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657 御史臺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唐謀天下

  但如今狄仁杰如是說,怕也是在借著推舉陳敬之之機,向自己表露他的立場跟心聲。

  也同時在告訴自己,我狄仁杰只求忠于朝廷之事,忠于大唐江山,皇室宗親之間的明爭暗斗、朝堂官員之間的拉幫結派,我狄仁杰這輩子也不會參合。

  “那么你認為呢?”李弘并不認為,面對狄仁杰的自我刨析,自己也得掏心掏肺的跟他真情流露。

  身為上位者,能讓你的手下永遠看不透你心里在想什么,你在計劃什么,是不是被人家的話所左右,則是第一要務。

  更何況,是自己這個身為大唐的太子,如果因為狄仁杰這一番話,自己就贊同或是反對,只會使得狄仁杰更加理直氣壯的堅持他自己的行為準則,這與自己的利益不相符。

  而李弘的反應,像是也在狄仁杰的意料之中,只見狄仁杰說道:“殿下,如今我大唐的富庶、繁榮是貞觀年間,還是前朝、大漢時都是前所未見、無法想象的。而如今,百姓的富庶帶來的,便是官員的貪婪,一些官員,在不滿足于官職的同時,也開始在向金錢方面靠攏,同樣,我大唐十道諸州、諸縣,怕是官員貪墨、吞并,與當地豪強權貴聯合起來,發生如陳敬之大人身上的事情,不在少數。大理寺掌管律例,卻不能……。”

  “那不是還有御史臺風言奏是,來監管、彈劾我大唐的地方以及京都的官員?”李弘琢磨著狄仁杰此番話的意思,繼續反問道。

  “臣以為,殿下應該在大理寺、御史臺兩衙署之外,再設置一所監察衙署,來監管百官才是。”狄仁杰沉聲說道。

  在他看來,如今大唐的職能衙署,已經無法滿足現在對于大唐百官的震懾跟監察管理,只能是另設一衙署,來保證大唐官員,在大唐的日益繁榮的背景下,繼續保持清廉的風骨。

  而陳敬之,便是一位極佳的,掌管新監察衙署的人選。

  李弘望著餐桌上的一雙玉手,無意識的點著頭,而后又搖搖頭,此舉讓狄仁杰跟一直未曾說話的陳敬之,有些琢磨不透,殿下到底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呢?

  大唐衙署如今看來,本身已經開始彰顯臃腫,雖然新的問題出現,讓各個衙署之間出現了監管縫隙,出現了燈下黑,其權利職責無法做到有效到位,但設立新的衙署,解決了眼前的問題后,以后再出現新問題怎么辦?

  難道就像是歷史的走向一樣,隨著新的衙署出現,而后架空舊的衙署,就像門下、中書、尚書三省一樣,隨著時代的潮流,隨著歷史的變遷,終究被權臣與六部架空,至宋以后,變成了一個空殼子?

  “治標不治本。”李弘敲著桌面說道。

  在他看來,設置新衙署這是不可能的,機構的臃腫帶來的便是辦事效率的低下,跟官員之間的相互推諉。

  但也不得不承認狄仁杰的眼光獨到,看到了特別是監察百官的御史臺的弊端,看到了御史臺對京都官員的約束力,遠遠大過了對地方官員的約束力。

  而這也是,大唐在歷史后期,因為朝廷對地方監察的不力,以及節度使開始兼領監察御史一職后,導致了節度使最終變成了手握重權的地方軍閥。

  “那不知殿下可有良策?陳敬之在揚州被李敬業誣陷一事兒,可是給朝廷敲響了警鐘,如果我們再不及時改正,以后怕是還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到時候總不能一直出兵鎮壓,或者是您親自前往吧?”狄仁杰眉頭漸顯隱憂。

  他自己把這一個問題沒有稟奏陛下跟皇后,而是直接稟奏給太子殿下,便是當初看在了太子殿下雷厲風行的性格,以及對于這件事情的認知程度,要比陛下跟皇后透徹的原因上,才直接找到了太子殿下,但如今殿下模棱兩可的態度,讓他有一種所托非人的感覺。

  “御史臺大夫幾品官階?”李弘突然問狄仁杰道。

  “從三品。”

  “御史中丞幾品?”

  “從四品上。”

  “各道御史幾品?”

  “正七品與正八品官。”狄仁杰不明白太子的意思,只能是隨著做快問快答。

  李弘笑了笑,看了一眼陳敬之,而后說道:“如果道御史乃正七品的官,他要想在官場站穩腳跟,得到升遷的機會,也就必須與其他官員搞好關系,那么自然與地方刺史、長吏的關系便就變得微妙起來了,是不是?”

