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上吹來的一陣風很大,但十分潮濕,撲在臉上并無不適。齊泰恢復呼吸之后,只覺得十分愜意。
“叮叮當當……”一陣通鈴聲傳來,他睜開瞇起的眼睛,便看見一艘滿載的沙船,正在緩緩地向附近的碼頭靠攏。而在更遠的地方,一只巨大的寶船漂浮在江面上,猛然出現在視線內,景象確實有些震撼。
“唐將軍剛才說起,劉鳴出了甚么事?”齊泰收起眺望的目光,這才重新想起、彼此剛才交談的話題。
唐敬道:“劉提舉的一個老表死了,遭真臘人殺掉的,死得很慘。”
“哦。”齊泰應了一聲,他的臉上,難免露出了些許無趣的神情。
唐敬接著說道:“初時末將不甚在意,劉提舉也說過、不要因私費公,好似也不算甚么大事。可第二回見面,他又談起了那老表,末將便覺得有點不對勁了。”
齊泰也略微好奇地問道:“何處不對?”
唐敬道:“劉提舉說起了往事,說得非常之細。劉提舉談起那老表陳漳、還小的時候,便被送到了劉提舉家;陳漳見他爹走了,一開始哭個不停,后來拿了一根枇杷枝玩耍,才把傷心事給忘了。他倆一起上私塾的時候,劉鳴有一次闖禍、被留在了學堂里,天黑之后他發現,陳漳一直在外面等著他、要一道回家呢。
還有別的瑣事,末將不便詳述。劉提舉又多次提到、反復說過一句話,陳漳沒過幾天好日子。那時末將才明白,他那老表、可能比劉提舉的親兄弟還要親。”
齊泰點了一下頭。
唐敬又道:“劉提舉也真是挺能忍啊,末將起初愣是沒有絲毫發覺、他有那般傷心,簡直是喜怒不露于色的人。”
直到此時,齊泰才感到有些奇怪了。他心道:若劉鳴是一個城府很深的人,又怎么會當新黨的出頭鳥?官場上老奸巨猾的人,都明白的道理;就算某人一時得寵,如果得罪了太多人,一般都沒有好下場。
齊泰沒把心里的想法說出來,他與一個武將有甚么好說的?
這時他岔開了話題,問道:“唐將軍最近去過劉家港沒有?”
唐敬點頭道:“月初才去過。”
齊泰便徑直問道:“將士們士氣何如?”
唐敬沉吟了稍許,眉頭一皺說道:“末將兩度率軍出海,很明白將士的心思。若是他們知道要在真臘、滿刺加等國登岸作戰,恐怕士氣好不了。”
齊泰道:“為何?”
唐敬看了齊泰一眼:“瘴氣、瘟疫,人在那些蠻夷之地,死也不知道怎么死的!”
齊泰徑直說道:“太醫院早就論述過了,沒有甚么瘴氣,主要是瘧疾。”
唐敬點了點頭,沒有反駁。
倆人沿著龍江港江邊已走了很遠,眼看日頭快到中天了,于是齊泰便提議返回。中午齊泰邀請唐敬到龍江寺用齋飯。雖是清茶淡飯,卻不至于讓 唐敬覺得、齊泰看不起他。
過了一天,齊泰便到柔儀殿去覲見,對官軍南征的準備、提出一些更具體的建議。
待齊泰談到將士們害怕瘟疫疾病時,果然朱高煦和齊泰一樣的反應:“瘧疾和別的役疾,不是甚么瘴氣。”
齊泰立刻作揖道:“圣上言之有理。”
朱高煦道:“朕帶兵征安南國時,便遇到這些問題。營中得注重飲水燒沸,處理好茅廁污物,雨季減少出行、將堡壘周圍的草木燒掉,能盡量預防瘧疾。而瘧疾會通過蚊子傳染,是一種非常小的活物致病,須將患病的人隔離醫治,并注重滅蚊。
還有那些隨軍郎中醫士,曾找到了藥物醫治,黃花蒿泡冷水,以及甚么解邪的方子,太醫院都有記錄。到時候叫太醫院查名冊,將那些參與過征安南之役的醫士選出來,一起出海南下。”
齊泰道:“圣上明鑒,臣詢問過太醫院的人,病重的人、醫不好,最重要的是防病。”
沒想到朱高煦微微一想,馬上就認同了齊泰的話:“齊部堂說得對,瘧疾不好醫。但若軍中處理得當,可以避免大片傳染。一場戰爭,在戰場上拼殺而死的人、本來一向便不占多數……”
朱高煦想了想又道:“派醫士和官員去海師軍營中宣傳,讓將士們明白瘧疾是怎么回事,不必盲目畏懼。”
齊泰道:“臣倒是想到了一個法子。”
朱高煦指著他說道:“說來聽聽。”
齊泰開口敘述道:“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回來之后有一份奏章;臣在文淵閣庫樓,看過那本奏章。里面寫了一段話,大致是說明軍官兵到暹羅國時,將大明的藥材灑進了大城府的護城河里,治好了當地許多百姓的疾病。于是暹羅百姓夾道迎接官軍,簞食壺漿、對我朝感激不盡云云。”
朱高煦愕然道:“藥材灑進河里,喝水便能治病?”
