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李秘專注于查案,倒是把王府審查的事情給忘記了,此時聽老太君提起,才驟然想起來。是天啟年間才出來做官,承襲父蔭,起點也非常高,可李秘沒想到,他竟然會來參加武舉考試,更沒想到他竟然也到了武昌來!
因為他的父親祖承訓一直鎮守遼東,可謂山高水遠,而皇帝陛下決定備戰才不過兩個月,也就是說,他得到消息之后,第一時間便從遼東趕了過來!
雖然這不是個難以推敲的問題,但李秘卻能夠從中看出不少問題來。
一是楚定王對他的態度,二則是他得到消息便從遼東南下,說明他的父親早就知曉楚定王要演武,這就是將門后人比其他人更具優勢的地方了!
祖大壽此時也是非常乖巧地給楚王行禮,又拜見了老太君,雖然口音很重,甚至有些含糊,但舉止卻干爽利索,大度清脆,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李秘本想著今日要低調一些,可見得此人出現,李秘不得不重新考慮起來。
當初見到魏忠賢之時,李秘不惜讓甄宓出動,也要給這個未來的大奸宦留下永不磨滅的心理陰影,如今遇到這個未來的漢奸,李秘自然要防患于未然,在他起步之時,就要教他如何做人才是!
楚定王和老太君對這祖大壽卻是非常賞識,也不讓他歸隊,只是讓他退到一旁等候,楚定王又笑著道。
“顯魁,顯武,給本王滾出來!”
這話音剛落,一對孿生兄弟又從隊列之中堂堂正正走了出來,雖然只是穿著棉袍底鎖子甲,卻是龍驤虎步英氣勃發!
兩人雖然身材不高,但身子緊實,一看就是從小打熬出來的,給人一種不可小覷的觀感。
二人給楚王行禮之后,主動給老太君行禮,開口卻是:“拜見康家老奶奶!”
老太君也是露出笑容來,朝二人道:“幾年不見,你兩兄弟竟長得這般模樣了,真真是歲月不饒人,你等便似雨后春筍,蹭蹭便長,老身卻是日暮西山了……”
顯魁和顯武兩兄弟卻謙遜道:“康家奶奶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如今我兄弟二人合力,也未必是奶奶對手,奶奶又何必言老。”
康家老太也是呵呵笑了,點了點二人道:“你兩兄弟也學會這嘴巴抹油的功夫了,早年見你們,可是一竿子打不出三個屁的悶葫蘆呢!”
兄弟二人也是摸著后腦勺,憨憨地笑將起來。
楚定王又叫了好幾個人出來,都是一些將門子弟,不過李秘卻并不太關心,因為他沒聽過他們的名號。
于是李秘便朝身邊康純俠道:“這兩兄弟與你家是甚么交情?”
康純俠本是春風得意,該是與這些人站在一處,接受楚王褒獎的,可因為中蠱的事情,卻只能落寞地與李秘二人站在一處,難免有些失落。
不過他也知道自己是整個康家的希望與寄托,經一事長一智,已經成熟起來,對李秘更是沒有了芥蒂,此時也如實回答道。
“這兩位是副總兵鄧子龍大人的侄兒,鄧子龍將軍與我家祖父是至交,兩家也是世代交好,所以熟識得緊。”
李秘也是知道鄧子龍的,因為這個鄧子龍與戚繼光一般,也是寫過兵書的,早年間在福建廣東沿海抗擊倭寇,戰功赫赫,只是后來以副總兵的身份參加援朝抗倭的戰爭,在梁露海戰之中陣亡了。
援朝抗倭是明朝萬歷三大征之一,差不多是明朝對外戰爭最后的輝煌,高階將領之中,陣亡的可是非常非常少的,而副總兵以上也就只有鄧子龍一個。
雖是陣亡,但不能以成敗論英雄,反過來一想,鄧子龍之所以會陣亡,是因為他身先士卒親冒箭矢,比其他將領都要更加的英雄!
李秘雖然對歷史不熟,在有限的歷史記憶之中,之所以記得鄧子龍之名,也不是因為他的戰功,而是因為他的名字與三國趙子龍只有一字之差。
但李秘在東南沿海之時,卻常常能夠聽到那些抗倭英雄的事跡,其中就包括鄧子龍,所以他對鄧子龍還是比較熟悉的。
這種熟悉雖然建立在民間傳說之中,但到底是比后世史書上要更加接近真相。
李秘與康純俠這么低聲交談了一會兒,場上便有力士搬上了各種比試所需的器械,李秘能夠看到各種規格的石鎖,還有長短大小的刀槍劍戟,箭靶木人等等,也都一一登場。
而涼棚這邊,也有人搬來了演練所需的沙盤,甚至于用于海戰的輿圖都準備妥當,就等著各位翹楚文可紙上談兵,武能沙場征伐了!
李秘也終于能夠體會到,為何這么多人渴望能夠參加楚王演武了。
其他器械倒也還好說,可這些沙盤和海圖,卻是可遇不可求的東西,因為這些可都是軍中機密,并非尋常武舉士子所能接觸得到的!
這些沙盤制作得雖然粗糙,但大體位置和布局卻是不差的,這就等同于開闊了李秘等人的視野,待得武舉考試的策論之時,他們寫出來的東西,可就不是一般武舉士子能夠比擬的了!
那些個被選拔出來的精銳們,見得這些東西,也都一個個磨拳搽掌躍躍欲試,都想著能夠在此戰之中一舉成名,由此登堂入室!
此時楚定王也終于將康純俠召了上去,康純俠一臉激動,卻壓低聲音朝李秘道。
“李大哥,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你可得好好賣一把力,我相信你一定能成!”
雖然李秘并不想太過高張,但能夠得到康純俠的認可,到底還是讓人心情愉悅的。
此時李秘卻沒有將心思放在這上面,而是朝熊廷弼道:“熊大哥,一會兒上場,你只顧施展本事,決不能讓別個搶了風頭!”
對于熊廷弼,李秘也感到非常奇怪,因為史料上說,熊廷弼雖然文韜武略,但脾氣卻非常暴躁,動不動就打罵,甚至因為打死了一個生員而被撤職。
甚至有人認為,熊廷弼最后悲情收場,他那臭脾氣也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原因。
可眼下的熊廷弼卻是溫溫吞吞,用一句話來說就是,社會我熊哥,人狠話不多,怎么看都不是脾氣暴躁的人。
到底是史書故意抹黑了熊廷弼,還是說熊廷弼還沒有碰到那件讓他轉變性格的人生轉折點?
如此一想,李秘對今次的比試,竟然也有些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