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1326 引進安-22不僅為飛機技術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軍工子弟

  謝凱知道白彥軍不會相信。

  如果不是他從后世而來,也不會相信這樣的說法的。

  完全是在瞎幾把扯淡嘛。

  “當初美國人搞出C130后,又搞了個貨倉、高寬都沒怎么變化,只是載重量跟航程增加的所謂戰略投送運輸機C141。這種戰略運輸機,貨倉又矮又窄,對于咱們這種缺乏大型飛機平臺的國家來說,倒是可以作為空中加油機以及預警機等大型特種機平臺。對蘇聯跟美國來說,根本就沒有多大作用。”

  既然白彥軍不相信,謝凱自然要說服他。

  至少,要告訴他為什么蘇聯人被美國人坑了。

  當即就向白彥軍介紹蘇聯跟美國航空工業中大型運輸機的發展過程。

  “美國人搞出了C141,蘇聯人爭鋒相對,跟著搞出了伊爾76,在性能方面伊爾76完全超越C141。美國人不服輸,搞出了貨倉又高又寬,機體非常粗獷,不過在起降性能方面差得要命的C5,蘇聯直接就上了安124這種更強悍的大型運輸機。”

  這些情況,白彥軍他們都是知道的。

  何況,白彥軍負責基地航空項目,更了解。

  “比不過蘇聯人,所以美國人不得不搞了個兩級運送,由C5運送到機場,再由C130轉運到前線。”

  謝凱清楚地知道,美國人為什么要這樣搞。

  安124的野外起降能力同樣強悍,就連安225也是一樣。

  “兩國都是強國,科技實力也比咱們強得多,咱們去湊什么熱鬧?安安心心地發展就好了。你小子整天盡想些高屋建瓴的事情,怎么能行呢?咱們無論技術儲備,還是工業基礎,甚至資金都沒辦法跟他們比,空軍也沒有經費……何況,空軍對于運程戰略運輸機,并沒有什么需求。”

  白彥軍警告著謝凱。

  對于謝凱來說,他的觀點并不正確。

  空軍確實連中程的運8都沒有裝備多少,空軍同樣想裝備大型運輸機,卻因為沒錢,建設戰略投送部隊的想法也僅僅停留在想的階段。

  沒有能力去向著實施方向發展不是?

  謝凱看著白彥軍,還是希望說服他,他知道,如果說安124,白彥軍絕對不會反對。

  安22這種渦輪螺旋槳飛機,確實被當成技術落后的代表。

  “白叔,國內其實不需要引進安22后直接生產,完全可以引進后作一些修改。比如,機身縮短幾米,最大載重量略為降低到75噸甚至70噸,這樣一來,安全性跟經濟性都會大幅度提高的。”

  謝凱說出了自己曾經在網上看到的設想。

  對于缺錢,又急需換裝的中國空軍來說,節省經費是最重要的。

  任何運輸機,都必須節省各種經費。

  謝凱也清楚,在九十年代,空軍也因為發展建設需要,會從俄羅斯采購伊爾76軍用運輸機。

  那玩意兒價格不僅高,運行成本也高,維護更是高的不行。

  “如果使用渦輪螺旋槳的安22,對空軍來說,雖然速度慢一些,運載量遠比伊爾76大,野外起降能力、投送能力都強得多。咱們搞到這款安22進行改型,不僅可以直接投送重型裝備到前線野戰機場,成本也會降低很多。適合空軍的未來發展需求。”

  359坦克,戰斗全重才38噸。

  一架安22完全可以一次運輸2輛359坦克。

  白彥軍聽起來,感覺好像很有道理,實際上卻認為這玩意兒國內空軍并不需要。

  目前一旦再一次引進大型運輸機,運15的研制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他如何能同意?

  即使幫秦飛引進,也不行。

  秦飛是沒錢的,引進這飛機生產技術,又得讓他們404掏錢。

  “你想沒想過,秦飛沒有錢引進,依然得我們墊付。空軍不可能投資,而國家財政撥款更是指望不上,經費被擠占,基地所有開支都得壓縮。”

  白彥軍苦口婆心地勸說謝凱。

  奈何,謝凱根本就不聽勸。

  “不需要空軍的投資,也不需要財政撥款,可以直接從蘇聯貸款引進安22的全套生產技術。對于他們來說,性能落后而被放棄的運輸機在引進過程中,不會有任何難度。甚至對蘇聯來說,會非常樂于見到我們引進這種飛機。”

  一個技術強大的中國,蘇聯跟美國都是不愿意看到。

  中國技術越先進,對他們形成的競爭壓力就越大。

  中國在消化了這些技術后,完全可能會向國際市場出口。

  國際上噴氣式軍用運輸機本來就競爭激烈,市場上再增加一個強勁的對手,哪個國家不愿看到?

