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每一個歷史上的名將的招牌風格都套用一個游戲打法的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說,德國的名將隆美爾,就是典型的一波流戰術大師。他崇尚進攻并且喜歡集中起自己的力量,打一場義無反顧的進攻作戰。
這種激進的打法,一旦成功就是行云流水摧枯拉朽。可是一旦失敗也會萬劫不復,是典型的投機并且搏命的戰術。
而馬歇爾不同,他是一個分礦發展流派的大神,他會在開局的時候瘋狂的建設自己的基地,開出無數的分基地,然后研發科技。
等到他決定要出門決戰的時候,那一定是突破了人口上限,兵力達到最高,科技全部升級完畢,金錢都已經積攢足夠的時候。
所以,馬歇爾是美國唯一一個沒有帶過兵打過仗的五星上將,因為他完全不需要去前線帶兵打仗。
這位天才可以依靠巧妙的運營手段,讓美隊在上戰場之前就已經在總體上壓倒對手。
到了馬歇爾認為可以進攻的時候,就算是一群平庸的人,都可以帶著十倍于敵人的大軍,輕松的碾壓對面的敵人了。
“陸軍的訓練現在還沒有完全展開,因為國內的反對聲音,我們的擴軍備戰計劃進展的并不順利。”馬歇爾郁悶的開口說道。
雖然在援助英國的過程中,很多美工企業都已經開始運轉起來。但是因為沒有完全參戰,美國確實還沒有實現完全動員。
和德國一樣,現在的美國也是在捆綁著手腳的狀態。區別就是李樂已經開始解開束縛自己的鎖鏈,而美國想要同樣解開自己的鎖鏈,卻困難重重。
“空軍方面,我們援助英國的P40戰斗機,已經被德軍擊落了太多……我懷疑英國把我們的戰斗機性能,也丟給德國人了。”馬歇爾看著羅斯福,說出了自己擔憂的事情。
這個時候的美隊內,還沒有空軍這個兵種。這個時候的美國飛機,都分別劃歸給陸軍和海軍指揮。
P40戰斗機作為美國剛剛服役不久的新式戰斗機,美國短時間內還沒有太好的替代型號。
可是現在,德國人擊落P40已經非常的輕松。英國送來的損失報告里,一天之內就有超過100架的P40被擊落。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覺得自己的飛機性能優秀,那就真的是傻子一個了。馬歇爾顯然不是傻子,所以他正在調整美隊的裝備構成。
“必須要研制新的戰斗機,來替代現有的所有戰斗機。”馬歇爾對羅斯福繼續說道:“我擔心德國會把我們的飛機性能,出賣給日本……”
即便是日本和德國的關系并沒有歷史上那么的緊密,可美國依舊還是很擔心自己的武器性能,被日本了解清楚的。
畢竟現在太平洋上同樣是劍拔弩張,日本和美國之間的談判毫無進展,兩國之間的關系越發的緊張。
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一直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太平洋方向上。它一心想要阻止日本在這里稱王稱霸,對于歐洲反而是采取了放任的態度。
為什么如此呢?這和美國的基本國家戰略有關系。美國希望英國和德國在歐洲打得兩敗俱傷,這符合美國的戰略意義。
所以,在歐洲的戰爭打的越打越兇越好,打碎了歐洲經濟圈,美國才好過去接收勝利果實。
太平洋這邊卻不同,這里幾乎可以說是美國的天然后花園。原本這里還有英國的存在感,可現如今的英國正在被德國按著打,根本無心經營太平洋地區。
正因為如此,太平洋地區相對來說外交關系很清晰。只要擺平了日本,美國就可以為所欲為。
美國能否擺平日本呢?實際上美國是有很大把握的——戰艦數量美國要比日本多,而且美國控制了太平洋上的交通要道,并且掌控著石油產區。
有了這些的美國,等于說是捏住了日本的喉嚨,所以在馬歇爾看來,美國在太平洋上是穩操勝券的。
只不過現在事情有了變數,德國在大西洋上使用航母引發的戰術革命,不僅僅毀滅的昔日的海上霸主英國,也刺激到了美國和日本。
這兩個國家才是1940這個時間點上,這個世界真正的航空母艦大國。兩個國家都擁有大量的航母,數量上日本甚至是世界第一。
日本在1941年珍珠港之戰的時候,擁有11艘航空母艦,美國這個時候擁有7艘。
比起德國孤零零一艘齊柏林號來,航母新式戰術的出現,對于兩個國家的影響可謂是非常巨大的。
要知道,在德國齊柏林號依靠先進的FW190T戰斗機橫行大西洋的時候,日本和美國可都是在玩大艦巨炮呢!
