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五十五章 定策神眷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網游之全球在線

  蓋亞二年二月二十三日,正月初三。

  新年的第三天,歐陽朔的行程,依舊被排的滿滿的。

  上午,歐陽朔召見范仲淹等三位署長以及永夜縣令沈追。

  草原各部歸順,為了加強對草原的統治,勢必要在草原建立城池。剛好,原友誼縣的三個二級附屬領地的名額,還沒有使用。

  歐陽朔的意思,是在神眷湖旁,天訖部落的大本營處,建立神眷城。再在草原的東西兩側,各建一座衛城。

  以三城為基礎,組建神眷府。

  未來的神眷府,將是廉州郡諸府當中,占地面積最大的一府。

  歐陽朔中意的知府人選,便是沈追。

  沈追一向被歐陽朔看好,既有物資儲備署的歷練,又擔任過縣令,無論是資歷還是能力,都足以擔當神眷府知府一職。

  與其他幾府不同,神眷府幾乎是一窮二白,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一上午,歐陽朔聯合三位署長,對神眷府的發展,作出四點規劃。

  其一,遷各部落之牧民到三城定居。

  草原上,加上此前歸順的天豐部落,共計一個大型部落以及八個中型部落,人口總數也才不到十三萬人。經過廉州之戰,刨除戰死的士卒以及接受整編的騎兵部隊,草原上的實際人口已經不足十萬之數。

  神眷府地廣人稀,畜牧業就是其生命線。將牧民集中到城中,就是要結束牧民零散、粗放式的放牧,轉而組建大型的牧場和農場,進行集體放牧。

  其二,建設城墻。

  未來的神眷府,將由草原各族與漢人雜居,各族共存。建立城池的前提,就是建設一道堅固的城墻。

  如此,才能將漢人先進的農耕文明,融入到草原的游牧文明當中。

  草原上既沒有木材,也沒有石材,對建設城墻是一個重大的考驗。好在草原不缺紅土,有足夠的條件建立大型的磚窯。

  神眷府一城二縣的城墻,都將以土城墻為主,外面再砌一層青磚。

  城內的建筑,同樣以磚結構為主,同時兼顧草原各族特色。可以考慮,在城內劃出一片區域,允許牧民建設蒙古包。

  兩種文明的交匯,也是未來神眷府的一大特色。

  同樣,也是對知府沈追的一大考驗。

  歐陽朔甚至提議,在草原各族當中,公開選拔德才兼備之士,在即將組建的府衙和縣衙中,擔任要職。

  即便是即將遷居至山海城的貴族,只要能力突出,同樣可以獲得重用。

  神眷府的運作,離不開草原各族的支持。

  這項工作,就需要沈追,協調行政署和內政署,來一起完成。

  當然,被選中的官吏,照例都要到西南大學堂,接受為期三個月甚至是半年的深造。順利結業之后,才能獲得任用。

  其三,發展草原深加工產業。

  畜牧業是草原之根本,卻不足以支撐起神眷府的經濟。隨著廉州之戰結束,各大商會,已經將目光瞄準廣袤的草原。

  牧民們辛苦積攢下來的毛皮、牲畜,被商人廉價收購,殊為不值。

  擁有卓越眼光的歐陽朔,自然不會放任草原野蠻生長。

  深加工,才是草原崛起的契機和出路。

  無論是羊毛、皮革,還是牛奶、羊奶,都要就地進行深加工。羊毛可以織成毯子、皮革可以制成皮靴或者皮衣。

  就算是羊奶、馬奶,也能制成奶皮子、奶酪等奶制品。

  其四,保護草原生態,維系青蚨馬的生長環境。

  未來的神眷府,對領地最大的貢獻,就是提供源源不斷地青蚨馬。歐陽朔已經將青蚨馬的培育,提升到領地戰略層面。

  沈追要做的,就是將各族的青蚨馬種馬集中起來,在環境優美的神眷湖附近,建設一座大型的軍馬場。

  神眷湖軍馬場,將超越疾風谷軍馬場,成為領地最大的軍馬場。

  而要保持青蚨馬的數量,保護草原的生態,就勢在必行。神眷府的一切發展和建設,都要以不破壞草原生態為前提。

  定下神眷府的大方向之后,剩下的人員、物資以及資金的調配,歐陽朔就不再插手。需要沈追親自協調行政署、內政署以及財政署。

  沈追離開前,歐陽朔將三枚黑鐵級建村令牌交給他。

  這三枚令牌,并未使用融合令,是從友誼城的石碑上,直接分離出來的。

  至此,山海城九枚二級附屬領地的建村令牌,全部分離完畢。

  北海城的三枚,被用在天風城、宜水縣以及斷刃城。友誼城的被用來組建神眷府,泅水城的三枚,還躺在歐陽朔的儲物囊中。

  處理完神眷府一事,已經是晌午。

  歐陽朔離開書房,回到后殿用膳。

  “哥哥,你回來了咧!”

