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校長,你們找我?”陳銘善正忙著自己的事情,接到校長的電話,急忙趕過來。
本以為是什么大事,結果一聽,是說404那幫子子弟的事兒。
“這事情不好處理啊,學校沒有規定不允許學生開車,他們也沒違反紀律”書記李新最頭痛的就是這個。
作為國內最頂尖的大學,學校不能因為這樣的事情就處理學生。
“領導,他們是故意的。從一開始在學校門口把箱子打開,露出帶著都是吃的開始,到現在,開著車招搖,都是故意的。”陳銘善聽了事情后,苦笑不已,“那單位挖人,挖到很多單位不待見,只有跟他們有合作的單位,下手才輕點”
由于大壓機項目,華清大學機械工程系跟二重以及404有合作,作為這個項目的負責人,陳銘善聽了不少404的劣跡。
挖人這事兒,不少單位向著主管的工業部門告狀,結果也都只是不了了之。
一方面,只能嚴防死守,另外一方面提高自己單位重點技術骨干的待遇啥的。
“還有這事情?”學校的領導們,只知道跟那個保密程度很高的單位有合作,卻不知道具體的事情。
“404這兩年,利用各種手段,瘋狂地從全國相關系統范圍內,挖了將近兩千名技術骨干”陳銘善把知道的情況說了。
華清大學的高層不知說什么好。
“他們用得了這么多的人?都是技術骨干,那么多人,他們想要干什么?”李新問道。
他覺得事情有些不可思議。
“他們是軍工單位,具體的我們也不知道,只是之前跟他們負責后勤方面的汪貴林主任說到這事情的時候,他透露了一些挖人的事。”陳銘善回答,“我們學校招生就業處的人應該清楚。”
很快,譚元慶就來了。
他的話,證實了陳銘善的說辭,對方就是故意的。
“他們想要分配到更多的畢業生?還要求可以自己選擇最好的?咱們學校的畢業生,難道有差的?”高敬德不滿地說道。
每個頂尖學校的校長,都認為他們培養出來的人才是最優秀的。
“校長,他們希望得到的畢業生都是平時學習最用功,做科學技術研究的那種”陳銘善解釋著,“而且還要求去了就能承擔他們項目研究的基礎工作。”
這樣一來,大家都了解了。
基礎技術研究,全國都卻中青層。
恢復高考后的老三屆,新三屆,大多都已經走向工作崗位,投入到國家經濟建設中去了。
雖然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國家對人才的渴求,可斷層了十年,每一年的大學畢業生也就幾十萬人,全國太多需要人才做基礎科研的領域。
每年,人才依然不夠分。
尤其是頂尖大學,不多的學生,得向全國所有缺人單位分 “之前紅旗機械廠勞資處處長磨了我兩個小時,就為下一屆人才的分配。他們單位在我們學校只有8個名額,他們要求擴大到80個,還得是都參加過科研實踐的”譚元慶一說到這個,就頭痛了,“人還沒有走,要不是看到我真的忙,非得跟我耗下去。”
這樣一來,事情就清晰明了了。
對方是為了華清大學的畢業生,各種手段都使出來了。
“他們怎么這樣?要是任由他們搞下去,以后學校還怎么管理?”有人提出了問題。
現在的情況確實有些復雜。
“他們沒有違反學校規定”
“其他單位要是知道了,怎么想?他們也不怕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李新疑惑地問道。
這種事情,絕對招仇恨。
“他們根本不在乎,中科院的人都在挖。”陳銘善的話,頓時讓大家不知說什么好。
“如果學生自己愿意去一家單位,單位又同意接收,原則上,學校是不能阻止的。”高敬德知道大家的心思,開口說道。
他還真沒想到,那家單位的人鉆空子這么厲害。
可能說什么?
“其實這也不是壞事。國家對于科技人才越來越重視,在未來,人才將會是決定一家單位發展的關鍵因素。現在就已經凸顯出這一點,之前技術儲備深厚,人才眾多的單位,很快就能適應市場需求,快速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一名學校領導說道。
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競爭。
科技要發展,經濟要發展,這與人才都脫離不了任何關系。
美國蘇聯為什么強大?
