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746章 三百里封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唐朝好地主

  一年又能增加一千多萬貫的收入,這當然是好事。但天上不會掉餡餅,什么事情都不是沒有代價的。

  李世民仔細的思索了一會,就想到一些關鍵之處。

  首先,取消色役了,那么原來的許多豪強大戶們就沒有了借色役逃正役兵稅雜徭的機會,正役這些比色役可是要高不少。這戶稅新政,明顯會損害這些豪強們的利益。

  對于官員們來說,待遇倒沒變,原來是朝廷分配給他們雜役護衛等,現在則改成直接折錢給他們,讓他們自己按需求雇傭。

  “普通百姓豈不是也要多加一筆稅?”李世民又到一點。

  原來那些大戶豪強們的子弟充任色役,以逃避正役,他們是少交了稅,但其它的課丁們,卻是不受影響的。而現在,朝廷新增戶稅,取消色役,那些豪強大戶固然沒法再通過充任色役逃正稅了,但那些普通百姓卻也得在租庸調正役之下,又新交一筆戶稅了,哪怕最下下等的一年只有五百錢,可這也是憑空新增的稅啊。

  “確實是如此,但是,臣以為,只要朝廷給百姓多授分些田地,那么就算增加戶稅,其實也是可以的。”

  租庸調制的核心,就是以人丁為本。不是按戶按財產納稅,而是按人丁納稅的,按的是成年男丁,十來歲的中男,在寬鄉也能分田,因此也會提前些服些役。總的來說,均田制是以丁為本,租庸調制也是以均田和丁男為本。

  地少也是一丁,地多也是一丁,一丁的田地多少不管,他的稅都是一樣的。因此,朝廷若是能給百姓增加點實際授田,那么就算加上一筆戶稅錢,可實際上他們的負擔并不見得加重了。

  正常年景,斗米二十錢,一石米二百錢,五百錢要兩石半米,需要兩三畝地的產出。如果一丁真有的有一百畝地,哪怕其中種些桑麻,那這加的五百錢稅錢,也不算多。

  不過李世民卻不覺得事情會這么的簡單,新增一個戶稅,固然能一年增加上千萬貫的財收,可卻一會得罪豪強地主們,二會得罪普通百姓們。豪強們沒法借色役逃正稅,要多交稅。百姓們憑空增加了一項戶稅,不管是多少,肯定也會不高興。

  新戶稅把豪強地主,和普通百姓兩頭都得罪了,能實行的下去嗎?

  其實李超有個更激進點的稅法,就是中唐推行的兩稅法。

  兩稅法就是租庸調稅制崩潰后的新法,兩稅法在中國歷史上相當重要,算是稅法的一個劃時代的開端,這個稅法,基本上從中唐一直沿用到了清亡國。

  兩稅法的核心,不再是以人丁為本,也不再以均田制為核心,而是以戶稅、地稅為基礎,規定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既不分主戶客戶,也不分定居或行商,所有居民一律在所居之地征納稅收。

  征收原則則是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稅額按田畝和資產的多寡確定,廢除以前的租庸和雜稅,資產少就稅少,資產多就稅多。

  理論上來講,這種稅制當然比按人均攤派的租庸調制來的合理的多,尤其是對于那些無地少產的民戶負擔更小。

  中唐推行的兩稅法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一改現在這種官員不納課的舊規,改成了官紳一體納糧。

  官僚豪強們也只能千方百計的偷稅逃稅漏稅,而不再是光明正大的免課了。

  不過李超覺得現在沒有實行兩稅法的基礎,大唐一統天下未久,租庸調制還沒有露出許多漏洞,這個時候沒有廢除租庸制的環境。

  提出戶稅,也不過是為了對現法進行一些修補而已。

  李超提出,免除色役,推行戶稅的同時,也推行地稅。

  地稅就是原來的義倉糧,現在朝廷要直接把這個義倉改為地稅,更加的正規化,以加強地方糧食儲備,增強抗災能力。

  把義倉糧直接改名為地稅,名為稅,就是把這個本來屬于民眾存糧備荒的事情,改成一項嚴格的稅法。

  租庸調制度規定,王公貴戚,品官勛爵,和不定居的商賈等都有一定的免除特權,而李超卻是準備皇帝以下,不論王公貴戚,品官勛爵,一律都要交稅戶稅和地稅,沒有田的商戶,也要按資產分戶等,交納戶稅和地稅。

  “地稅畝稅二升,以田產多少定納稅數額,有多少田就納多少地稅糧。”

  末了,李超又對李世民加了一句,“無上限!”

