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
  印度方面內部達成一致。
  電力。
  要想富,先修路,可修不成。
  算來算去。
  在改善民生上,也就電力領域受到的阻力小一些,當初,英國撤出印度,可大資本沒有,依舊掌控著印度的大量核心產業。
  因此。
  投資領域十分有限。
  想收回?
  阻力大到沒邊,此時此刻,他們又一次想起了華夏,羨慕無比,一個自己掌握本國核心產業的國家,哪會被資本逼到這個地步。
  心塞。
  郁悶。
  生氣。
  可又有什么用呢?
  “開始準備計劃書,得快一點,我們還不知道其貸款總額,要是晚了,可能會被人分完,一周內,必須拿出一份完整的計劃書。”
  “明白。”
  阿爾及利亞。
  首都。
  阿爾及爾。
  “什么?不限國家?”
  “是的。”
  “太好了,申請,趕緊申請。”
  “什么項目?”
  “這還用說,前些天我們很頭疼的通往塔曼拉塞特省的鐵路,不就可以嘛,我們的還款能力毋庸置疑,相信下來的概率很大。”
  前幾天還在討論這事。
  煩惱錢的問題。
  可是。
  這才幾天,瞌睡就有人送枕頭。
  “會不會太多了?”
  有人擔心。
  通往塔曼拉塞特省,不是一般的遠,就算不是高標準的鐵路,也得兩百億亞元打底,這還是單線,復線更貴,還有附屬設施。
  “那就分段。”
  “好主意。”
  “那就這么辦!”
  剛果金。
  首都。
  金薩。
  “這是要大放送的節奏?”
  韋特一臉驚訝。
  話說。
  錢多燒得慌還是怎么回事,大把大把地往外撒,本以為往非洲撒就算了,當扶貧,現在,一下子要往世界撒,到底發生了什么?
  國家戰略。
  絕不是可以隨意更改的,可零就這么改了。
  “暴發戶心態?”
  韋特心里思量。
  有可能。
  窮久了。
  一旦有錢,容易飄。
  “你們怎么看?”
  “瘋,但合理,可是,繼續下去,風險也會積累,貨幣超發的后果,大家都清楚。不過,短期內不會暴發,緬痶維持得住。”
  “只要有接盤的,問題就不大。”
  “主要接盤者是華夏,但是受益者也是華夏。那么多商品貸款,會一定程度刺激華夏的出口行業,項目貸款,也有想同效果。”
  “或許,這是華夏的提議。”
  “那華夏為何不自己做?”
  “美。”
  這個結論。
  大家認可。
  緬痶太‘弱’。
  不會讓歐美感到威脅,可華夏不一樣。短期內不會貿然學習,最好的辦法,就是借著緬痶的東風,在后面默默數錢和觀望。
  “不知道允不允許我們今年再貸。”
  “懸。”
  “不可能吧。”
  “問問。”
  “好。”
  十分鐘后。
  放下電話。
  “不行,所有今年貸款過的非洲國家,只能明年再說,不過,他們承諾,明年的額度不會比今年底,至于會不會漲,沒說。”
  這是一個令人沮喪的消息。
  但也理解。
  再借。
  急速膨脹的債務,會加劇他們還不上錢的風險。
  “那就算了,明年再說吧。”
  很多非洲國家失望。
  同時。
  更多的非洲國家抱有希望,即使很渺茫,但也想要努力試一試,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紛紛開始準備項目計劃書。
  也不難。
  從以往沒有通過的項目里找。
  整理整理。
  翻譯翻譯。
  看看有沒有問題。
  那家伙。
  成堆。
  找一個價格不算太高的項目,幾億十來億的那種,免得太多嚇到人家。甚至,很多國家紛紛致電,想要去緬痶國事訪問一番。
  拉拉關系。
  亞洲。
  東盟各國更是積極。
  馬來西亞。
  老過。
  柬埔寨。
  印尼。
  看到鄰居暴富,他們也是眼饞,之前范圍僅限非洲,讓他們很是不解,自家門口的‘友好’鄰居不管,跑去隔壁村施粥放糧。
  現在。
  他們也能占點好處。
  貸款。
  雖是要還的,可便宜啊。
  一時間。
  訪問通電的公函差點讓坎親忙不過來,這樣的場景,讓坎親感受到金錢的魅力,心里自豪感升騰,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好一會兒。
  坎親平息下心情。
  淡定。
  這是來要錢的,不是來送錢的,不應該這么高興,而且,都是些日子過得一般般的朋友,那些富裕人家,根本不會拉下臉來下場玩。
  現在。
  只能說是矮個里拔高。
  這要是都沾沾自喜,那也太沒追求了,不過,坎親相信,總有一天,他們會是真正的高個兒,而不是現在墊著凳子的模樣。
  只要零在。
  一切都有可能。
  華夏。
  京城。
  “這下,又要熱鬧了。”
  “是啊。”
  “兩千億,還真是大手筆。”由于接盤的主要是華夏,緬方已經告知了本次的總額度,兩千億,上浮最高不超過百分之二十。
  也就是兩千四百億左右。
  關鍵是。
  這還只是今年,明年,加上承諾給非洲國家的,可能會超過五千億亞元,這么大筆貸款,也真是心大,也不怕人家還不上。
  “只要不是太離譜,對我們來說也是有好處的。”
  “嗯。”
  “但這樣下去,最多十年,就會難以為繼,我是真不知道,這種以吞噬緬亞系企業幾乎所有利潤為代價的事情,值得嗎?”
  “也許人家覺得值,非常人行非常事。”
  這事。
  已經成了未解之謎。
  這筆貸款。
  并不是緬痶當局完全承受,而是緬亞銀行集團作為主體,因為這些貸款的最后消費,主要是在緬亞銀行集團的幾款產品上。
  過濾溶液。
  轉錄原液。
  醫療設備。
  綠洲。
  等等。
  買了這些,賺了錢,緬亞銀行集團卻不能全拿出去用,不然,拿出去干什么,都會通貨膨脹,資產價格暴漲,催生經濟泡沫。
  而且。
  緬痶根本沒地方可承受。
  股市?
  現在已經很熱了。
  債市?
  進去更亂。
  其他金融市場還未形成。
  因此。
  這些緬亞系核心企業賺的錢,大部分只有一個去處存自家銀行。而且是不能貸出去的那種,這幾乎相當于讓亞元就地消失。
  這種貸款。
  代價太沉重,沉重到,無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