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植的話,廣場上的人群陷入了死一般地寂靜。
大明亡了。
雖然這件事情在天津決戰之后已經注定,但真正到了這一刻,所有人還都是有些反應不過來。畢竟大明曾統治這片土地二百多年,對這片土地上每一個人的影響都太深刻了。此時一下子意識到大明朝滅亡了,不在了,所有人都有些反應過來。
就好像心臟中某一個部分突然間被人抽走了,沒有了。
百姓們一個個注視著承天門上的李植,沒有一個人說話。
站在千步廊附近的明朝官員們一個個如喪考妣,灰敗地低下了頭。甚至不少人已經不敢站著了,惶恐地跪在了地上。
明朝滅亡了,他們再不是帝國的官員。曾經高高在上的他們此時全部變成了落水狗,即將迎接一個充滿不善的新國家來臨。而在這個新國家中,不僅所有的百姓都將清算他們,新的政府和政府的法庭會細細審查他們在過去做的一切事情。
這些跟隨張光航的官員雖然不像東林黨那樣無恥,但也絕不是滴水不進的包青天,受賄的事情一個個做了不少。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官員相當一部分都曾攛掇天子向天津開戰,光這一項就足以給他們定下重罪。
大明完了,一切都完了。
而一鎮九省的官員們,到了此時卻有些興奮起來。
他們更重要的身份是一鎮九省的官員。此時大明亡了,那接下來毫無疑問,一個新的國家將建立。李植必將是這個新國家的領袖,而他們這些李植的追隨者,無疑將是這個國家的管理者。
一鎮九省整個系統上下幾十萬人幾十年的努力,終于修成了正果,改變了整個大明。天津的種種幸福、文明和繁榮,再沒有被皇權吞噬的危險。
站在最前面的”齊國“官員們一個個睜大眼睛看著承天門上的李植,眼睛里閃著光,呼吸漸漸急促起來。
當然,這些預計都是粗略的估計,其實他們不知道接下來具體會發生什么。
李植從不曾透露自己要建立怎樣的國家,廣場上的“齊國“官員們也不知道李植會不會登基為帝。李植被一鎮九省的百姓視為星宿下凡,有著種種不可思議的思想和觀念,誰也不知道李植會怎么決定。
一時間沒有人敢說話。
已經被貶為庶人的朱由檢依舊跪在承天門前,癡癡地看著承天門的巨大門洞,臉上已經是一片茫然。
承天門上的李植也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看著廣場上的百姓,沉吟不語。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一秒,兩秒。
一分鐘,兩分鐘。
廣場上的氣氛在漸漸發酵。
還沉浸在大明滅亡情緒中的百姓漸漸都反應過來——現在不是感傷的時候,現在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對于這些百姓來說,李植就是未來美好生活的象征。而如果要真正確保這個象征變成鐵打的現實,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李植變成可以主宰一切的皇帝,讓李植這個管理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用絕對的權力,打碎一切的阻力。
大明的百姓不相信李植之外的任何人,不相信任何人可以將公德和秩序貫徹得這么徹底。如果李植不做皇帝,如果李植要和別人分享權力或者若干年后要將權力讓給其他人,百姓們不相信其他人能做到李植這樣的水平。
這是能力、環境、權勢、性格和道德等無數因素共同決定的,只有李植同時具備這些條件,其他人沒有人做得到。
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臆想,這是所有京城百姓,這是天下所有有見識漢人的共識,這是由一鎮九省的事實一次次證明的鐵律。
李植是一個現代人,李植不一定要做皇帝。但是大明的億萬百姓必須要李植做皇帝,只有李植登上至高的寶座,漢人的未來才能得到保障。
明代的百姓不是現代的百姓,他們幾千年來只相信血統。他們只相信李植,以及繼承了李植血脈的李歡、李植的子孫。只有李植成為皇帝,繼承了李植血脈的子孫才會得到所有人的擁戴和認可,才有動力,有條件,有可能將李植的政策延續下去。
百姓們本以為李植宣告大明滅亡后就會立即舉行登基大典,建立一個新的皇朝。
然而李植卻站在承天門上一動不動。
而一鎮九省的官員們也陷入了沉默中,沒有人跳出來勸進。顯然,李植沒有為滅亡大明后如何做設計劇本。
齊王殿下并沒有登基為帝的決心!
意識到這一點后,長安街和千步廊后面的百姓們都陷入了慌張中。
豈止是慌張,簡直是恐慌。百姓們本來已經準備好擁抱李植登基后注定到來的美好未來,而如果李植不做皇帝,那這美好未來可能只是鏡花水月。
人最怕的不是得不到。李植尚在天津時候,京城的百姓不覺得自己能過上天津市民那樣的美好生活,心理上只有一些羨慕。人最怕的是得而復失,京城的百姓本以為李植入京了,美好的未來就會象鐵打的一樣到來,現在卻發現李植有可能只做一個短暫的管理者。
難道李植準備做幾年管理者就把權力讓給別人?或者在自己死去以后就把國家交給別人管理?
李植還在承天門上沉默,百姓們卻騷動起來。
人群中的百姓互相打量,交流著自己的擔心和恐懼。
本來,登基稱帝這樣的事情輪不到普通百姓發言。但此時為了百姓自己的利益,京城的百姓不能不發聲了!
沉默了許久,長安街上一個不戴頭巾的年輕漢子大步站了出來。這個漢子頭上用一根繩子綁著頭發,穿著一身短褐,一手的老繭,顯然是個做粗活的漢子。他此時站在人群的最前面,離李植所在承天門不過一百多米。
他臉上憋得血紅,大踏步走過了虎賁軍士兵守衛的警戒線。
虎賁軍的士兵們此時也有些失神,所有人都沒有動,沒有人阻止這個小民越線。
漢子往前走了五步,拱手長揖:”小民梁道…”
“小民梁道…“
他鼓起了最大的勇氣,大聲喊道:”小民梁道!懇請齊王登基!“
”小民代家中老母,舍弟梁信,懇請齊王登基為帝!“
聽到梁道的話,附近一鎮九省的官員們都轉過了頭,齊齊看向了這個市井小民。
李植在一鎮九省的威望如炎炎烈日,無人敢挑戰。李植平時不喜歡官員置喙一些戰略問題,所以一鎮九省的官員都不敢議論“李植是否該當皇帝“這樣的事情。
想不到,普天之下最先勸進的,竟是這樣一個市井小民。
然而小民梁道的話,卻只是一鍋沸水中第一朵濺起的水花。
梁道身邊,一個拄著拐杖的老頭拉著他六、七歲的孫子,顫顫巍巍地跪了下去,以頭伏地。
”齊王!“
“齊王若不登基為帝,天下黎民何去何從?漢人的福祗何去何從?“
”老叟懇請齊王登基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