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信見到的花淵形貌落拓、滿身酒氣,束發連布巾都用不起,只能用秸稈繩,衣裳又臟又臭還不合身,衣襟松散露出些許胸膛,這讓人不得不懷疑他是從哪個流民尸體上扒下來的。
如果說原信看到的花淵是落魄的流浪漢,衛慈見到的花淵便是個規規矩矩的世家貴子。
按理說應該是花淵主人格。
據衛慈所知,花淵的人格有些復雜,一人能出演一臺家庭倫理劇。
花淵本人、花淵的兄長(坑原信的)、花淵的亡妻、亡妻的情夫、父親、母親……
除了這些亂七八糟的人格,他身體內還藏著一個極少出現,威脅性不亞于第二人格的家伙。
正是眼前這人!
花淵主人格是個相當優雅的世家貴子,盡管性情懦弱無能,但外表很有欺騙性。
眼前這人卻不一樣,眼底帶著兇色,總給人難言的壓迫力。
衛慈一眼便能認出,實在是因為前世他給自己的印象太深太深。
此人也是擁護安慛屠殺南蠻四部六十三萬百姓的中堅力量。
衛慈自然是反對黨,為了說服安慛,他數次說服安慛,最后一次還和花淵針鋒相對一波。
論口才,衛慈自然是贏的,但他遠遠低估了花淵人格的危險性。
眼前這個人格極少出現,自稱為“虎賁將軍葛春之子”,他的出現也是毫無征兆。
那一次,衛慈和花淵不歡而散,他正要離開政務廳,猛地被人捂住口鼻,強行拖進了偏廳。
那是衛慈第一次碰見花淵這個人格,對方的力氣極大,任憑衛慈怎么掙扎都掙脫不開,脖子被對方狠狠掐著。衛慈都以為自己要死在那兒了,所幸有個仆從路過,衛慈拼命弄出響聲。
誰在那里?清掃的仆從詫異地問了句,作勢要進來查看。
“花淵”松開禁錮衛慈脖子的手,臨走前留下讓人不寒而栗的陰冷眼神。
算你好運。任何一個阻礙我向南蠻復仇的人都該死——你若想活命,別擋道!
衛慈那時候被掐得去了半條命,缺氧嚴重,眼球充血幾乎要凸出眼眶,模樣十分可怖。
你是誰?
衛慈很肯定,自己還未見過這樣的花淵。
葛林。
葛林是誰?
衛慈花費不少時間去查找此人的消息,直至某一日聽到柏寧提及授業恩師葛春。
南盛末年,虎賁將軍葛春征討南蠻四部,屢立戰功,隱隱被奉為南盛軍神。
雖然功高震主,但葛春對皇帝忠心耿耿,為皇帝鏟除不少礙眼的敵人,因此得罪了不少勛貴和世家勢力。有心人便挑唆皇帝對葛春的關系,皇帝也不是什么能辨忠奸的明君,多多少少起了疑心。政敵便陷害葛春,借故拖延援軍和輜重供應,使得葛春帶兵被南蠻四部伏擊。
通過柏寧,衛慈知道葛春并沒有死,僥幸脫生成了乞丐。
葛春死里逃生,他的家眷老小卻沒有那么好運,反而被定了莫須有的罪名。
發配途中,葛春家眷遭到南蠻四部的蠻人偷襲,死相凄慘。
聽到這個消息,葛春心灰意冷,淪落成乞丐,最后碰見年少的柏寧,收到了柏寧的資助。
柏寧習得葛春本事,待之如父,葛春病故之后,他還給老人家發喪送終。
這個葛林呢,正是葛春的長子。
事發那年,葛林剛成婚兩年,妻子為他生了個大胖小子。
葛林還未來得及體驗一家和樂的日子,一家子慘死在南蠻手中。
花淵這個人格自稱是葛林,那他對南蠻的恨意也說得通了。
衛慈前世只見過葛林兩次,一次差點兒掐死衛慈,另一次是安慛屠殺南蠻六十三萬八千余人,葛林讓眾人將南蠻部族年紀一歲左右孩子抱來,一個一個親手擲在地上摔死。
衛慈瞧了那慘狀,簡直要氣瘋了。
他至今還記得葛林一邊摔孩子一邊哈哈大笑的模樣,若是孩子沒死就踩上一腳。
南蠻四部被滅沒多久,安慛勢力大降,防線空虛,陛下揮兵南下撿了個便宜。
安慛自盡,花淵不知所蹤。
衛慈暗中找過,后來在南盛寧州發現他,那時候的花淵已經淪為徹頭徹尾的瘋子,附近村落的孩子戲耍欺辱他,他也沒知覺。附近的村人看他可憐,偶爾也會施舍一些,不過那些調皮的孩童就過分了,不僅給花淵臭雞蛋、死老鼠、蟑螂臭蟲,還將豬糞當做食物給他。
癡傻的花淵什么也不知道,還以為是食物就吃下去了。
那些孩子看到他吃了,哈哈大笑著用石頭扔他。
衛慈見了不忍,本想照拂花淵,孰料第二日花淵的尸體被人發現了,死在亡父亡母的墓前。
當然,那些都是前世的老黃歷,今生的花淵是敵人,眼前的葛林也是!
衛慈若無其事地接待花淵,不動聲色地試探。
如果是花淵,還能套話,但目前出現的人格是葛林,葛林不善言辭,瞧著很是沉默。
隨同葛林來的同伴也發現了異常,頓時如坐針氈。
他們畏懼花淵,因為花淵是個隨時變換性格的妖孽,擱在普通人眼里就是被鬼怪附身。
奈何安慛重用花淵,他們反抗不得。
衛慈面上不動聲色,心里卻在詫異葛林出現的動機。
葛林第一次出現是因為衛慈阻礙安慛屠殺南蠻四部,第二次是為了摔孩子泄憤報仇。
那么這次呢?
這次是為了什么?
殊不知,葛林這個人格的人設是虎將之子,他對軍營最為熟悉。
人格分裂的人,精神能量異常活躍且不穩定,這也導致他們對外界的精神感知隨之增強。
軍營是姜芃姬的地盤,她殘留下來的精神氣息刺激了花淵的精神。
出于自保,葛林便冒出來了。
花淵的人格分裂有些不一樣,主人格不知道其他人格的動靜,其他人格卻知道主人格。
葛林知道花淵以使者的身份出使,可他不善言辭,沒辦法代替花淵完成任務。
他試圖回去,身體內其他人格卻在抗拒,葛林很是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