?”
“有這事。”柳木心說崔一葉你莫不是和劉仁軌一樣吧。
事實上,還真是這樣。崔一葉沒好氣的說道:
“下次別推薦了,我崔氏也是名門還不需要這樣去撿功勞,倒是這里挺不錯。我有心去最近的兩個村子看看,不知道您這個總舶司使是否有興趣同去。”
崔一葉身為清河崔氏,比劉仁軌的自尊心還強烈數倍。他當然不甘心去混功勞,然后回來升官。
倭島這邊對外,是不會有府尹、縣令等稱呼的,都是以各級管事來稱呼,實際上卻行使的是相應各級唐制官員的職責。
崔一葉有心在這里為官,所以想親自先去看一眼。
柳木沒有急著回答,思考片刻之后說道:“好,同去。”
這最近的村子也有二十里遠,柳木沒有帶護衛只是帶了四位豪俠,有這四人在身旁除非是遇到軍隊對自己的伏擊,在倭島不可能有任何的危險。
半路上,崔一葉又對柳木說道:“我的資歷夠不夠在這里作一任府尹?”
“這事,我不想參與。但我幫你推薦,然后你去找長孫國舅,讓他來具體安排。但有兩句話說在前頭,這里可不是長安,這里有這里特殊的規矩。”
“沒問題。”崔一葉沒二話就答應了下來。
原本是沒有人愿意在倭島作官的,可最近風向似乎是變了,參與東港投資的各豪門都打算派幾個優秀的子弟前來歷練一翻。
崔一葉想的是,如果柳木直接能給自己一個名額最好。如果柳木不給的話,他就只能占用一個崔氏派這里歷練的名額。
二十里,有良好道路的情況下騎馬最就是兩刻鐘。
倭島的路讓人很頭疼,好在還有許多內河可以作運輸,而且柳木在這里裝備了許多獨輪車,作為短途運輸是非常好的運輸工具。
二十里,柳木等人足足走了半個時辰。
到了村前將馬留在村外,步行入村。
崔一葉對柳木說道:“我來之前借閱了東港舶司的卷宗,我知道各村選址都是由第一批從江南東西兩道蕭家派過來的人繪的圖,而是長孫國舅可以說親自走遍了所有村落的位置。”
柳木回頭看了一眼崔一葉,他不明白崔一葉為什么這會說這個。
崔一葉指著村子繼續說道:“這里所有的屋子都采用的是最省錢的土坯屋草頂,這樣的屋子建的快,但看起來臟亂差。”
“繼續!”
“北四縣的村落規劃足以成為大唐之典范。”崔一葉是在柳木控制的四縣作過許多工作的,他甚至能默背下柳木的村落規劃圖,而且是詳圖,包括水渠、取水點、污水排放、深井,學堂等等詳細的布局。
柳木反問:“你知道建一個那樣的村子要花多少錢?”
“錢,不是問題。這不是你的理論嗎?”
“你不懂。”柳木沒再解釋。崔一葉卻停下腳步:“這里的伙食標準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是咱們的人,無論是平民還是佃民,供應是都是正糧。”
“恩,這事卷宗上就有。”
“而后,優秀倭民每個月有三成正糧,而普通倭民每個月每戶只有三十斤稻米。我認為你會慢慢的讓這些倭民都吃上稻米,對嗎?”
面對崔一葉的問題柳木停下了腳步:“恩,你說的對。再繼續。”
崔一葉看一眼村子,村子正中的空地上已經點上了火堆,這村子的所有人都圍在火堆旁在聽村長講著什么,離得遠聽不清。
護著柳木的豪俠正在不遠處和村子巡邏的交談著什么。
崔一葉轉回頭看著柳木:“讓其他地方的倭人羨慕他們,而后這里每個府尹的秘密任務就是不斷的蠶食、鯨吞、擴張。”
柳木給了崔一葉一個大拇指:“高明。”
崔一葉推測的并沒有出現在任何的卷宗上,這幾乎憑他對倭島的布局猜測出來的。
柳木又說道:“事實上,若不是因為關中大旱,我運來的全是稻米。”
“幸好又換了許多下等糧過來,這本就應該有個差別的。倭島不種糧,或是盡量的少種糧。這樣的結果就是他們想作亂,想造反也沒有足夠的糧食支撐。那么魚業呢,倭島這里的海魚可是相當的巨大的一筆。”
“沒想過。不過我可以送你一份大禮。”
“什么大禮。”崔一葉對柳木的大禮是很有興趣的。
“我有一副地圖,你知道倭島事實上分為四個大島,許多小島。咱們所在的這個大島我大概知道的十個石炭礦區的位置,其中有一個就在熊本這里。但這里不要挖,很容易出礦難,怎么挖你可以考慮一二。”
崔一葉來了興趣:“你的意思是,讓我在熊本府?”
“當然,熊本這里還有一個大麻煩,你要自己解決。任何的地方不可能沒有商人,那么這商號如何管理,如何控制。倭人,特別是來自主島的倭人商號想來行商,如何辦。我不知道,這個問題你解決。”
這個問題把崔一葉給難住了。
當崔一葉想問柳木建議的時候,柳木已經快到走到村中那塊空地處,崔一葉也不好再問。
村長正在給倭人講規矩。
這里有一個身份高于其他人的倭人戶,這特別的倭人戶只有一個特別,那就是略懂漢語,至少可以把大概的意思翻譯給這些倭人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