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和元年夏七月乙未(十五),張越帶著趙柔娘回到了南陵長水鄉的莊園之中,暫時遠離了長安的紛紛擾擾。∏雜÷志÷蟲∏
  如今的長安城,已經快要變成一個火藥桶了。
  隨著太仆公孫敬聲下獄,并被執金吾正式公布罪名:私以巫蠱詛咒君父,大逆!
  丞相公孫賀聞之,立刻上書謝罪,同時請辭丞相位。
  天子下詔慰留,說:丞相佐朕治天下十有一年,今太仆大逆,然丞相何辜?
  看上去倒是溫情脈脈。
  但實則,人人皆知是磨刀霍霍。
  公孫家族的封國葛繹縣,據說已經被騎兵封鎖了。
  長安內外,所有公孫家族的親戚,都已經被監視和限制出入。
  自先帝起,就盤亙漢室朝堂的公孫家族,已經日暮西山,隨時可能團撲。
  張越在這個節點離開,其實也是想置身事外。
  公孫家族一倒,就空出了一個丞相、一個太仆和幾十個兩千石、千石的關鍵位置。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流著哈喇子,垂涎不已。
  丞相倒也罷了。
  沒有幾個人會不要命了,想要搶哪個位置。
  但這太仆,卻是頂尖的肥差和美差啊!
  公孫家族一倒,他們盤亙和占據的位置和利益,就全部空出來了。
  誰搶到,誰發財!
  更妙的是,因為公孫賀父子將太仆衙門已經搞成了一個爛攤子。
  所以,只要搶到太仆的位置,哪怕是頭豬,也能瞬間做出政績來。
  原因很簡單。
  太仆的馬政已經爛的不能再爛了。
  接手者,甚至不需要做任何改變,僅僅是因為一下子干掉了寄生在漢家太仆衙門身上的寄生蟲們。
  也都能煥發出新生,做出許多成績來。
  是故,朝野上下,無數聰明人都摩拳擦掌,背地里各種PY交易。
  張越不想摻和這趟渾水,所以在與范明友聯名上奏了‘請復緹茲候國疏’后就趕緊帶著趙柔娘開溜。
  讓一眾提著大包小包,帶著各種美女珠寶,想和他py交易的公卿們撲了個空。
  但在心里面張越知道,這個太仆的位置會落到誰手里——除了他的好兄弟,同為侍中的上官桀,還能有誰?
  你要知道,上官桀本來就是馬政出身的——在幸貴前他是給天子養馬的馬廄官。
  正好與太仆的工作正業對口。
  資歷也夠了!
  他擔任侍中四五年,認識和網羅的人脈也足以將他推到太仆的位置上。
  別看歷史上,上官桀后來和霍光勢不兩立。
  但現在,他們兩個可是好基友!
  關系鐵的很!
  兼之,這一兩個月來,上官桀借著自己獨得君寵的機會,在天子面前可是狠狠的刷了一波好感。
  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兼備。
  只要不出意外,太仆的位置肯定會落到他手里面。
  對此張越倒是沒有意見。
  上官桀雖然是個馬屁精,但是人家的專業能力也不錯!
  歷史上,巫蠱之禍后就是他出任太仆,為漢室騎兵部隊的重建立下汗馬功勞!
  然后就被霍光卸磨殺驢了……
  所以,上官桀出任太仆,是最合適的。
  剛回家,給嫂嫂請安,張越就來到了莊園之中,前些時日蒸煮的大灶前。
  此時,當初熊熊燃燒的灶火已經熄滅兩日了。
  大釜之中的竹筒也都被煮爛了,竹纖維不再緊密。
  張越便讓人找來幾個大木桶,然后將大釜里的竹筒倒出來,因為張越在走之前,就已經吩咐過田禾等人,要在蒸煮三日后加入柴灰、石灰等物到大釜之中,所以,當這些竹筒被倒出來時,立刻散發出一股難聞的臭味。
  以至于,莊園的工人們,需要用布條蒙住鼻子,才能將這些已經臭爛的竹筒一根根的倒出來,放進清水里清洗。
  等到清洗完成,張越就命人找來幾個大木桶,將竹筒全部倒進去。
  然后讓人用石錘、鐵錘,不斷的木桶內捶打、搗爛,直至將所有竹筒全部搗成類似面團一樣的漿料。
  這個工作,需要時間。
  所以,張越在吩咐下去后就沒管了,帶著田禾等人,來到了莊園的一處山腳下。
  此地,現在已經按照張越的吩咐和所畫的圖紙,建造出了三個簡易的龍門窯。
  這種龍門窯,技術簡單。
  只需要在靠山的地方,挖下一個類似地窖一樣的長方形窯洞,然后在窯內堆滿木柴或者煤炭就可以開燒。
  張越視察了一番,很是滿意。
  從技術上來說,這三個龍門窯,大約已經接近了東漢中期的龍門窯。
  長度都達到了十七米以上,寬度大約兩米,張越下窯洞看了看,很滿意,窯洞高度有差不多兩米,足可供人穿行其中。
  其傾斜度也還可以,因是依山而建,所以其斜度與山體相似,大約在二十四五度左右。
  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這個東風就是瓷器的配方!
  事實上,原始瓷器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
  但因為窯溫和材料以及燒制技術等緣故,而遲遲不得發展。
  主要問題在于,商周的瓷器的瓷土原料里,有太多堿性土壤,所以一旦窯內溫度超過一千一百度,就會出現燒融。
  而瓷器需要至少一千兩百度的窯溫才能成型。
  好在,張越回溯了無數史料。
  所以他雖然沒有參與瓷器生產制造,也不懂瓷器技術,回溯的史料和資料也鮮有有關瓷器燒制的內容。
  但……
  史書上記載的有關瓷器的名稱與稱謂,卻讓他知道,該怎么去配比原料。
  在宋明之際,瓷器又叫磁器。
  這說明,瓷土應該與磁土相近。
  而一些新聞報道里,有關景德鎮的內容又告訴他,瓷土里含有大量高嶺土。
  這兩個信息,使張越知道,應該怎么去做。
  剩下的事情,無非就是找到磁土和高嶺土,然后不斷的去實驗其配比。
  無非就是花時間而已。
  張越有的是時間!
  將窯洞視察了一圈,張越吩咐李苗等人,按照他的吩咐去尋找磁土和高嶺土,運回來后按比例混合,然后送入窯內燒制。
  反正,總能成功的!
  看完龍窯,張越就回到造紙的現場。
  此時,一個個木桶內的竹筒,都已經被搗爛,變成了一個個類似面團狀的漿狀物體。
  造紙的工序至此,只剩下了最后最關鍵的兩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