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史元公世家》記載:“……冬十月,元公拜將征略遼東。時真番王右渠桀驁,殺掠漢境民眾者眾。又素懷野心,與匈奴勾結,欲攻漢久矣!真番者,習俗善變,狡詐無義,元公為消除后患,臨戰謂諸將士曰‘彼國民狡黠,必臨之以上國兵威震懾,方得使其歸服。故戰,當不忌殺戮,以戰盡全功。’/p
月仲日,入真番國腹地三百里,至甘云嶺救圍漢軍殘部。平旦,突襲真番大軍營地。元公身先士卒、披堅執銳,火燒敵前軍大營,挫其銳氣。后激戰,率千騎破三萬余眾,幾殺戮殆盡。真番軍大恐,后聞元公兵鋒到處,望風而逃。公所部以雷霆之勢,五日追敵近千里,大小十余戰,下城三十二,真番國近大半國土平定!元公時年十六歲,聞者無不嘆服,公弱冠時之雄姿偉烈,雖古之名將已難望其項背矣……!”/p
如果不是《大漢帝國史》素來以“信史”而著稱于世,后世的人很難相信這一段記載的真實。僅從這寥寥數語中,已經可以遙望當年斯人之風采,為無數兵家所膜拜。/p
不過,在當時的人眼中,史書中的這一段記載,不僅沒有一點兒夸張的成分,而且還簡略了許多精彩細節之處。/p
其實,在元召波瀾壯闊的百戰生涯中,甘云嶺戰役,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大的戰事。大漢史書上之所以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述,不過是因為這場戰役,是元召真正戰場生涯的開始而已。/p
而相對于漢軍和黑鷹軍來說,這是他們代表大漢帝國和鄰國進行的第一次大戰,能取得這么驕人的戰績,極大地鼓舞了他們的信心,使大漢健兒從此真正踏上百戰百勝、威震四海的征途!/p
當日的甘云嶺戰役爆后,在還沒有充分認識到黑鷹軍的厲害之前,圍困漢軍已達一月之久的真番軍隊絕對沒有想到,自己的下場會那么慘。/p
前軍大營亂起不久之后,身在中軍的金太中將軍就接到了手下的緊急來報。他從睡夢中被推醒,只聽了不到兩三句,就大吃一驚的蹦了起來。事情生的太突然了,這難免讓人措手不及。/p
不過,此時還沒有人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在聽聞到對方好像只有千余人馬時,金太中一邊頂盔貫甲穿戴整齊,一邊大聲的傳令,趕快從前營和中軍大營抽調精銳,去把來襲的這股漢軍消滅!/p
簡直是太猖狂了吧!在真番的地盤上,即便是騎兵,想要以千余人馬來沖擊三萬多軍卒的大營這不是自己找死嗎!不管他們是從哪兒冒出來的,一定要把他們都留下來,不能讓一人一騎跑掉了!/p
見到將軍怒,幾個聞訊匆匆趕來的部將不敢怠慢,看到后營沖天而起的火光,連忙趕赴各處督促士卒趕快集合,準備迎敵。不過一時半會兒哪有那么容易就組織起人來?正在沉睡中的士兵們被粗暴的叫醒,許多人起來時還有些懵懵懂懂,根本就不知道生了什么事。/p
燃燒著的火堆光影中,許多慌亂的人影晃動、兵器碰撞的聲音、將校們暴躁的大聲呵斥、一些埋怨和咒罵……顯得亂七八糟,沒有一點兒秩序。這些士卒本來就是從各地不同地方來的,平時還好些,在這黑夜的亂局中,想要快的組織起來作戰,那又談何容易呢。/p
決定一場戰役的勝利或者失敗,往往就是在極短暫的瞬間而已。這邊正在整軍迎戰的空檔里,后軍大營卻已經大事不妙了!/p
真番人的輜重糧草堆處被引燃以后,火勢一下子就大了起來。再加上連綿的帳篷一頂接著一頂,在很短的時間里,已經是火光沖天,一片火海煙霧彌漫。/p
很多沒有來得及逃出來的真番士卒,都被活活燒死在了里面。還有一些身上或者衣服上著火的在慘叫著到處亂跑亂撞,雖然最終不免一死,但這些凄慘的景象,卻使人更加心驚膽戰。/p
當然也有許多手腳敏捷行動迅之輩,來不及穿衣服就拎著刀劍跑了出來,但他們的下場也好不到哪里去。從身邊經過的高頭大馬如同黑色旋風,馬上的漢軍騎士,都化身為暗夜里收割生命的死神。揮刀而過時,一顆顆頭顱已經滾落在地。/p
類似的夜間作戰訓練,黑鷹軍在終南山那些山林草叢之間已經進行了無數次,相互之間的協作配合都無比默契。他們共分成了幾隊,在大營當中穿插前進,時而匯合時而分開,遇到大批真番人聚集時,就合力殲滅,遇到小股的慌亂逃竄者,馬蹄踏過處,早已屠戮滅盡。/p
在這樣的戰場上,騎兵作戰的優勢揮的淋漓盡致,再加上黑鷹軍訓練十分有素,從開始接戰到突破后軍大營,也不過就是用了一刻鐘的時間而已。這些真番國的地方部隊遇到黑鷹軍,簡直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堪一擊。可以說,黑鷹軍將士們根本就沒有遇到有效的狙擊,整個局面只是一邊倒的殺戮和追亡。/p
一些僥幸逃得性命的士卒拼命的往后面跑去,后面是己方的大隊人馬所在,也許只有逃到那里才能活命。然而,他們想錯了,在這場戰斗中,越往人多的地方聚才死的越快,最后活下來的,反而是少部分見機不妙裝死滾進路邊草叢里的人。/p
不過很可惜,沒有人會預知隨后將要生的事,悲慘的結局也就不可避免。蜂擁而至的逃亡者沖亂了中軍大營中剛剛組織起來的陣型,看著跟在他們后面縱馬追逐過來的黑壓壓一片騎兵,幾個部將急得大喊大叫,命令趕快沖上去迎敵,可是已經來不及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