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383章 石見銀山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唐朝好地主

  “倭人如此無禮,簡直放肆!”

  早朝上,從倭國返回的高表仁把出使倭國的情況稟報皇帝。

  “當年倭國太子致書隋煬帝時,就曾寫道日出天子致日落天子,讓煬帝十分震怒,不過當初有高句麗在,便沒有發兵征討。想不到,如今這倭人還是如此狂妄,身為我大唐藩屬,做為大唐臣子的倭王,不但自稱天皇,還敢拒不面朝北拜跪接旨。”高士廉一番數落,堅決支持自己兒子直接回國的舉動,贊揚兒子保住了帝國尊嚴。

  承乾也對倭人的無禮感到不滿。

  大唐建立的宗藩體系,只有大唐才是帝國,也只有大唐的皇帝可以稱為皇帝,其它的最大的也只能是國王。

  倭國是大唐的藩屬國,接受大唐的冊封,國王居然敢稱天皇,那置大唐于何地?

  “既然倭人如此狂妄,那大唐理應出兵教訓之。”承乾坐在龍椅上,很平淡的說出這句話。

  身為大唐皇帝,擁有億萬子民,數十萬的軍隊,承乾確實有這個資格說這樣的話。

  小小的島國而已,也敢夜郎自大,真是不知死活。

  魏征出來反對。

  如今大唐四處用兵,雖說朝廷有財力支撐,但依然是比較危險的。

  房玄齡這次卻沒反對魏征,而是認為眼下朝廷確實不適合立即出兵倭國。

  北伐還沒結束,對真臘的南征也一直還在打,信度戰場也還在用兵,甚至朝廷已經在準備朝鮮戰爭。

  這個時候,對倭國用兵,確實不是時機。

  房玄齡主張下旨斥責倭王,勒令其去除天皇稱號,向大唐陪罪。

  “新羅與百濟如今打的很兇,朝廷也已經準備多時,今年可以出兵朝鮮半島南部,滅新羅與百濟。”

  “待滅掉新羅百濟,到時再南征倭國不遲。”

  房玄齡的態度很明顯,不著急,慢慢來,一個個的打過去。倭國也得意猖狂不了多久。

  呂宋。

  又是一支船隊抵達呂宋港。

  張超親自過來迎接,從船上下來的卻是琉求國公張璟。

  本來按朝廷制度,諸侯是不得隨意離開封地,更不能這樣跟其它諸侯互相串門的。

  要離開封地,甚至得向朝廷報備。

  朝廷甚至計劃在各個諸侯的封地,派駐監察御史,以監督諸侯們的一言一行,據說還要派出史官負責記載諸侯的一言一行。

  不過張璟這次南下,卻沒有報備朝廷,他直接帶著船隊就來了。

  船隊載來了三千多員琉求來的移民,有山夷也有漢民,其中還有不少的工匠。

  “父王,你要的鑄幣機械也都運來了。”

  張超在琉求早就有一個鑄幣廠,現在準備在呂宋也建一個鑄幣廠。

  呂宋現在有八個金礦在同時開挖,現在來呂宋淘金的淘金客超過萬人,他們多數在八個金礦里淘金,淘到金子上交金礦,他們拿提成,收入還是挺高的。

  而張超有八個金礦同時開采,收獲更多。

  這里的金礦比較好采,尤其是那溪里的金砂,每月收獲極高。

  初步估計,如果人手充足,一年能開采五十萬兩黃金。這么多的黃金,當然不能囤在倉庫里。

  最大利益化,就是鑄成金幣或者加工成金飾,然后流入市場。

  以張家的技術水平,如果鑄成金幣,直接就有八個點的利潤。雖不如過去,但也還是很大的利潤了。

  五十萬黃金,能鑄成五十多萬金幣,僅鑄幣的利潤就有四萬兩。金礦是張超自己的,開挖難度低,成本也小,僅這幾個金礦,一年就能為張超帶來超過千萬的利潤。

  而有了這些金幣,張家的工商銀行能以此獲得更多利潤,甚至對張家工商銀行的信用也是大大的穩固。

  就算沒有了發鈔權,張家還能發銀票。朝廷征稅等只收鈔票,朝廷采購也只用鈔票,但銀票一樣能流通。

  張超這次叫兒子來,當然不僅僅是為了送點鑄幣機器、工匠和一些人來。

  爺倆留下工人們卸船,往城里走。

  經過半年的建筑,呂宋城現在除了還沒有城墻,其實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

  八條大街,對應著八座城門。

  城墻還沒有,但城門卻是有了。

  貨物進出,其實都要走城門,畢竟車馬要靠街道而行。

  街道還沒鋪磚石,但地面的土硬化過,還鋪了一層沙子,倒也干凈清爽。街道兩邊,留有人行道,還栽了行道樹。

  棕櫚樹和椰子樹一排排的,很有呂宋的獨特魅力。

  街道兩邊全是店面,不過現在只有部分店面裝了牌匾開張,許多還是空著的。

  “先留著,等以后人多起來,這店自然也就能租出去了。”

  “不賣嗎?”

