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百八十八章 匠心的傳承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娛樂之唯一傳說

  紀錄片火了,里面的人物也全火了,就連出鏡只負責賣萌的“御貓”們都被粉絲們津津樂道。

  片中給觀眾震撼一擊的是匠人身上的“致命的氣質”無疑,那是一種存在千年卻又與當下久違的精神,也就是工匠精神。

  匠人之所以稱之為匠,是因為他們擁有了某種嫻熟的技能,這個技能可以通過時間的累積熟能生巧。蘊藏在技能背后的,還有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涵。

  第一集里的主視角下的王津、王有亮、王武勝等老師傅,就用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磨出來的淡然氣質詮釋了什么叫中國的匠人精神,讓觀眾看后無不為之動容。

  他們每個人能守護這些文物的時間最多只有短短的一輩子,但文物卻因為一代又一代離去的文物修復者的職業堅守傳承了下來。

  我們常常被日本的職人精神折服、為德國人的嚴謹和敬業感慨,卻不曾想到在我們的國家里,隔著一道故宮的宮門,也有這樣一群真正具有匠人精神的人,他們奉獻一生,又帶出徒弟,用自己的堅守,守護著故宮里這份沉甸甸的珍貴文物,代代傳承。

  網絡上的反響很好,而《我在故宮修文物》仍在繼續著它的超神之旅,第二集繼續播出,領著觀眾更深入的去了解故宮里文物修復師的生活與工作。

  如果說第一集里是以老師傅為主視角向觀眾們展示了前輩們堅守的匠心,那么第二集里,講得更多的就是新一代傳承了,這一集里,群像記錄文物修復師的工作與生活時,把主視角放在了新生代的身上。

  鏡頭轉到了木器組的屈峰,2006年,從中央美院畢業的屈峰進入故宮博物院,按照文物修復的行規進行拜師學藝,開始研習木器文物修復,現已有10個年頭。

  他們此次修理的,是一尊遼金時期的木雕佛造像,經過前年的歲月刷洗,這尊木雕佛像已經金漆剝落殘存,木胎肌理裸露,缺少了兩根手指,觀眾們看著都覺得疼。

  木器組還有老師傅在,但是科長卻是年輕一代的屈峰,無疑,是年輕一代的代表之一。

  伴隨著旁白的見解,跟著鏡頭,觀眾們被帶到了傳說中的西三所,這是他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在故宮高高的紅墻之中,有一片至今沒有對外開放的區域,這就是被坊間稱之為“冷宮”的西三所。這個看上去樸實無華的院落,卻是整個故宮辦公區內唯一設置了門禁的地方。坐落其中的文保科技部儼然一座文物修復的“全科醫院”。其外是靜臥于庫房或陳列于展廳的文物,其內是另一個世界,一代代修復師讓各類文物得以恢復生機。

  打杏是文保科技部的大事。

  每年五六月份,當看到御杏樹上的青杏慢慢變成了甜軟的蜜黃色的時候,就到可以歡樂打杏的時間點了。

  由于適逢故宮博物院建院周年大展,每個組都領有大量修復任務,滿樹的杏子熟了無人采摘,密密麻麻地落了一地,引來黑壓壓的螞蟻。

  清晨,上班前的一刻鐘,木器組的人領頭,辦公室的姑娘拿出了蓋文物的白紙來接著,登上梯子摘都太費勁兒了,只需要扯下一根樹枝搖一搖,一陣“御杏雨”就落了下來,蓋文物的白紙強韌度再高,也扛不住的節奏。

  “咝~~~~!!!”

  “傳說中的御杏啊!”

  “隔著屏幕都能聞到杏子的果香味。”

  “啊啊啊啊,百年老樹的杏子,好想吃!”

  “就沖這杏樹,我要去故宮上班!”

  “羨慕啊,好多瓜果飄香,感覺就是世外桃源,要是我也能在這樣的環境工作上班就好了。”

  “看著辦工桌的小仙人球,默默的留下來眼淚。”

  看著畫面上,大家嬉笑著分杏,沒趕上的還特意來要,這也是西三所難得的喧聲笑語的時刻,隨著八點鐘的到來,這里像被施了魔法的空間,時間、人聲,都凍結起來。而觀眾們只能羨慕的望著杏解渴了,這一刻,真的起了去故宮上班的心,然而,這個工作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隨著紀錄片的進行,觀眾認識到了更多的繼承故宮手藝的年輕人。

木器組的屈峰畢業于中央美院,漆器組的閔俊嶸畢業于清華美院;百寶鑲嵌組的孔艷菊屈峰的師妹同樣畢業于中央美院,紡織品修復組的陳陽,終于不是央美清美的臉,但也是畢業于中國戲曲最高學府中國戲曲學院  “我的天啊,央美清美包場了么?”

