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史斑駁 紅塵傳說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漢血丹心

  《大漢帝國史•河渠志》記載:“……彼時春季大旱,北方無雨,赤地千里,民生怨苦。元公歸長安日,適逢百姓汲水,逶迤于道,顛沛艱難。公嘆民生之多艱,不忍于心,遂畫圖選址,匯集十萬余眾,開寬渠引水,南通渭河,北至涇洛,三縣合力,半月而成,可謂神速。元公以弱冠之身,不辭辛勞,親力親為。發奇思妙想,以堅木為巨輪,以銅軸為連環,在渭河渠首處做引水架,以風力催動,灌渭河水入渠,連綿不絕,其形狀若長虹垂掛,又如巨龍吸水,因此得名‘龍首渠'……。”

  歷史的追尋者,往往因為敬意而對賢者有所青睞,一些美好的傳說和故事,便都演繹成了銘刻他們功勛的載體。

  其實當時的這項大工程,對元召來說,一點兒都沒有辛苦到他,只不過就坐在臨時搭建起的巨大帳篷里,畫了十幾張草圖而已。

  “師父啊,你畫的這些東西我怎么一點兒都看不懂呢?是不是因為這么久不在你身邊,小冰兒的腦袋變笨啦!”

  背了名為“涅槃”寶劍的少女顯得很跳脫,心中的喜悅毫無保留的寫在臉上。她是在聽到元召回來的消息后,自己從長樂塬騎馬趕過來的。

  “要是什么也都懂,那你不就成了妖孽了啊!術業有專攻,你的特長可不在這兒,呵呵!”

  元召心情愉快,站在高處看著遠處熱火朝天大干的場面,進展十分迅速,看來比自己原先預想的要快得多。

  “那你為何什么都知道呢?師父,難道你是妖孽啊!……。”

  元召伸手在她頭上彈了一下,不去理她的碎碎叨叨,自己回帳篷里去畫完最后一張草圖。

  小冰兒一手捂著腦袋,嬌嗔的叫了一聲,眼睛里卻流露著喜悅的光芒,小侯爺師父終于平安回來了!對自己來說,這是最重要的事。

  在第一時間趕過來的并不只有小冰兒。得知他被留在了城外幫忙,而可能一段時間還不能回侯府的消息后,長樂侯府的管家元一就帶著人來到了這里,替自家侯爺細心的打理好了一切。

  支起寬敞的幾個帳篷,帶來舒適的臥榻,吃喝用品更不必說。同來的雙生花姐妹更是仔仔細細的把內外收拾的干干凈凈,服侍小侯爺洗漱完畢,里里外外換上清爽的衣服,看到那兩處快好了的箭傷,不免吃驚地大呼小叫一番,心疼的不行。

  任憑元召怎么說,兩人都不肯回去,就在旁邊帳篷里與小冰兒一起住了下來,準備隨時伺候他的起居。

  元召有些慚愧,看了看對面那幾位父母官滿身沾泥帶水的樣子,很是不好意思。

  卻不料一向簡樸清廉的汲黯,只是用帶了溫度的手掌輕輕拍了拍他的后背,語氣中帶了微微的歉意。

  “卻是我們忙碌之際忘了此事,你小小年紀,單薄的身體,傷還未愈,卻怎么好陪我們在這野地里受苦,幸虧他們想的周到,呵呵!”

  其余幾人也帶了寬厚的微笑,頻頻點頭。

  “小侯爺已經替我們想出了良策,這天大的恩情,此方百姓自然會銘記于心,又怎么能讓你再經受風霜之苦,就在這帳中好好休息!”