  張璟有些意外。

  呂宋城是由張超自己出錢修筑的,所以呂宋城的房屋商鋪等也全都是屬國王的資產。而且這還不是王國的資產,是國王資產。

  城里房屋、店鋪、倉庫等很多,但張超基本上都是租而不是賣。

  出租雖然一時收不回資金,可張超又不缺錢,房屋出租才是細水長流。以后呂宋人口越多,商業越繁榮,這里的房屋店鋪自然也就越貴。

  做地產還是做出租,張超估計自己是大唐頭一個了。

  “呂宋城人不少。”張璟看著街道上人來人往。

  “現在人是不少,但等呂宋城修好了,這里也安置不了這么多人。現在這邊工坊之類的還較少,多數人還是要安置到外面去墾荒屯田。”

  呂宋的人口現在構成比較簡單,人數最多的是呂宋土著,呂宋城以奴隸為主,而在周邊,則是歸附的呂宋土著為主。第二大人口則是琉求移民來的山夷為主,漢人反而是最少的。

  張超現在分了不少田地出去,那些歸附土著都給他們授了田,其實就是把他們原來世代擁有的地,再劃給他們,但要登記入冊,然后將他們的戶籍也登記,這樣他們就成了呂宋王國的編戶齊民,要納稅,要服役。

  張超在呂宋,實行的是朝廷一體的兩稅制。

  不抑兼并,攤丁入畝,可以以錢代役。

  但做為新開拓的土地,要吸引人過來,自然得有優惠條件,比如來了就分田授地,頭幾年免稅等等。

  張超免起稅來是一點不心疼的,那些漢移民過來,田地免十年稅賦。土著的田地,也給他們免五年。

  張超不缺錢,而且通過工商這方面的稅收,比靠收田賦高的多。另一方面,張超自己也經營農莊,經營各種作坊,甚至建房子出租。

  更何況,張超僅是開采黃金和鑄幣,一年就能有千萬貫的收入呢。

  不過錢還是沒人嫌多的。

  今天張超把兒子叫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準備帶上兒子去搶錢。

  “出兵倭國?”

  張璟聽了父親的話,驚訝出聲。

  “要打倭國也應當是朝廷出兵吧,雖然那倭王無禮,可也輪不到我們去教訓啊。”張璟也聽說了上次高表仁出使倭國的事情。

  “當然不是因為這個原因,這個可以做為我們出兵的理由。我真正要出兵倭國,是因為我的人在倭國發現了兩個大礦山。”

  “什么礦山?不會是金礦吧?”

  張超搖頭。

  “一座是銀礦一座是銅礦。”

  “銀礦和銅山?”

  張璟還以為是金礦,畢竟黃金貴重。而如果僅是銀礦和銅礦,就跑去倭國,不太劃算吧。

  “這可不是小礦山,那銀礦叫石見銀山,而銅礦叫別子銅山,其儲量非常驚人。你知道以我們掌握的新式開采煉銀法,一年能從那里開采到多少銀子嗎?”

  “多少?”

  張超笑著道,“你可以猜猜。”

  “十萬兩?”

  “不止,如果只是十萬兩,哪值得我如此興師動眾。”

  “二十萬,不,五十萬兩?”

  “再往高了猜。”

  “難道是一百萬兩?”

  “哈哈哈,你也太低估了石見銀山的儲量和我們家的技術了。以我們的技術,加上銀山的儲量,我們一年能輕松從石見銀山得銀五百萬兩之巨。”

  “當然,要用我們的新技術,就必須得用煤。用木炭是不行的,如果煤跟不上,會大大制約我們的采銀量。但就算前期開采的少些,一年百萬兩還是不成問題的。”

  一枚銀幣,含銀八錢八,價值四貫銅錢。

  一百萬兩銀,鑄成幣,那就是近五百萬貫錢了。如果一年開采五百萬兩,那得是兩千多萬貫價值。

  “父親,那石見銀山能開采多久?”

  “開個兩三百年不成問題。而且石見銀山不止有銀,還有黃銅、鐵、鉛等礦產。”

  張璟聽的都大為心動。

  “爹,這個石見銀山在哪,我回頭就組織人馬去搶。”

  石見銀山在倭國本州島的東北端,與九州島隔海相望,在本州島的地理上,屬于中國地區。

  倭國這些年不斷向中原派出使者,還派出留學生留學大唐,這些人回到倭國后,把大唐的先進制度、思想、律法等帶回。

  現如今倭國也開始改革,他們將倭國設為五畿七道,京畿區域里的五國為五畿,而京畿之外的其它領地則仿大唐,共分七道。

  另外,將諸道下的令制國,都授以州名。每個令制國,也是一個州。

  石見銀山,就是在山的石州石見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