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市。
  浦新區。
  金科路。
  川楊河對岸。
  一大群的男女老少站在岸邊,遙望著曾經居住的家園,眼中盡是回憶和不舍,那里是他們長大的地方,今后,就只能在照片中見。
  今天早上八點。
  拆遷開始。
  聽說要半個月完成地面建筑的清除。
  看著對岸上百輛揮舞著鋼鐵鏟鉆的大家伙,還有不斷來往的重型卡車,他們毫不懷疑,半個月后,這里連瓦片都不會再有。
  岸邊。
  一個七旬老漢嘆了口氣。
  “今天,我家那房子估計就被推了。”
  旁邊的老伴道:“怎么,后悔啦。”
  “當然不是,時代在進步,滾滾浪潮,勢不可擋。這里本就是市里規劃的科技園區,科技是什么?是一個國家最硬的實力。”
  “拆得好。”老漢語氣堅定。
  聞言。
  旁邊一個中年人撇了撇嘴。
  “好是好,就是拆遷價太低,唐青那么有錢,當初應該多要點。”
  老漢哼了一聲。
  “有錢也是人家的。”
  “他那么多錢,多給點怎么了。”中年人不服氣,他是老漢的兒子,本以為能拆遷致富,可區里有統一的拆遷補償標準。
  多一點可以。
  再多。
  沒有。
  而征地期間。
  唐青公司的人從未出現,區里全部征地完成,才轉交給了青元科技,導致他們想反悔都做不到,不然,那就是在敲詐區里。
  這罪名可不小。
  “如果那樣,還有沒有規矩了。”老漢道。退伍這么多年,他一把老骨頭了,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不給組織添麻煩。
  “好好好,就你守規矩,老古董。”中年人就發發牢騷,沒真想和父親爭個對錯。
  老漢哼了一聲。
  看向一個方向。
  不遠處。
  施工牌上貼著一張圖智慧空間研發中心規劃設計圖,一個月前就立在了那里,看到上面的效果圖,他們不免感覺唐青的手筆之大。
  大氣。
  美觀。
  科技感十足。
  每棟建筑都極有特色,他們看得也很滿意,至少不會辱沒了這地。
  “這里終于開工了。”
  “可惜,我是學醫的。”
  “唐青真會選地方,就在復旦旁,整個地方都被川楊河和支流包圍,完全就是一個小島。”
  “好希望去里面工作。”
  “你們就別想了,人家就算招醫生,也是招有經驗的。”
  “失望。”
  幾個年輕人在老漢旁邊聊著。這些人的身份不用猜,就是一公里外滬市中醫院大學的學生,至于‘復旦旁’,因為復旦大學張江校區就在旁邊。
  只有一河之隔。
  零三年開建。
  現在已經建得差不多了,但還沒啟用。
  今年下旬開學,才會有院系搬過來,至于哪些院系,老漢也不知道。
  “爸,走吧。”
  “嗯。”
  另一邊。
  “噠噠噠。”
  施工隊緊鑼密鼓地忙著。
  按照計劃。
  整個項目要在十二月底,也就是新年之前竣工。時間很緊,工期計劃排的滿滿的,每天總結和匯報,當初讓招標企業很是猶豫了一下。
  然而。
  有錢能使磨自轉。
  錢到位。
  一切就都不是問題,在正常價格的基礎上,進度獎勵計劃讓他們干勁十足,按照合同,只要十二月底能竣工,加上階段獎勵。
  足足有三個億之多。
  三億。
  瘋了。
  多出三億的利潤,建筑公司當然是義不容辭干。大不了多找點人,增加點施工時間,二十四小時三班倒都行,只要錢給夠。
  這里又不是鬧市區。
  只要控制住不鳴笛,晚上叮呤咣啷的也不會擾到民。
  距離這里二十多公里。
  滬市最大的鋼構廠,他們也在為研發中心日夜忙碌,由于大量采用鋼結構,他們需要提前把樓板墻柱梁等在這里焊接成模。
  數十億的民用鋼構項目。
  他們還是第一次接到。
  日夜努力。
  為三個月后的第一批鋼構進場做準備。這兩個月,主要還是土方和基礎工程,由于沒有超高建筑,地下室也不深,倒也不用花費太多時間。
  不然。
  像環球金融中心那樣。
  兩年。
  都還沒有出地面,那速度叫讓人焦急。
  別墅。
  唐青眼前的投影變成了周邊規劃。
  不得不說。
  研發中心的地段極好。
  方圓兩公里內,會有三所大學,分別是滬市中醫藥大學,復旦大學張江校區,前一個早已存在,而復旦的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研發中心西邊。
  又是一河只隔。
  是中科院滬市高等研究院。
  而滬市和中科院合建的滬市科技大學,也將坐落在研究院的旁邊。當初區里為了留住這個數百億的項目,可見給出了多大誠意。
  “唐唐,柴仁他們來了。”
  忽然。
  下面響起了林佳雪的聲音。
  唐青起身。
  下樓。
  便看到柴仁和鄭林,以及翟志華和包開宇,這是組團來蹭飯來了。
  “柴大少,這趟旅行如何?”唐青笑道。
  在青元科技上市前夕,他們和京城的一些大少去了新安市,在緬完了足足半個月才回來,今早在新安市分開,其他人都回了京城。
  “哈哈,還沒過癮,那邊值得看的地方太多了。”柴仁大笑道。這半個月,可是把他們累壞了,幾乎把全緬各大城市跑了個遍。
  北到廊余縣。
  南到了德林省。
  可惜。
  德林省旅游區還沒完全建好,不能玩的盡興,只能下次再去了。這一趟,玩開心了,錢也賺到了不少,可以說是滿載而歸。
  不過。
  還是有點失望。
  沒有趕上緬亞環保技術公司的浪潮。
  現在這家公司的股價可是漲瘋了,別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若是兩萬平方公里實驗成功,華夏下一步的單,至少是五萬起步。
  甚至十萬。
  要不是這個技術的所有方是一個國家背景的公司。
  假如在國內。
  二代們早就忍不住上去吃一口,這里面蘊含的利益實在是太大,那可是至少十萬億人民幣以上的確切利益,能令很多人瘋狂。
  現在。
  也只有想想。
  “年底再去,應該就弄得差不多了。”唐青道。
  “那邊也是這么說的。我覺得,未來亞洲的度假天堂,非那邊莫屬,只要控制好旅游質量和物價,什么巴厘島、馬爾代夫,都得靠邊。”
  光說德林省的沿海旅游區。
  柴仁就想不出亞洲還有哪個國家能比擬。
  “也不能漲他人威風,我泱泱華夏,還是有很大潛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