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八十三章 燒制玻璃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明末工程師

  試炮的目標被定為兩千米外一座小山上的一棵大樹。五個炮匠用專門為這種火炮制作的銃尺計算好了火藥用量,將一斤一包的火藥包撕開給火炮裝藥。接著炮匠用木舂舂實火藥,放入實心炮彈,然后再舂實一次。完成裝彈后炮匠用矩度測量目標到火炮的直線距離,用銃規測量仰角,調整火炮的角度。然后在大炮尾端的點火處倒入少許火藥作為擊發藥,隨后炮匠們全站在兩側,匠頭曹余在點火處裝上火繩,準備發射。

  忙完這一通,炮匠們已經花費了一分鐘。如果是第二次發射,裝藥前還要把炮車復位,清理炮膛冷卻炮管,那需要的時間就更多了。李植以前聽說十七世紀歐洲最優秀的炮手一小時也只能打六十發炮彈,現在觀看炮匠們試射,李植知道此言不虛。

  即便不冷卻炮管悶著頭發射,極限速度下一分鐘也只能打兩發炮彈。

  準備好了發射,李植一聲命下,曹余點燃了火繩。

  火繩燃燒,點燃了炮筒內的火藥。只聽到轟隆一聲如雷響,火炮向前吐出一片火舌,將圓鐵實心彈震了出去。那炮彈在空中劃出一條弧線,直往遠處的目標飛去,最后砸在那棵目標大樹的十幾米外,打斷了另外一棵大樹。

  圍觀的人群以為火炮命中了目標,一下子都歡叫起來,大聲叫好!

  選鋒團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只會保護范家莊的百姓。李植的武力越強大范家莊就越安全,百姓們是真心希望這些大炮百發百中。

  試射完實心彈,五個炮匠又開始試射霰彈。

  霰彈炮彈就是一個圓筒,彈體外觀呈圓筒狀,外殼是一層薄鐵皮,底部是一個木質的膛片,彈體內裝有鐵質小彈丸。

  火炮開火后霰彈底部的膛片推動彈身前進。彈體離開炮膛的瞬間火炮內外壓差巨大,彈體外殼無法承受,隨即破裂,內裝彈丸逬出,在空間中形成圓餅狀彈幕。這一彈幕會逐漸散開,劃過一個由炮口為定點的圓錐形空間,掃射這個圓椎形空間中的目標。

  對付近距離的士兵目標,霰彈的威力是巨大的。

  李植讓人扎了一百個稻草人,密集地放在火炮的一百米外,讓火炮試射。

  五個炮匠清理炮膛,裝上火藥和霰彈,點燃了火繩。只聽到一聲轟隆巨響,幾百發小彈丸散射開來疾速向那些稻草人飛去,把那一片稻草人打得草屑紛飛。

  李植派人去檢查,最后發現有三十個稻草人中彈了。如果是人中了這霰彈,不死也得重傷,立即就失去戰斗力了。這樣的結果令李植很滿意,可以想象,如果這樣的霰彈面對流賊和東奴發射,其殺傷力能有多大。

  五個炮匠忠于職守,做出了合格的火炮,李植當場宣布解除五個炮匠的奴仆身份,歸入范家莊的匠戶。

  “你們以后就專門為我鑄造大炮,每個月月錢三兩銀子,還可以在食堂一日吃有葷菜的三餐。”

  五個炮匠經歷無數坎坷,終于重獲官家認可的身份。聽到以后還有三兩的月錢,他們頓時淚流滿面,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噗通噗通地跪在了地上。

  “多謝官家!”

  “謝謝官家!”

  “官家如我們五人的再生父母!”