齊泰搖頭道:“臣也猜測,多半不太可能有啥效果;不過此事并不一定是編造,或許當地百姓誤以為河里的藥材能治病。但是這件事中,有一層很重要的意思,那便是大明的藥材、可以醫治南方蠻夷之地的疫疾。”
朱高煦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眼睛里頓時露出了感興致的神色。
齊泰見狀稍微站直了身體,鎮定地說道:“永樂年間的奏章,尋常人看不到了。咱們大可以改動一些內容,把暹羅國改成真臘國;如此做法無傷大雅。
朝廷可派文武官員、去海師軍營中,宣揚真臘國忘恩負義之情狀。言稱我朝的船隊曾在真臘國河中撒藥,給真臘人治病,救萬民于水火;他們卻恩將仇報,殺我使節!
將士們多半會認為,朝廷是在申明大義。但無意之中,我朝醫藥可以治愈南方疫疾的念頭,必會悄無聲息地進入將士們的心里。由此可達到減輕官兵畏懼心、提振軍心士氣之目的。
諸將士絕不會懷疑官員在蒙騙他們,只因眾人難以明白此節之關鍵。將士們最多懷疑、真臘人是不是真的忘恩負義罷了。”
“哈!”朱高煦頓時笑了一聲。片刻后他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神情舉止已充分說明、他對齊泰的建議十分認可。
朱高煦指著齊泰,手指上下搖動了一下,張口似乎想說“老油條”之類的話,不過他應該是臨時改口了:“姜還是老的辣。齊部堂這個計謀,朕不得不服,你真乃賢能之臣。”
齊泰也松了一口氣,面露笑意。畢竟朱高煦曾經提著腦袋、救他這個如喪家之犬的人,而今又委以重任,不吝榮華富貴。齊泰確實很想報恩。
他作了揖,一臉誠意地說道:“臣盡分內之事,不足掛齒。若能為圣上效犬馬之勞,臣心可慰。”
朱高煦道:“都過去的事了,你不要覺得欠了朕的,無須再想著報恩。齊部堂領情便可。”
齊泰道:“臣不敢,但凡讀書明理之人,豈能不分恩怨?”
“算了罷,不是所有人都能領情的。”朱高煦隨意地說道,“齊部堂請來,陪朕喝盞茶。”
齊泰再次拜道:“臣領旨。”
二人一前一后,走到了西北角的茶幾旁邊。柔儀殿今日沒有別人,往常時不時見到有后宮妃嬪在這里,但今日未曾見著。宮女宦官都屏退了,朱高煦待齊泰的態度,也變得愈發親近。
齊泰見他心情很好,便又不動聲色地勸誡道:“前兩日,圣上提到的匠籍學堂教諭之法,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高煦立刻回應道:“齊部堂但說無妨。”
齊泰便道:“朝廷若設‘小學’,應有考試;若不把拼音列入考試之中,或許能減少大臣與士人的反對言論。此物定為‘輔助識字’之功用,意為可用不可用,天下士人便易于接納了。”
朱高煦臉上的笑容收起,他沉默了好一會兒,終于點頭道:“齊部堂所言,不無道理。”
“圣上圣明。”齊泰忙道。
他說罷,這才拿起架子上放著的一個布袋,從里面掏出火鐮、燧石等物,開始生火。這初夏的使節,白天的宮殿里找不到火種。此時身邊也沒有宮中奴婢,只得兵部尚書親自動手。
君臣早已不再拘泥于政務,齊泰甚至談起了逸聞趣事,在等待燒水的時間里,他們就像是故交好友一般談笑。
接著齊泰還談起了家事,朱高煦送他的楊蕓娘、已有身孕了,齊家已是后繼有人。
齊泰內心里自然明白一個道理,伴君如伴虎。帝王常常喜怒無常,可以一時寵信某個臣子,也可以馬上翻臉不認人、十分冷酷無情。像齊泰經歷的建文帝、一向有孝順寬仁之名,其實也是那種人,連宗親都殺,別說一個外姓臣子了。
但很奇怪的是,齊泰的直覺里,完全不相信朱高煦這個皇帝、會對自己有甚么危險。而朱高煦恰恰有狡詐殘暴之名。
或許人根本不能只能淺處的作為,又或許每個帝王都是不一樣的,而朱高煦是最稀奇少見的那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