  “靠,老子簡歷都準備好了,你給我來這個?”

  “不是學霸進不去啊,我的天!”

  “要不要這么狠!”

  “我就知道,不會這么簡單的!”

  粉絲們此時此刻,深深的感受到了來自學霸的王之蔑視,很受傷。

  木器組還有老師傅史連倉,漆器組的老師傅都退休了,只有小閔和大師兄是被老師傅帶過的了,而成立不久全員都是女生的紡織品組就有點可憐巴巴了,全得靠自己。

  這不免讓觀眾擔心起了青黃不接的問題,但很快這種想法就蕩然無存了。

  紡織品的姑娘們可以吵鬧的閑聊生活瑣事,委屈的抱怨著不能涂指甲不能噴香水等小規定,也能靜靜的去學習現在就連蘇州都沒有多少年輕人愿去學習的緙絲工藝。

  小閔為那棵被大師兄“咔嚓”掉的無花果樹和大師兄“斗嘴”,為了獲得更好的修復材料,也能翻山越嶺跟著專業漆農去采集天然漆。

  無論是一寸緙絲一寸金,還是百里千刀一斤漆,文物修復和保護工作,從來都不簡單。

  看到了這些年輕人身上的品質,還有什么不放心的,老手藝人的匠心,他們一點都沒有丟,這就是傳承啊。

  “每個人對文物的理解都不一樣,這跟性情有關。文物其實跟人是一樣的,你看,我們從過去最早的時候說,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塊破石頭,它有什么德性啊,但是中國人就能從上面看出德性來,所以中國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個人一樣,他是用人的品格來要求這個椅子。

  中國古代人講究格物,就是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己。所以我跟你說,古代故宮的這些東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過程中,總是要把自己想辦法融到里頭去。人在這個世上來了,走了一趟,雖然都想在世界上留點啥,覺得這樣自己才有價值,很多人都一般認為文物修復工作者是因為把這個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價值,其實不見得是這么一個簡單的方面。

  他在修這個文物的過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對它的體悟,他上面已經把自己也融入到里頭。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讓它傳播文化,對吧,不是說文物就是為了保留一個物品放在那兒,那沒有什么價值。”

  當屈峰就跟嘮家常似的,沒有激動的語氣,隨手刻著菩薩,平靜的絮叨著他悟出來的人生哲理時,心靈震撼!

  “說的太好了!”

  “大師般的智慧!”

  “講的太好要哭了。”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以物見人,物我相忘!”

  “到底央美的,有文化太可怕了。”

  “哈哈哈哈!這才是真正的佛系青年啊!”

  “受教了!”

傳說中的樂器——瑟修好了,番人百寶箱脫落的部分也全部補齊,木器組的屈峰在得瑟的讓同事找哪里是修復過的,展會上,陳陽修復的出門見喜條已經出展,在游客面前展示著它記載著的輝煌  當看到屏幕上那些塵封數百年、破損嚴重的國之重器在文物修復師的手中重新煥彩生輝時,相信每一個人,內心都會生出深深的震撼。

  神秘的故宮西三所,小院里綠植蔥蘢,那里有木器組史連倉父親種下的棗樹,金石組惲小剛種的君子蘭,漆器組閔俊嶸的漆樹,摹章組沈偉的玉米和茄子,以及清代的杏樹與棗樹。

  小院里生態豐富,文物部門不加班,五點必須準時下班,下班后,巨大的空間就留給了小動物,有興許是御貓后代的流浪貓、黃鼠狼、還有木器組收養的各種鳥。

  每天,青銅器修復師王有亮師傅都會擔當起喂貓職責,宮廷御用鏟屎官的稱號跑不掉了,而木器組屈峰雖貌似委屈地抱怨收留了許多“別人養著養著不要了送給我們,最后慢慢養著養著就成負擔了”的動物,但下班時他不會忘記拎鳥籠回屋,否則“第二天你可能見到的只有幾根毛了”,口嫌體正直。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這里,一代一代的文物修復者,看著李樹棗樹無花果漆樹慢慢長大,騎著自行車晃晃悠悠經過那些恢弘的宮殿,經過落滿杏子的樹下,撿一顆擦擦放進嘴里,然后到院子里喂喂御貓,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

  時間在故宮流逝得很緩慢,而故宮里的人,永遠年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