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七十七章 頒獎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華娛之黃金年代

  其實官方對于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的態度是既不鼓勵,也不反對。

  就好像官方針對獨立電影一樣。

  這幾年票房成績越來越好,愿意拍獨立電影的導演也越來越少,畢竟夢想不能當飯吃,這也是王曉帥各種謾罵院線的原因所在。

  市場需要的永遠是占據最主流的商業片。

  獨立電影最近幾年確實沒有什么發展,那些新人導演的創作往往遵循的都是前輩們已經走過一遍的路。

  各種長鏡頭、偽紀錄片,有什么意思呢?

  “時代在變化,我們這些導演必須要與時俱進,否則只有被淘汰的份,吃老本這種事情有個一兩次就行了!”

  轉眼間,西寧青年電影節已經過去大半,大多數的參賽作品已經亮相,雖然評論有好有壞,但總體上有個共識,本屆片子的質量比去年強出百倍!

  雖然沒有一部鶴立雞群的作品,但整體質量相當不錯!

  因為王佳衛的力挺,《喜喪》已經可以確定會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兩項大獎。

  至于最佳演員估計要頒給《我心雀躍》的女主角孫怡函,華藝兄弟旗下的女演員。

  這玩意真心做不得假,因為很多電影壓根就沒請專業演員,所以,孫怡函能獲獎,可以理解。

  沈臨參加了不少幾次后續電影的首映工作,除了《八月》,他有說話,其他幾部電影,他都很老實的保持沉默。

  “這個時代,已經很難有一部電影讓我能安靜看完的了!”

  沒卵用,王佳衛不喜歡《八月》。

  事實上,所有的投票環節早就過去了,所有的結果也已經放在了一個信封里。

  二十七號,當晚,青海大劇院。

  西寧青年電影節最大的優點,沒有紅地毯環節,也就不需要拍照什么的,直奔主題!

  來往的記者不算太多,但相比前兩天已經算得上有很多人了!

  尤其是在電影展的創辦人李子為看來,這么多媒體關注已經創造新的記錄了!

  其實想想也是,陳昆任大使,王佳衛坐鎮主席,沈臨免費參與,很多優秀電影人受邀而來,這種級別的號召力已是很多電影節難以匹敵的了。

  “沈導,您覺得今年的西寧青年電影節會給中國影壇注入怎樣的鮮活能量呢?”

  “注入鮮活能量?可不敢這么說,西寧青年電影節只是個很小的電影節,我們關注的只是一些沒有被人發現的遺珠而已…”

  “可是去年的《心迷宮》讓整個西寧青年電影節名聲大噪,以至于很多知名演員都放話想要參加這些導演的新作…”

  “是嗎?那很好啊,說明西寧電影節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

  “那在您看來,今年有哪些片子值得推薦呢?”

  “太多了,《喜喪》《八月》《我心雀躍》都算是比較不錯的電影,反正比國內院線百分之八十五的電影要好!”

  “那…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在電影院看到這些電影呢?”

  “這個看我們什么時候能拿到龍標了!”

  當晚,沈臨也臨時接到一個任務,給最佳演員頒獎。

  展映期間為不少影迷帶來驚喜的《中邪》獲最佳藝術探索獎,最佳紀錄片大獎則授予《昨日狂想曲》。

  《中邪》這部成本不足十萬的影片被評委會譽為“未來中國類型片的開拓希望”!

  至于《昨日狂想曲》則展現了人與歷史之間互相書寫、互相建構的微妙關聯。

  頒發最佳演員之前,沈臨站在話劇院中央舞臺上:“中國電影的未來一直是我們這些熱愛電影的人所揪心的結,在這個剛剛打開的市場里,似乎商業電影正席卷著一切熒幕,電影選擇了觀眾,觀眾了也選擇了電影,這樣的電影生態下希望看到更有內涵,更具藝術性的優秀影片的觀眾很大程度上被裹挾著失去了可以觀影的一張張熒幕,《心迷宮》是,《百鳥朝鳳》更是,在今天這個情懷也會被詬病的時代,你怎么去解釋還有這樣一群人為著獨立電影而奮斗,我希望從first走出去的不只是忻鈺坤,不只是徳格木,還要有更多的人,在first,我們看到的是年輕人的活力,是中國電影的希望。”

  說完這段煽情味很濃的話,沈臨拆開信封,“最佳演員獲得者,孫怡函,《我心雀躍》”

  然后就看到小姑娘不敢置信的跑上來接過了沈臨遞給她的水晶板磚。

  與此同時,畫外音響了起來:‘一個青春動蕩中少女的心境,表現出一種久違的舒暢,一顰一笑間帶著年輕豐富的層次,迎合著光線中無盡的曖昧。’

  “謝謝,謝謝導演劉紫薇,謝謝劇組的所有同事,謝謝評委們,我第一次演戲就拿獎了,好感動…”

  好吧,你年輕,你愛說什么說什么。

  評委會主席王佳衛為影片《喜喪》頒發最佳劇情片大獎,此前,《喜喪》導演張濤已摘得最佳導演頭銜。

  “該片關于社會過渡階段失根性的深刻議題中,有關懷在側;在傳統家庭結構倫理崩塌的現實語境中,卻沒有過度批判的痕跡,不露辭色,冷靜洞徹。”

  以上是王佳衛對于《喜喪》的看法。

  最佳短片獎、最佳動畫實驗片獎分別由于鐳執導的《造化》和趙易執導的《八里溝》摘得。

  除了以上這些,本屆電影節設有“學院精神”單元,展映來自世界各地9所一流電影院校的12部學生短片。

  對了,評委會大獎—國際短片類出現了“雙黃蛋”,這個獎項由荷蘭紀錄片《我們之間》(《AmongUs》)和波蘭劇情片《房客》(《TheTennants》)共同獲得。

  評委會認為這兩部作品在生活現實與電影現實中穿梭并相互輝映,是歐洲真實生活的一角不可分割的投影,因此雙雙獲獎。

  評委會大獎—國際長片類空缺。

  評委會表示,今年獲提名的作品中,“缺乏意識前瞻、語言自由、技法醇熟的電影作品,故經評委會研究討論決定,本年度此獎項空缺。借此機會,評委會也敦促選片委員會在加強國際選片的同時,鼓勵世界范圍內更優秀的青年電影人自主積極地投遞作品,促進電影的國際交流。”

  很尷尬!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