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聽。
  馬蕓越是高興。
  蜂鳥商儲。
  簡直是他們這類企業的福音,電商企業,物流質量很重要,如今,大家能忍受一周的物流速度,但未來呢?兩天估計都嫌長。
  因此。
  這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
  租庫。
  價格不貴。
  特別是高附加值的產品,不在乎這點費用,但卻很在乎客戶體驗,當日達,或者隔日達,成為一種廣泛需求后,優勢愈顯。
  蜂鳥。
  正如其名。
  “要飛了。”
  馬蕓望向唐青。
  年輕。
  朝氣蓬勃,讓人羨慕。
  財富。
  富可敵國,讓人仰望。
  眼光?
  只能說,成為其對手是一件倒霉的事,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他接下來會有何種驚人之舉,只此一人,已經壓得很多人長嘆。
  既生瑜,何生亮。
  生不逢時。
  嗚呼哀哉!
  沒多久。
  會議結束。
  主要是匯報,并沒有其他事情需要表決,開會,只是董事會成員行駛知情權,不然唐青都懶得開,結束后,唐青單獨連線馬蕓。
  “馬總,進展如何?”唐青問。
  什么進展?
  當然是阿里走出去。
  “目前,我們在十二個國家取得了阿里電商的營業資格,二十三個國家正在走流程,三十一個國家有限制性政策,我們準備繞過。”
  “入股本土電商。”
  馬蕓道。
  當初。
  從達沃斯回來,唐青就說過,未來要把蜂鳥開遍世界,只是沒想到,這個未來來得如此之快,就在唐青決定做的一年之后。
  蜂鳥若走出去。
  那么。
  阿里想要擴展國外市場,這就是一個極好的機會,不然,你在人家國家建商儲,不是為人家本土的電商服務了嗎?阿里勢必跟上。
  新建為主。
  并購為輔。
  跟著蜂鳥一起走向世界,但是,道路并不通暢,在別國做電商,不可避免牽扯到身份、地址、銀行卡等公民信息,要跑很多部門。
  非常麻煩。
  就算取得許可。
  經營起來。
  受到的監管也比他國的本土電商嚴格很多倍。但是,不能因為難,就選擇不去做,馬蕓很喜歡唐青那種搞大事情的行事風格。
  要做。
  就做世界的生意。
  時光。
  紀元。
  文明。
  從來都是把目光望向遠方。
  天眼。
  一個企業服務公司,愣是開到了一百多個國家。中御特衛,做安保的,也在全球數十個國家開展業務,下一個就是蜂鳥了。
  如此行徑。
  令人佩服。
  什么是格局?
  這就是,瘋一把,讓世界為之起舞。
  “這件事,盡力即可,要做好準備,在他國的電商競爭中,肯定會面臨很多麻煩,其中,最大的,還是其他電商對手的攻擊。”
  “隱私、愛國。”
  “這是任何國家,本土電商的兩把盾牌。”
  唐青坦言。
  前者。
  若他是本土競爭者,第一個辦法,就是用媒體大肆渲染,來讓大家對個人信息被他國公司掌控產生恐懼,這種手段,效果好。
  而且成本極低。
  后者。
  當然是支持本國品牌,這是大義。理論上,兩者都是難解的結,無論怎樣公關,本國人都會異樣看外國人,存在不可合的縫。
  “我明白。”
  “那好,過幾天見。”
  “行。”
  過幾天。
  和往年一樣,唐青受邀參加華夏企業領袖年會,這是唐青每年唯一一次參加的國內商業界的聚會,其他的邀請,他都婉拒。
  嫌麻煩。
  聚會嘛。
  一年一次就夠了。
  多了煩。
  國內商界一次,就這年會。國外商界一次,就是達沃斯,一年兩次聚會,耗時總共一周,占全年的五十分之一,唐青認為夠多了。
  本年達沃斯論壇同樣受邀,層次足,而且大佬點名,不去不行!
  現在。
  他就像吉祥物。
  拉出去。
  可是能好好展現一下華夏的經濟建設成果。人怕出名,越出名,就越是麻煩,享受過萬人矚目,唐青忽然想要退隱山林了。
  這是不是賤呢?
  應該是嘚瑟!
  三日后。
  《今日蜂鳥商儲正式接貨!》
  《蜂鳥,是否能鑄就輝煌,飛上天空變鳳凰,讓我們拭目以待。》
  《物流新速度!》
  《一日達,將覆蓋更多地區!》
  對于蜂鳥商儲投入運營,媒體們給與了頭條待遇,唐青布局了一年,投入幾百億,這等項目,華夏民企中,也是獨一份了。
  為此。
  各省市記者都去了一趟商儲倉。
  “真大。”
  “好長。”
  占地大,車隊長,今日開始接貨,但前些日子物流就已經開始,只是今日開始陸續抵達,特別是六大核心倉,路都快被堵了。
  不過。
  堵的卻是里面的路。
  今天。
  倉儲人員忙瘋了,卸貨,卸貨,還是卸貨,卡車好像來不完一樣,走了一輛,又來一輛,根本沒停過,聽上司說,會持續一周。
  還好。
  忙過這一陣就好了,而且加班工資不低,唐青的企業,待遇都沒得說,住宿好,吃得好,工資高,得虧了這幾天不出貨,不然得瘋。
  看到新聞。
  越來越多的企業心動了。
  物流速度。
  若成為優勢,肯定會極大影響消費者的選擇,一個一天到,一個三五天,在價格差別不大的情況下,他們是消費者,都知道怎么選。
  自然。
  猶豫還是有的。
  商儲。
  是要收錢的。
  放一天,收一天的錢,若是放久了,存儲費用可能比利潤還高,特別是利薄的商品,銷量不好,很容易虧,不是沒有風險。
  京城。
  京東總部。
  “投入運營了嗎?”看到新聞,劉東喃喃道,這對京東來說,可是個大大的壞消息,京東的優勢,在這一刻將會大幅下降。
  不過。
  倒也稱不上絕望。
  模式不同。
  一個商儲。
  一個自營。
  一個做物流,一個做品牌,兩者的路迥異,他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些借此起來的其他電商企業,蜂鳥起飛,是大勢所趨。
  無法改變,更不可能競爭。
  幸好。
  他不是孤身一人。
  這家巨無霸的大量資金入駐,至少在自營電商的領域,沒什么資本能和其抗衡,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做好京東,執行預定戰略。
  以服務取勝。
  畢竟。
  蜂鳥并不提供送上門,京東還是有優勢。定位都不一樣,人家服務于企業和商家,不直接服務消費者,這給了京東喘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