  “地稅之糧,不可以錢代納,非災荒之時,不得開倉取糧。”李超再加上一句。

  義倉原本就是為賑災儲糧,因此目的是非常明確的,是備糧防災的,這些糧食屬于戰備救災用糧,平時不能動用的。

  這次大災,糧食儲備上朝廷吃了大虧,因此上下都意識到糧食的重要性。

  李超提議把義倉糧直接改為地稅,納入朝廷的稅收系統,就是為了把這些糧食的重要性提升。

  歷史上,唐朝天寶年間,糧食儲量大增,一度達到極可觀的數字。

  史載:唐玄宗天寶八年,天下儲糧米9606萬石,其中義倉6317萬石,占了65以上,地稅的財政地位日益重要。據史料記載,唐朝開征地稅后,用義倉賑濟貧民達106次,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不過地稅在唐朝歷史上,一度都是有上限的,雖是按畝征收,但也曾經一度有個幾石的上限,一般來說,一畝二升,百畝不過兩石,上限五石,實際上就是兩百五十畝地的上限。超過這個數字,其實是不用納地稅的。

  而李超打算一步到位,不設這個上限。

  有多少田,那就納多少地稅,其實一畝二升,這個稅率很低,在唐歷史上,后來這個地稅額不斷的升官,翻了幾倍。

  李超家有田地數千頃,有幾十萬畝地,如果一畝二升地稅,設上限的話,一年不過納稅五石。不設上限,卻得納地稅幾千近萬石,這就是差別。

  到了唐代宗時期,地稅糧已經不再是賑災專用糧,而成了通用,糧食被大量挪用。甚至稅率也大大增加,還分夏秋兩次征收。豐稅上田畝稅六升,下田畝稅四升。秋稅上田畝簡略五升,下田畝稅三升。

  從最開始的一畝二升,到了后來已經一畝近一斗了,翻了好幾倍。

  天寶后期,地稅糧一年達到一千二百余萬石。

  如果現在朝廷開征地稅,一年也能有千萬石地稅糧入倉,存儲備戰備荒,那么只要幾年下來,倉中就有幾千萬石糧食,再有災荒,也不用這么手忙腳亂了。

  李世民翻身坐起,眼中滿是興奮之色。

  一個戶稅,年增收一千余萬貫,一個地稅,一年又能增收一千多萬石糧食儲備。

  這幾個數字,讓李世民無比的興奮。可他也知道,戶稅開征,會得罪豪強地主們,甚至也會讓普通百姓不滿。而如果把原來的義倉糧改為正式的地稅,還取消按畝征糧的上限后,越會的會得罪那些地主豪強們。

  可朝廷赤字這么大,處處要用錢,這筆稅錢和稅糧,真的讓李世民很在意。

  “此事需從長計議。”

  考慮了半天之后,李世民終于開口。

  “先用鹽的錢打完這一仗,等這仗打完,明年北方大災過去,那時朝廷再推出稅改,把戶稅和地稅推出來。現在先不要透露風聲,文遠和朕一起多思慮思慮,擬一個詳細的方案出來。”

  李世民握著拳頭對李超鄭重的道。

  眼下內憂外亂,此時搞稅改,尤其是新稅法還會觸及地主豪強們利益,這不是個合適的時機。

  李超點頭,表示明白。

  這些道理他非常清楚。

  推行新政,尤其是搞改革,越發的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要用強力的帝王,穩定的局勢,君臣一心,才能搞改革。要不然,要去打破現有利益集團的利益圈子,會非常難。

  不過李超也沒有太把那些人當一回事,只要朝廷真正下決心要推行,還是能推行下去的。地稅、戶稅,歷史上都是在初唐時就開始推行的。到了中唐時,更是直接推出了兩稅法。

  唐時的豪門士族雖然很強,但也沒有強到蓋過朝廷去的聲勢。一個武則天,都能把門閥打壓的七零八散,何況還是李世民呢?

  李世民對于李超的這些理財手段很佩服,為了表示對李超的感謝,李世民讓李超躺下。

  “朕幫你搓背。”

  李超表示不敢讓皇帝搓背,李世民卻二話不說。

  霸上硬上弓,把李超按倒,挽起毛巾就在李超背上搓了起來。李世民的手勁非常大,搓起澡來很猛。

  李超覺得后背有點疼,有點火辣的感覺,可辣過后又很爽。

  就好比盲人按摩一樣,力大勁足,各種酸麻過后,就是舒爽。

  哎,能讓皇帝幫著搓澡,李超估計自己也是頭一人了。

  “文遠啊,以后有什么好的想法,一定不要藏著掖著,朕也絕不會虧待你的。”李世民拍拍李超的背,又道,“朕想好了,朕要重重酬謝于你。嗯,這樣吧,等你統兵北伐擊敗突厥后,朕就把后套平原狼山西北的三百里草原賜為你的封疆領地,許你子孫世代承襲,永為大唐屏藩。”

  狼山西北的草原,那不就是后世的烏拉特草原嗎,東西二百五十里,南北三百里。

  北接漠北,南靠陰山山脈的狼山,西連阿拉善,東連包頭,這可是一片好地方啊。

  李世民把這幾百里地賜給自己了?還是世襲的封建領地?

  李超一時有點怔住,簡直不敢相信這個消息,雖說是在陰山以外的草原上,但不管怎么說,這可是三百里的領地啊。

  封建諸侯?世襲罔替?

  三百里草原啊,這塊領地的面積,都差不多是三個襄州大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