  “是啊,千里奔波,一定甚是勞累了。小侯爺不妨先把身體好好保養一下,有不明白之處大家自然會來請示……。”

  這樣的盛情,讓元召還能再說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開渠的各處細節再講的詳細些,也好讓他們更省時省力。

  不得不說,從古至今,勞動人民的力量是最偉大的。長安附近三縣的鄉農以及地主大戶們,在抗擊天災這件事上,意志達到了空前的一致,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渠道的開挖進展順利。

  按照元召的設想,是先解決當下的燃眉之急,先開掘一半,夠灌溉之用就可以了。等度過這次難關,待到秋冬農閑之時,再行加深加寬加長,直至完全連通涇渭兩河,到那時候,這條水渠就可以完全當做運輸漕渠來用了。

  農時灌溉田畝,平日疏通行船,一舉兩得。這樣一來,不啻于在長安城西新開了一條最便利的通道,不僅經濟利益巨大,在政治軍事方面也將會有很大的用處。

  這可是會記載于史冊的重大工程啊!所以,那幾位父母官聽完元召的講解后,才會興奮鼓舞、熱情高漲,利用起了全部所能集合起來的力量,擼起袖子,一個字:干!

  如此浩大的工程,終于驚動朝廷。皇帝劉徹派太中大夫鄭當時來詳細的了解了全部情況,聽完元召的大略介紹,久于朝堂政治的這位重臣眼中有激動的光芒,這樣的經驗太寶貴了,完全可以推廣天下,只要有條件的郡縣,都可以照著辦,那還怕什么災年啊!

  最終,在鄭當時的強烈要求下,元召花了半天功夫,寫了一篇奏章,詳細的介紹了這種引水渠的開鑿條件、灌溉效果和其附加帶來的各種效益,寫完后交給耐心等待的太中大夫,權當是交作業了。

  此時的他當然不會想到,這篇由他草草擬就的奏章被以后的史學家命名為《元公水利疏》,成為了一篇重要的歷史文獻。

  鄭當時從頭瀏覽一遍,整篇文字論證嚴謹,用詞達意,言簡意賅,令人信服。估計就算是營作監那些專門的官員也寫不出這么專業的東西來,不禁心中嘖嘖稱奇,此子心中韜略遠超常人所知,看情形,竟是無所不會啊,真是天生奇才!

  看著鄭當時捧著那本奏章喜滋滋遠去的背影,元召心中也有些寬慰。如果自己的這個提議能夠被朝廷采納,趁著這次天下大旱的機會,在全國推廣水利建設,那么,即便是花費再大的代價也是值得的。

  最起碼總比大興土木去建那些訪仙求道的露臺殿閣要好些吧!因為他這幾天,已經通過了某些暗中的渠道,清楚的知道了未央宮中發生的那些事。

  大漢皇帝劉徹,終于還是開始信奉他的那套神仙之道了。以前還有點怕臣子們議論,供奉的仙師們都是遮遮掩掩,以各種名義來進行的。但這次不同,他竟然在宣室閣那樣有重大政治意義的地方召見了術士李少君!

  沒有人比元召更清楚的知道,這是一個標志!在這位皇帝往后的許多歲月里,對外偉大功業的背后,王朝內部許多悲劇的開頭,都是由此刻而開始的。未央宮中,從此不寧矣!

  這樣的災禍種子,決不能讓它生根發芽!因為元召現在已經與太子、衛家還有許多重臣牽扯的太深了,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這個已經從內心深處逐漸融入了的王朝,他都必須去盡力阻止歷史上那些悲劇在眼前發生。

  只是要從何處入手呢?這可是一場危險的較量……!

  十幾天以后,等到開挖的渠道即將完成的時候,有皇帝欽派的臣子奉旨來查看了,很奇怪,這位新任的太常卿是位近六十歲的老頭子,汲黯與姚師古杜周等人都不認識他。而在他后面跟著的,卻是皇帝身邊的親近侍讀東方朔。