  安22這種被認為是落后的渦輪螺旋槳飛機,對中國的好處不僅只是運營成本低,可以作為軍用運輸機,也可以改為民航客機。

  如同安東諾夫設計局的總設計師說的那樣,這對中國航空制造技術,可以起到完美的升級作用。

  中國航空工業系統都是學習蘇聯發展起來的。

  安東諾夫在開發出安124這樣的大型運輸機之前,精力都是放在渦輪螺旋槳飛機上。

  安22這款世界上最大的渦輪螺旋槳飛機,那是渦槳飛機的巔峰之作。

  對于中國航空工業來說,技術一脈相承,工業標準相同,安22一旦引進,已經消化了的安12技術的運8,技術跟性能可以很快升級到安22的級別。

  白彥軍真心無法說服謝凱放棄引進的想法。

  謝凱都說了可以從蘇聯貸款,他還怎么反對?

  “你真的想搞?目前空軍真沒有這樣的需求啊!”

  “不是我們想搞,是安東諾夫非得把這款運輸機的技術賣給我們。也許他們只想賣飛機,安東諾夫的制造工廠,已經沒有什么訂單,工人被分成幾班干活……”

  謝凱把安東諾夫的情況做了介紹。

  “咱們技術人才儲備不夠。”白彥軍繼續找理由。

  他不同意謝凱引進這款被蘇聯放棄了十多年的安22渦輪螺旋槳飛機。

  蘇聯人放棄了十多年的,絕對不會沒有原因。

  真像謝凱說的那樣,蘇聯人完全可以撿起來繼續開發。

  謝凱在安東諾夫的人提出來時候就動心了,哪里這么容易就放棄了?

  “人才儲備不夠,不是問題。一邊消化一邊培養人才,等到蘇聯不行了,再從安東諾夫設計局挖人。在蘇聯倒下前,我們必須跟安東諾夫達成合作。只有在合作過程中,才能真正了解到他們技術團隊的情況,接觸到各種核心技術人員。”

  謝凱之所以一直想擴大跟蘇聯的合作,甚至連安22這樣的飛機都想要,不僅是安22對于中國航空工業有著很大好處。

  在合作過程中,中方人員可以通過正常的官方渠道接觸到安東諾夫的設計師跟技術骨干。

  這才是謝凱熱衷于跟蘇聯人各種合作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他最不能放棄的。

  一旦蘇聯解體,跟西方國家搶蘇聯人才,經濟不行,基礎落后的中國,確實沒有多大優勢。

  只能靠著提前布局。

  柳東勝在烏克蘭經營了這么長的時間,以他一個人的能力,也沒辦法跟不同類型工廠的技術骨干接觸。

  那樣的話,目的就太明顯了。

  謝凱希望在蘇聯解體前的兩年時間內,不斷擴大跟蘇聯的技術合作。

  無論是戰機還是大型運輸機,只要合作,就能接觸到蘇聯的核心技術人員,在了解過程中,就可以確定要哪些人。

  只挖最核心的技術骨干,回國后以老帶新,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為國內航空工業培養大量的人才。

  蘇聯解體后幾十年,國內航空制造業一直因為人才培養的速度太慢而發展緩慢。

  雖然說運20已經搞出來了,可運20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20噸,最大載重量只有66噸左右。

  最大起飛重量只是220噸級別,而安22最大起飛重量是250噸……

  現在是一個好機會,安東諾夫快要活不下去了。

  主動向謝凱推銷安22的技術,其實就已經開始想要靠著賣技術救命,后面他們什么技術都會賣的。

  如果從引進安22技術開始,不斷發展,等到原本那個世界運20出來的時候,中國的技術發展雖然不足以搞出安225那樣的,至少起飛重量400噸級別的安124,應該問題不大。

  為了說服白彥軍,謝凱同樣是各種理由。

  “白叔,安東諾夫設計局曾經想要把安22改成雙層客艙的民用飛機,可以載七百名乘員。不過技術難道比較大,沒有適合的發動機,加上沒錢,以及蘇聯放棄了這款飛機,最后才不得不放棄。安124重型運輸機就是用來代替安22的,兩者有不少相同技術……”

  安東諾夫忽悠謝凱的話,被謝凱拿來忽悠白彥軍了。

  謝凱還沒說,這玩意兒起飛距離只要1300米,著陸距離也只要800米,對跑道的要求更是不嚴格,繼承了蘇聯人飛機的一貫風格——狂野起降。

  “如果我說反對會有用嗎?”白彥軍放棄了說服謝凱放棄。

  謝凱搖了搖頭。

  白彥軍看著謝凱,只是嘆了一口氣,不再說話了。

  謝凱安慰著白彥軍,“白叔,這真對我們有著很大好處……現在應該盡快跟秦飛的人溝通一下,汪主任跟老鄭他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