就因為他們的人才眾多。
“話是這樣說,如果學生整天琢磨這些,哪里還能把精力投入在學習上面。”有人反駁。
這將會形成一種非常不好的風氣。
“現在各個單位在畢業分配的時候,都是盯著平時那些學習努力,認真的畢業生。單位間對于人才的競爭,我們也無能為力。”有人說道。
目前的學風還是非常正的。
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等言論還沒有成為社會流行言論。
鐵飯碗,農轉非,吃商品糧等,依然是普通大眾的追求。
上大學前,由于沒有什么課外書,也很少娛樂活動,加上知識改變命運,上大學才能端上鐵飯碗等觀點還是主流,進入大學的學生,都對知識有著渴求。
更不要說華清這樣的頂級大學,就連幾十年后都沒有被不正之風帶歪。
“總不能這事情學校不管啊。”有人說道。
語氣中滿是無奈。
這種情況,他們都沒有遇到過。
雖然是學校管理層,大家都是一門心思做學問,哪里想過這些問題。
“這事情,應該跟他們單位相關負責人談談。另外,也可以找他們學生中帶頭的談談。”高敬德見大家意見不統一,作為國家頂尖學府的華清大學,必須慎重。
3月份,國家83計劃公布,可以充分看出國家在科技領域的期待。
高敬德通過陳銘善的介紹,從404在全國各地瘋狂挖人也沒有收斂能看出,這家單位應該非誠重要,否則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別的單位,這樣干,上面早就把他們負責人處理了。
“我跟他們談談吧。對了,領導,我們目前關于八萬噸大壓機設計實驗,我覺得有些工作,可以逐步讓一些新入學的學生參與。”陳銘善突然說道。
“八萬噸大壓機的設計實驗工作?”話題轉移太快。
“之前他們想上馬.5萬噸大壓機,進度上等不及,不然直接上馬.5萬噸項目了。明年3月,4.5萬噸大壓機將會建成投產,他們將會需要生產更大噸位的模鍛機跟自由鍛設備”陳銘善說道。..
這是告訴學校領導,404的項目,對目前他們的一些研究工作很重要。
華清大學是大型模鍛機的主力設計單位。
國家沒有需要,就沒有經費,研究進度緩慢。
“有問題?”
“他們希望跟學校擴大合作范圍。校企聯合,形成產研聯合合作模式,他們出研發經費,我們的技術成果交由他們轉化成生產力”陳銘善干脆這時候提出來。
國家對科研投入在逐步加大。
改革開放后這么些年,國家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可有太多地方需要花錢,國家在經費使用方面,優先投入到基礎建設中。
即使83計劃中的項目,也只是比別的項目稍微多一些預算,優先發展。
要想有充足的經費,幾乎很難。
華清大學作為國內理工科最頂級的學校,要研究的項目多,科研經費卻不足。
“這是好事啊。技術研究出來,轉換成生產力,為國家經濟發展做貢獻,造福社會,這是我們研究的主要目的。”高敬德滿臉高興地說道。
這種事情,必須支持。
對企業,對學校,都是好事。
“對,企業能解決他們技術薄弱的問題,我們也能獲得更充足的研究經費。”李新同樣表示歡迎,“我們應該尋求更多有實力把我們科研成果轉換成生產力的企業,為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學校其他領導也是高興地贊成。
陳銘善卻有些為難。
“怎么了?”高敬德問道。
“他們有條件,依然是畢業學生分配的問題。”陳銘善苦笑著說道,“很多專業,他們甚至想要把畢業生全部弄走”
“這有些過分了。”李新搖頭嘆息。
華清大學招生條件高,很多專業一年畢業生都不多。
“關于他們子弟校的學生,他們不愿意轉組織關系等”譚元慶也開口了。
“委培?”高敬德皺起了眉頭。
其他不少領導同樣皺起了眉頭。
華清大學向來不收委培生。
全部的都是統招。
“不是,都是統招,參加高考的。他們子弟校為了高考,專門搞了一個三十多人的高考猜題團隊,今年這屆,他們子弟校總人數37個,其中3個本科,40個專科,都是沒有經過預選淘汰的”
“他們的規模有多大?對人才究竟有多缺,才能干出這樣的事情?”高敬德嘆了口氣。
這樣真的讓他們有些為難了。
對方不僅把自己的子弟全部召回,還要更多的人。
這究竟是個什么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