  老者身體強健,聲音甚是洪亮,當眾宣讀皇帝旨意,對三位主官以及全部參加這次大工程的所有人都進行了褒獎,卻沒有提到長樂侯的名字。

  但汲黯等人并沒有感到奇怪,因為他們心里都清楚,旁邊那位笑瞇瞇的青年侍讀懷中,一定揣著一道單獨給元召的旨意。

  果然,在巡查大臣認真聽取幾位縣令大人匯報抗災情況和工程進展的時候,元召的帳篷里,東方朔一邊意味深長的打量著里面的布置,一邊傳達了皇帝對長樂侯的口諭。

  “文韜武略,經緯之才!小侯爺,這可是天子親口對你的評價。對你所做的一切,圣意甚悅。只是可惜你年紀太小了,卻是暫時不能授予你高官顯爵,希望你能體諒圣心所慮啊!還有,小小年紀,不要鋒芒畢露,要學會韜光養晦,蓄勢養望……。”

  東方朔神色鄭重的傳達完皇帝的意思,待元召點頭謝禮完畢,他臉上重新露出笑意,順勢變換了語氣。

  “哈哈!士別三日,更是要刮目相看啊!小侯爺這一趟北疆之行,所展現的謀略膽識,已不遜于任何古之名將了!東方隨侍在帝側,最先聞聽消息,那幾番壯懷激烈的場景,真是令人驚艷羨慕啊!只恨此身區區一介書生,不能追隨經歷這些,實為憾事。”

  東方朔雖是讀書人,卻卓爾不群,劍膽琴心,素懷慷慨之意,又兼具識人之明,在這位當初他一見就覺得親近的小侯爺面前,從來不掩飾自己的心跡,話語十分誠懇。

  元召拱手遜謝,連稱不敢當此厚譽。彼此簡略敘過別情,說起此番開渠救災之事,東方朔免不了對元召又一番贊嘆。

  鄭當時呈上去的那份元召所寫的奏章,皇帝劉徹看過后,十分滿意。尤其是元召所列出的開通漕渠后所帶來的各種附加效益,令他大為心動。

  原來發展水利還有這么多的好處啊!此前從來沒有人系統的論述過這些,所以朝廷上下一直也認識不到這其中的巨大利好,真是白白錯失了許多時機。

  而當興奮的劉徹隨手遞給這位侍讀,讓他看看以后,說說自己的意見的時候,東方朔只是整了整衣冠,鄭重施了一禮。

  “愿陛下立即采納此良策,此乃萬世千秋之業也……!”

  所以,劉徹今天派他跟著來,就是再最后實地考察一下,以確定在天下郡縣推廣的。

  因此,身負使命的青年侍讀到處看的很細致,各處細微處問的也很詳細,元召知道他回去后是要對皇帝匯報的,便不厭其煩,有問必答。

  旭日春風中,連接渭河的最后一寸泥土終于清空了,巨大的風輪木架開始轉動起來,在萬眾歡騰的叫喊聲中,渭河的第一股清流緩緩的流淌進了龍首渠中……!

  當汩汩的河水灌滿渠道,奔涌向前,開始浸潤兩邊干涸田地的時候,站在高處觀望的汲黯淚如泉涌,打濕了衣襟。姚師古、杜周、姚尚、所有三縣府吏人等、十萬田農百姓……無一例外!

  歡騰、喜悅、慶賀、感恩、淚水……一切終于漸漸平寂,當所有人都懷了無限感激的目光去尋找那位少年侯爺時,卻只看到了那一行人早已遠去長安大道上的背影。

  “人間大義,最難得是一個‘仁'字。小侯爺此舉,可稱得上是散播大仁于民間了。呵呵,老夫佩服啊佩服!”

  回城路上,新上任的太常卿大人在馬上對元召拱了拱手,語氣真誠。

  “哪里哪里!公孫大人太抬舉我了。這些……哈哈!都只不過是所有百姓為了自家生存而拼命創造的奇跡,卻于我沒有多大關系的!”

  干燥的風揚起馬蹄下的浮塵,拂動對面之人的雪白須發,元召認真看著這位名叫公孫弘的太常卿大人,有一種預感,這個人,也許將來會給自己要做的事,增添許多麻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