  “是。”狄仁杰點頭回道。

  “而且一個七品官的俸祿多少?參加一次地方刺史的宴會,怕是他一個月甚至三個月的俸祿,都回請不起一次地方刺史吧?”

  “是。”

  “提升官階,打消他們升遷仕途的疑慮,加以高薪防貪,道御史由原來的正七品直接提拔為從四品上,道御史丞提為正五品上,御史大夫與六部尚書同階為正三品,御史中丞為正四品上。如此一來,是否可行?”李弘語氣變得凌厲起來,看著思索的陳敬之跟狄仁杰說道。

  “這……。”狄仁杰一時之間,猶豫在了御史臺的分工職能上,對于太子殿下這個膽大的設想,顯然比他另立衙署的想法更有效率,中間省也去了太多太多的環節,只要旨意一下,便可立即執行、立即生效,對于地方官員,一下子就能起到立竿見影的威懾效果。

  而在歷史上,御史臺被分為臺院、殿院、察院,便是李弘的龍媽武媚所為,如今隨著狄仁杰換成了向李弘稟奏,也自然而然的,這一改革,變成了李弘的改革。

  隨著官員品級的提升,相應的,沿襲前朝的職權便會被李弘拿走大半,永遠也不會再出現,歷史上監察御史身兼行政權、軍事權、審判權的局面,而是變成了只有監察權與司法權兩權,一個職責分明的機構。

  一系列的改革,一下子把大理寺、刑部、御史臺三大衙署的權利,徹底的清晰劃分開來,變成了三權分立、監管、監督的局面。

  但李弘也很清楚,任何一個時代都一樣,光明永遠是伴隨著黑暗同在,此起彼伏的存在著,永遠也不會出現一個完全清廉的制度,所有好的制度,不過是恰巧對應了實時背景,完美的契合到了一起罷了。

  而這便是考驗皇權社會中,一個皇帝對于實時的觀察是否敏銳,是否能夠完全掌握、了解自己治下江山的一切,而后給出一個適合的制度。

  坐在馬車里的李弘,思緒依舊飄渺著,實時順應著潮流的發展,因為自己的出現,大唐社會發展的諸多問題,比起歷史的軌跡來,不過是提前了約二十年的時間罷了。

  今日狄仁杰所言的這一切,不就是武媚當政后,在監察制度的完善中,拿出了一個毀譽參半的制度的環境嗎?

  御史臺被武媚分為臺院:執掌彈劾京都官員,參與大理寺、刑部以及皇帝交付的重大案件。又與門下省、中書省受理冤訟之案,形成了對于大理寺跟刑部的監管,也被人們稱之為:小三司。

  殿院:則是職權說小也小,說大也大,更像是對魏征的一個寫照,沒事兒可以看看百官在宮中上朝時的行為,或者是皇帝在上朝時,有無遵循各種禮制,專門與皇帝對著干的那伙人,職能彈劾上不受法律約束。

  自然,殿院就像是太常寺等一樣,跟東宮的太子殿下李弘,向來是誰看誰都不順眼。

  察院:便是職能最為廣泛的一個御史臺衙署,率監察御史、監察道御史監察天下十道,同時也監察司農寺、太府寺等皇家機構,尚書省以及尚書六部同樣也是察院的重中之重,這兩年因為李弘被封為尚書令后,倒是有所放松,畢竟,這本來就是皇家的,監管的話,太子或許便替代他們做了一部分職責。

  而這些如果都是武媚在原有歷史上的功績,該會有多好呢!

  但歷史往往最是無情、公正,在記錄一個君主的英明時,自然也不會放過你在掌控上,對于一些人的縱容。

  酷吏由來已久,而提及武媚登基為帝,便不得不提起四大酷吏,來俊臣、索元禮等大名鼎鼎的,為唐王朝在后世留下不少酷刑的有名人物。

  如此也足以看出,無論李弘如何改變歷史,所有的隨著時代變化、前進的問題,依然是還會接踵而至。

  如果剛才席間按照狄仁杰的建議,結合著武媚登基后一系列的舉措,那么李弘與狄仁杰如果想法不謀而合的話,便會出現不是朝堂之上出現酷吏,便是精衛可能效仿大明,出現錦衣衛。

  抖了身上突然涌出的冷汗,馬車在麗正殿門口已經停下了足足一刻鐘,小雪、夏至、半梅、尋蘭,甚至就連白純,都在門口等著李弘下車。

  但馬車里卻是一點兒反應也沒有,太子殿下像是囈怔了一樣,坐在馬車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顯得有些茫然、有些呆滯。

  花孟與獵豹也同樣站在馬車兩側,卻是不敢打擾,像是在想事情?還是在神游天際的太子殿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