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六十二章:敕命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庶子風流

  對于秦皇島的了解,葉春秋也只是在翻閱山海關的古籍才大致地知道這地方和后世不一樣。

  這時代的秦皇島,其實它真的是島。

  直到四百年之后,才因為河水的沖積與大陸相連。

  說起來,這座秦皇島占地不小,它恰好與山海關相對,對面既是關外,又是關內,距離內陸,不過數里而已。

  這島嶼雖不及瓊州、崇明,卻也有一縣之地,這地方與大陸的關內外相對,又隔海望著朝鮮、遼東,再遠一些,還可去倭國,最重要的是,這里的氣候穩定,不似寧波、泉州等地,臺風頻繁,便是風浪,也不算大,在這時代,臺風是港口的大敵,以這個時代的生產水平和造艦水平,往往一個臺風過來,損失極其慘重。

  當朱厚照認真地問起葉春秋選定這座島的原因的時候,葉春秋在略略的沉吟之后,才解釋道:“秦皇島距離關外,不過一步之遙,若在此駐扎水師,便可隨時協防山海關,若是遼東有戰事,亦可隨時馳援,這可以鞏固住邊防。”

  看著朱厚照若有所思的樣子,葉春秋繼續侃侃而談道:“再者,那兒現在是不毛之地,島嶼內的土地,都是無主,這就給了鎮國府足夠發揮的空間,可假若去天津,若是需要到土地,可土地大多是在士紳之手,既不可強取豪奪,可是一旦購買,又難免讓人抓住了空子,從而坐地起價,倒不如秦皇島那般的自在,那土地隨心用之。何況,那里在海外,地形之中必定有不少的深水區域,完全可以多開辟一些碼頭出來。”

  葉春秋深吸一口氣,最后說出了真正的好處:“而臣弟之所以選哪里,有一個很重要的緣故,那就是那兒距離朝廷太遠,也無人去關注,便可免去不少的麻煩,鎮國府可專心致志地將其作為水師和商港,不受外界干擾。”

  北可以制大漠和遼東,東可窺視朝鮮與倭國,向西就是關內,向南,則是一片汪洋。

  無人約束,全憑鎮國府自行去解決問題,更何況,京師距離秦皇島不過數百里,再加上因為關防,所以京師和山海關的官道齊整,快馬的話,也不過一兩日就到,即便是坐上馬車,也不過是三四日的時間,在這個時代,這樣的距離不算太遠,葉春秋無論是在京師,還是親自登島,都完全可以隨時掌控著秦皇島。

  但凡只要聽到事關大漠,葉春秋便曉得朱厚照是絕不會拒絕的,果然朱厚照道:“說的很有道理,那么就以此地作為水師的……呃……叫什么?”

  葉春秋連忙道:“基地。”

  朱厚照抿著嘴,目中掠過一絲狡黠,道:“好吧,你且回去,這件事容朕和內閣議一議,哈,你是不知,現在幾位師傅對朕溫順多了,尤其是這建水師之事,他們只要聽說要銀子,便似丟了魂似的,現在正生怕著朕讓內閣建水師呢,所以你放心即是,這事不成問題的。”

  葉春秋笑著謝了恩,這才出宮。

  從戰勝佛郎機軍團,得了那幾首艦船,葉春秋就決定了要建立水師,也為此,這段時間,雖是一直待在鎮國新軍大營里,可是對外間的事情也是了解的。

  可以說,他在鎮國新軍大營的這些天,他是在運籌帷幄之中的,可是現在總算敲定了水師的事,而且在自己提出特許經營的后,內閣和小皇帝還算是欣然接受,這令葉春秋不由松了口氣。

  從一開始,有了那建立水師之心,葉春秋其實就已經打了貿易特許權的主意了,沒有這個特權,鎮國府想要再加速發展的確有些難,倒也不是說慢慢提升工業不成,只是這條路固然穩妥,可終究還是太慢了,葉春秋需要的是臨門一腳,為大明踹開一個窗戶,讓光照進這大明來,從而造福許多的人和事。

  開眼看世界,何其不容易啊。

  上千年的中央之國,習慣了以老大的姿態降臨于此,這個過程中,有太多太多的榮耀,已經習慣了自認自己為世界中心的中央王朝,之所以故步自封,絕不是因為老祖宗們如何愚昧,說穿了,一個住在自己華宅里的大富豪,出門就看到一群窮逼在自己面前晃蕩,榨也榨不出三兩油來,于是,面對這幫窮鬼,連打交道都懶得和他們打,還不如自己關起門來自娛自樂,也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希望熱鬧一下,把這些人請來,給自家增光添彩一些,然后就不愿多有什么往來了。

  這種心態,頗有些地心說一樣,大家已經漸漸將一樣自己所看到的理論奉為圭臬,等到新的理論出現,使人心里產生了落差和恐慌,可是最終,他們還是會接受,接受之后,便愿更加理性客觀地去認清這個世界了。

  從一開始,葉春秋躲起來,就是知道眼下這個積弊已久的朝廷,是根本無法做到興建水師的,歷史上的大明朝,連維持剿賊和后期抗金的錢糧都無法維持。甚至到了國家危亡在即,無餉可用,即使社稷有傾覆之危的時候,朝廷也不敢對士大夫動手,更不敢拿宗室們開刀,那闖王帶著無數流民,四處劫掠,絕大多數,都是地方上士紳土豪,和宗室藩王的府庫,結果這些家伙,個個都是富得流油,現在只是建個水師而已,誰敢拿他們動刀?

  對于經歷過被佛郎機人的侵犯后,朝廷意識到水師不得不建,可最大的問題是又根本無錢去建,那么葉春秋提出來的這個方案,無異于是內閣的一根救命稻草,因為只是給一個特許,卻能成功甩鍋,將來若是海防出什么問題,就和內閣無關,而是鎮國府承擔這個干系了,這怎么看,都是一勞永逸的最好的辦法。

  而葉春秋……當然不介意承擔起這個責任,為了自己,也為了身邊的許多人。

  回到府中,次日清早,便有禮部的官員來,敕命也就來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