比起震驚天下的零式戰斗機來,日本心目中真正的秘密武器,是可以一個打十個的超級戰列艦大和號。
美國也在珍珠港囤積了大量的戰列艦,試圖與日本在開戰之后,來一場轟轟烈烈的太平洋版日德蘭海戰。
但是現在看來,這場轟轟烈烈的海戰,味道似乎要變。一切都不再按照美國預先導演好的劇本進行,這就讓運營天才馬歇爾有些難以適應。
事情脫離了掌控,這是喜歡運營碾壓的人最忌諱的。因為脫離了掌控,也就意味著很多提前布設的先手,都成了無關緊要的廢棋。
“現在派兵增援英國已經來不及了,那英國如果倒向了德國,我們豈不是要失去對整個局勢的控制?”羅斯福討厭目前的局勢,這實在是太讓人難受了。
兩代人的努力,如果被一個被算計的棋子用蠻力給破局了,那才真是玩笑開大了。
“德國人哪來的那么多的新戰術,哪來的那么多的怪想法?”忍不住,羅斯福終于還是開口抱怨了一句。
他早就想要抱怨了,希特勒這個人在他眼里簡直就是一個妖孽,一個比先知還要先知的可怕存在。
這個德國元首早先利用起了英法的心虛還有美國的縱容,奪回萊茵蘭吞并奧地利,霸占捷克斯洛伐克,兵行險著卻又步步得逞。
緊接著又首鼠兩端,結盟蘇聯瓜分波蘭,在西方強國們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就橫掃法國,鯨吞了低地三國與挪威。
然后已經橫跨了半個歐洲的第三帝國,竟然開發出了各種新式戰術,讓海軍以弱勝強,短短半年時間就拖垮了強橫的大英帝國。
一把爛牌竟然打出了一個橫掃的氣勢,現在更是要掀翻牌桌,通吃三家了——要說希特勒不夠妖孽,誰能相信?
羅斯福不知道的是,之前借力打力擴張吞并,看似巧妙卻還都在美國的掌控之中。這些事情恰好都是真正的希特勒做下的事情。
而在1940年的6月之后,元首已經換人了。后來用技術推動戰術,演變成作戰規則革命的人,并不是原來的希特勒,而是一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的靈魂。
李樂介入的時間點剛剛好,可以借用希特勒留下來的遺產,卻又不用背負逆境壓力。這給了他騰挪的空間,能讓他自由的發揮自己的長處。
雖然用武器改變戰局是最下成的做法,可當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引發戰術變革形成優勢,確確實實是可以做到的。
尤其是在二戰中大家都還在摸索階段的海軍作戰體系上,少走彎路直接走上正軌,就能夠獲得領先優勢。
海軍畢竟是一個高技術兵種,想要在短時間內追趕,其實是無法做到的。
如果日本在中途島戰役中換一套作戰方案,堅定不移的圍繞著海軍航空兵來布置戰術,那勝負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正是因為大家都還在摸索探求的階段,所以指揮官們的戰術才不成熟,才會變化和更改。也正是這些不確定,才導致了許多戰斗的面目全非。
“總統先生,我們現在也顧不得德國人的那些古怪想法了。”馬歇爾開口對羅斯福勸說道:“重新評估航母的戰斗力,研制新型飛機才是當務之急。”
羅斯福點了點頭,認同道:“你說的對,是我因為英國的事情太焦躁了。英國方面我們也不能不管,盡快商量出一個最優方案,想辦法支援英國一些急缺的物資!”
英國能有什么急缺的物資,無非就是軍火罷了。英國的求救電報已經發過來一天多了。內容大概就是要盡可能多的坦克和盡可能多的飛機。
馬歇爾看過了那份電報,里面的要求美國也很頭疼。上千輛坦克美國是真的無法在短時間內籌集出來,上千架戰斗機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關鍵是,要一千架戰斗機對于美國是小事,可要一千名戰斗機飛行員,這個就是一件要命的大事情了。
隨著援助英國的美國自愿飛行員戰損率越來越高,很多人都有去無回,愿意到英國去作戰的美國飛行員也越來越少了。馬歇爾上哪里去找那么多自愿的飛行員,到英國去送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