  冰兒早就等在飯堂,等著開飯。小丫頭修習《無垢心經》后,其他變化看不出來,飯量倒是增加。

  對《無垢心經》,歐陽朔一無所知。

  他能做的,就是靜觀其變。

  據紫蘇講,除了一日三餐,冰兒還經常要吃些糕點。有時候,還沒到飯點呢,就一個勁地喊餓。

  偏偏小丫頭又擰巴,每次都要等歐陽朔回來之后,再一起吃。

  歐陽朔無奈,也只能每天按時“下班”。

  飯后,歐陽朔回到房間小憩。

  下午,還有一場重要的政議,等著他主持,歐陽朔必須養精蓄銳。

  下午兩點,正殿。

  三大署,十二司,共計十五位主官,全部到齊。

  歐陽朔高坐上首,主持侯府年后第一次政議。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議事”一詞已經成為過去,取而代之以“政議”。

  一字之差,涵義卻打不相同。

  政議的“政”字,代表領地文官集團走向正規化,話語權和地位,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真正成為軍政兩極中另外一極。

  同時也宣示著,歐陽朔這位君侯的權威,日漸鼎盛。

  政議二字,就將歐陽朔這位領主和領地文官集團,劃成兩個階層。

  歐陽朔,獨占一層。其下,才是文官集團。

  相比此前的領地議事,政議有兩個顯著的變化。

  其一,就是需要各司署互相協調的事務,逐漸多了起來。隨著領地規模的擴大,一些領地事務,再不是某一司,甚至是某一署,就能夠解決的。

  比如,現在正在討論的“關于建設廉州郡道路網”一事,就至少涉及到建設司、審計司以及四海錢莊三個主要部門。

  建設司負責道路規劃設計,審計司負責對工程預算進行審核,四海錢莊負責資金劃撥以及財政轉移支付。

  除了三個主要部門,其他各司也都或多或少地牽扯其中。比如,官道沿線驛站的設置,就牽涉到文教司和治安司。

  除此之外,官道沿線的府衙、縣衙,也都統統牽涉其中。

  更不用說,還有沿線數以百計的定居點。道路從哪個定居點經過,不從哪個定居點經過,可不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

  其中事務之復雜,早已不是鎮縣時期,能夠想象的到的。

  這在考驗各司的同時,對三位署長,更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好在無論是范仲淹,還是田文鏡,都是巨擘級的大員,倒還能駕輕就熟。

  正是因為事務復雜,其中的利益關系盤根錯節。

  議政之時,歐陽朔大部分時間,都是做一個傾聽者,輕易不會表態。

  而這,正是政議的第二個變化。

  歐陽朔,逐漸完成了角色的轉變。

  開始從一個參與者,變成純粹的決策者。

  除非涉及到領地重大戰略,一般情況下,歐陽朔都會讓各司署拿出處理意見或者明確的方案,而不會再去主動指導各司署的工作。

  如此一來,三位署長的權力,就得到急劇提升。

  他們的角色定位,也在經歷一次轉變。

  此前的議事,一般都是由歐陽朔唱主角戲。無論是范仲淹,還是崔映柚,充當的更像是一個執行者的角色。

  范田二人的光芒,完全被歐陽朔巨大的背影蓋住,存在感極低。

  現在,他們才算是真正的巨頭,擁有極大的決策權。

  對范仲淹和田文鏡而言,發揮他們自身才干的舞臺,才剛剛開始。

  未來,兩人帶領一署,在這個舞臺上,迸發出怎樣奪目的光彩?

  一切,都只有留待時間的檢驗。

  而對于各司的司長而言,日子就有些不好過。

  權利和責任,從來都是并存的。

  歐陽朔在賦予各司署更大權力的同時,各司署自然就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諸位司長,如果因決策失誤,導致領地的利益受損,自然就需要問責。

  輕者,在年終考評中降低等級。重者,可就要調整崗位。

  十二位司長中,有那么三四位,位置都是不太穩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崛起于草莽,再加上資質有限,自然備受考驗。

  現任戶籍司長杜荃、稅務司長錢禮飛以及產業司長杜小蘭,這三位,位置是最不穩的。

  只要時機成熟,歐陽朔就會將他們下放到府衙。

  至于考功司長秦時堅、農業司長孫巖農以及建設司長郝建成,這三位,就屬于還在考察階段。

  其余六位司長,無論是能力還閱歷,都比較突出,暫時無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