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琛原本就沒打算給永和公主再留余地,因此做起事(情qíng)來,也很是果斷干脆。
這些謠言很快甚囂塵上,傳的有鼻子有眼。
謠言猛如虎,很快便傳的街知巷聞,連御史們也都知道了。
在這樣的(情qíng)形之下,關中侯上書給隆慶帝,聽說還附上了一樣東西。
這件事還是林淑妃無意之中跟隆慶帝提起來的,說是現在京城中盛行一個故事,隆慶帝當時聽完還曾笑著搖頭,說是若是老天這樣容易顯靈滿足人的愿望,那這世上哪里還有那么多難事和癡男怨女。
認定這是裝神弄鬼,其實就是兩人私通。
他把這當作笑話,并沒有當成一回事。
直到關中侯的折子擺在他面前,內閣的人都神(情qíng)古怪的看著他,他才意識到,這故事的主角,竟然是自己的女兒。
普慈庵清修 加上關中侯送進宮的那把雙面繡鳳棲梧桐的灑金團扇,他哪里還有不明白的。
那個傳聞中的,像極了關中侯亡妻的,跟他一見如故,漸生(情qíng)愫的女子是永和公主?!
更別提關中侯還有永和公主的耳環,且只送進來一只。
他登時暴怒。
關中侯和永和公主此舉,無疑是打了他的臉!讓他臉都不知道往哪兒放了。一個清修的公主,竟然跟男人私自相會 他怔怔坐在龍椅上,好長一段時間才回過神來,立即吩咐安公公派人出宮,去普慈庵查清楚。
安公公很快便帶回了消息,和普慈庵主持的供詞,他當即便又宣召了關中侯入宮。
與此同時,彭德妃和林淑妃處也幾乎同時收到了消息。
彭德妃滿面怒容,簡直不敢相信,永和公主竟然做得出這樣的蠢事,這可是私會男人啊!那個男人還不是普通的男人!
她氣的發抖,結結實實的扇了永和公主一個耳光,指著她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永和公主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在她眼里,這件事跟她半分關系也沒有。
直到彭德妃說出關中侯的名號,她才捂著臉震驚的瞪大眼睛:“我在普慈庵的時候,根本不曾出過山門,更別提見過什么男人”
可是彭德妃已經聽不進去了。
她知道關中侯已經進宮的事兒,見永和公主還死鴨子嘴硬,干脆頭痛的揮了揮手讓人把她帶走。
彭嬤嬤小心的上前來服侍彭德妃凈面,一面又勸她:“您別為了她傷了(身shēn)子,否則才是得不償失”
彭德妃仍舊怨恨難消,若是之前就知道永和公主竟然這么不知事,還做下這么不要臉的事,她是怎么都不會把這個麻煩給帶回來的。
想一想,她還打算把永和公主嫁給沈琛,讓沈琛接了這個包袱。離間沈琛跟衛安之間的關系,讓他們夫妻不和。
可是現在看來,怎么還可能把永和公主嫁給沈琛?
永和公主跟關中侯的事(情qíng)已經傳的沸沸揚揚,連隆慶帝都知道了,沈琛肯定也知道了,誰還敢再提這件事?
若是再提,豈不是就是在明晃晃的給沈琛帶綠帽子?((逼逼)逼)反人家嗎?
真是想一想就萬分頭疼。
“廢物!”彭德妃將茶杯重重的拂落在地:“真是爛泥扶不上墻!”
她最氣的還是永和公主的欺騙,這種事(情qíng),永和公主要是早告訴她,她還能幫著描補描補,到時候把關中侯給應付好了,這件事(情qíng)也鬧不起來,造成不了多么嚴重的后果。
可是現在說一切都晚了,大家都已經知道了。
彭嬤嬤也跟著嘆了口氣,小心的收拾了地上的碎片,才跟彭德妃:“娘娘也別太過生氣了,咱們雖然沒有永和公主了,可是只要圣上動了這個念頭就好,也不定非得要永和公主不可,咱們永清公主不也是”
她頓了頓,見彭德妃若有所思,便又再接再厲的勸道:“何況,永和公主到底是跟您隔了一層的,又不是您帶大的,您做成了這門親事,她也未必就跟咱們親近。都說女生外向,她可是對平西侯死心塌地的,誰知道到時候她是不是一門心思的向著平西侯呢?”
想到這里,彭德妃覺得也不那么難受了,哼了一聲,讓彭嬤嬤替自己按捏太陽(穴xué),一面嘆氣一面道:“只是可惜了這次對付沈琛的機會,這個蠢貨倒是不要緊!”
“那您就更不必擔心了。”彭嬤嬤笑了笑:“說到底您要對付的是那邊兒那位不是?她親弟弟可也喜歡衛七小姐的緊呢,聽說前幾天衛家那邊剛回來,他就迫不及待上門去了。這說明什么?說明他還沒死心,咱們也未必就只能朝沈琛這邊下手,多想想林三少跟壽寧郡主這邊的法子不也一樣嗎?”
彭德妃便眼前一亮。
至于永和公主怎么樣,她已經是不關心了的,這種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廢棋,沒了也就沒了,沒什么好可惜的。
林淑妃卻還是很關心。
這件事畢竟涉及到了衛安,涉及到了衛安的話,林三少便向來都是很在意的,她自然也跟著關注這件事。
鄭王妃自然同樣關心,鄭王現在不在京城,她便是衛安的長輩,等聽說宣了關中侯進宮,她便忍不住開始緊張,等了許久沒等到消息,忍不住問林淑妃:“娘娘,這件事會不會再出什么意外?”
按理來說是不會再出什么意外了,隆慶帝既然宣了關中侯進宮,就說明這件事他是相信了的,現在京城傳這件事又傳的沸沸揚揚有鼻子有眼,滿城的人都信了,也由不得隆慶帝不信。
關中侯只要稍微表現的好一些,隆慶帝會信的。
她同鄭王妃笑了笑:“信不信的,等一會兒就該有消息了,你先不要太過著急,不管怎么說,這件事十有,是能成的。”
隆慶帝的(性性)格她很了解,一旦動了疑心,想要打消他的念頭很難,現在證據又擺在了眼前,哪怕是永和公主仍舊梗著脖子不肯認,那也沒有什么關系,畢竟當事人也不止她一個,還有普慈庵的尼姑和關中侯可以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