  李植笑了笑,上去扶起五個匠戶。

  六磅炮就此定型,李植讓五個炮匠開始按這個標準批量生產六磅炮。現在這幾個炮匠三天就能鑄造一門炮,一個月能造十門。

  四月十日,李植的玻璃窯做好了。

  玻璃窖里布置有六個坩堝——都是蔡懷水找專門的坩堝匠人用最好的瓷土燒的。玻璃窯點火后,坩堝在窯里燒了兩天,燒得白熱,李植才把原材料放進坩堝里。

  李植把第一爐作為試驗,在不同的坩堝里放置略有不同的原材料:有的坩堝里只有純堿、石灰石和石英,有的坩堝里這三種主要原材料配比不同,有的坩堝里加上一點硼砂,有的加上一點長石——看看哪種配方最后產的玻璃最好。

  也多虧有了蔡懷水,李植才知道哪里買得到硼砂、長石之類的配料。

  說起來,燒制玻璃還挺麻煩的:

  燒熱的玻璃水中,要加入硝石去色——玻璃因為含有微量的鐵元素所以呈綠色,其中尤以二價鐵為綠,三價鐵則不是顯著的綠色。李植加入硝石后,硝石將二價鐵氧化為三價鐵,玻璃就顯得無色透明。

  不但如此,玻璃燒制好后還需要澄清——要在玻璃熱液中加入澄清劑,比如食鹽。澄清劑遇熱揮發會形成大氣泡,這些大氣泡上升過程中帶出小氣泡,能讓玻璃中的氣泡減少,因此澄清。

  李植的爐子設計得很成功,燒了一天把六鍋原材料全部燒成了玻璃熱液。玻璃液分別進入退火通道退火后,李植檢查玻璃試驗品的成色,發現第三個坩堝里加了硼砂的玻璃的透明度最好,算是找出了最優的配方。第二爐玻璃李植又微調第一爐找出的最優配方,直到找到較為完美的配方,這才作罷,開始制作成品。

  第三爐玻璃,李植就開始用模壓器模壓玻璃用品了。李植用生鐵制造模壓器,模壓器上抹上一層用桐油調和的木炭粉末,防止鑄模和玻璃黏合。一個坩堝的玻璃液倒入退火通道降溫后,將一些玻璃液被倒入鑄模,工匠們壓下鑄模壓具,迫使玻璃液體在模壓器中成型。待模壓器中的玻璃冷卻后,一個圓形玻璃杯就做出來了。

  透明的玻璃杯做出來,放在桌子上十分美觀,散發著水晶般的皎潔光澤。蔡懷水大呼神奇,興奮地跟在李植后面左看右看。

  “東家,做成了!做成了!這下我可以去娶翠兒了!”

  五個打下手的匠人也是滿臉驚奇,看向李植的目光中滿是崇拜。

  這個時代玻璃是絕對的奢侈品,這么大的透明玻璃杯匠人們都沒有見過,放到市場上去賣肯定可以賣個好價錢。

  不過李植拿起那玻璃杯仔細一看,卻發現了不足之處——玻璃杯杯壁里還有一些氣泡。這些氣泡不但有礙美觀,而且會讓玻璃杯變得脆弱,容易破裂。

  李植想了想,覺得還是澄清的工作沒有做透。

  李植決心要干掉這些氣泡,于是在新一鍋玻璃熱液中加大了食鹽的投放量。食鹽放多以后氣泡倒是減少了,卻讓整個玻璃液乳化了,做出來的玻璃杯變得不再透明,變得像是后世的磨砂玻璃似的,讓李植大失所望。

  李植想了好久,決定還是維持原來的食鹽投放量,增加攪拌的工序!他找鐵匠打造了幾十根鐵棍子,讓匠人們在玻璃液冷卻前不斷攪拌坩堝中玻璃熱液,把玻璃熱液中的泡沫盡量攪拌冒出,這才加入食鹽做澄清劑。

  加入了攪拌程序后,李植指揮工匠們將這一鍋玻璃倒出模壓。新一個玻璃杯做好后,李植驚喜地發現氣泡基本沒有了。他得到了一個晶瑩剔透的圓底玻璃杯。

  看著這個完全透明基本無色的玻璃杯,李植感覺銀子在朝自己揮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