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97章 日本的戰略問題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崛起之第三帝國

  強烈推薦:

  6月27日的“歐盟內部會議”如預期一樣取得了成功。所有參加會議的國家都同意加入歐洲關稅同盟(要不同意就不來了),而且會后還發表了一份《日內瓦團結聲明》,正式宣布組建“歐洲關稅同盟”。

  而“歐盟內部會議”的第二天,國際聯盟就召開了行政院會議(相當于安理會會議),討論了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蘇聯聯合提交的廢除《凡爾賽條約》、《圣日耳曼條約》、《色佛爾條約》、《洛桑條約》、特里亞農條約》和《比薩拉比亞條約》的決議。

  由于英國代表團沒有出席會議(因為反對貝當政府代表法國,英國代表團在日內瓦和會召開前就離開了瑞士),因此國聯行政院一致通過了“廢除條約”的決議案。

  而在“廢約決議”通過的當天,美國代表團就發表了措辭強硬的聲明,宣稱廢除《特里亞農條約》是嚴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是無效決議,美國堅決反對!

  而且美國政府還認為南斯拉夫王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不容侵犯,任何企圖將克羅地亞省和斯洛文尼亞省從南斯拉夫割裂的行徑,都是對國際法的踐踏,美國政府堅決反對,并且提出強烈抗議!

  抗議完了以后,美國代表團就憤而離去——實際上代表團是散伙了,霍普金斯返回美國去幫羅斯福操盤大選;赫爾國務卿去了英國和丘吉爾討論對策;而多諾萬則以美國總統特使的名義去訪問南斯拉夫,和年輕氣盛的未成年國王彼得二世見面挑事去了。

  而在日內瓦這頭,各方面的外交斡旋還在加緊進行當中。對德國來說,這場發起日內瓦和會的目的除了廢除幾個早就不起什么作用的條約和給歐洲共同體“接生”外,就是促成日本和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還有就是把日本拉入“鋼鐵同盟”(指德意同盟)。

  6月28日,就在美國代表團離開日內瓦的同一天。在之前美國和蘇聯代表秘密碰頭的白鶴飯店里,由阿道夫.希特勒出面把意大利和日本代表團的主要成員都召集在了一起。

  在一間掛上了世界地圖,擺了長桌子和雕刻著華麗花紋的木椅子的大房間里。穿著筆挺元帥軍裝的赫斯曼手里拿著根指揮棒,在地圖上的東南亞地區畫了個圈。

  然后他說:“這里,這里,還有這里,被我們歐洲人稱為印度支那半島和香料群島的地方,土地面積大約457萬平方公里,差不多有小半個歐洲那么大,而且資源豐富,有石油、橡膠、大米、鐵礦、煤礦和各種有色金屬,日本成為世界帝國所需要的一切資源,都在這里!

  比起你們日本所謂的‘滿洲生命線’,這里不僅更加富庶和遼闊,而且除了菲律賓之外,幾乎處于不設防的狀態。擁有這些地區的歐洲列強,已經在今年5月份被我們德意志帝國打垮了。”

  赫斯曼看著有些獐頭鼠目的松岡洋佑說:“你們征服這些地區不需要強大的陸軍,因為沒有幾個歐洲人在那里設防,而當地的土人早就在蠢蠢欲動,準備推翻歐洲人的殖民統治并且迎接你們這種黃種兄弟了。

  在這樣的歷史機遇面前,你們這些日本人難道還需要為國家的擴張方向煩惱嗎?你們到底懂不懂什么是戰略?”

  赫斯曼幾乎用訓斥的語氣說:“你們日本人難道有能力在建設一支可以威懾美國的海軍艦隊的同時,再打造一支可以打敗蘇聯和他們在東亞大陸的同盟者的陸軍?這是我們德國都不敢想象的事情,你們日本居然敢做這樣的夢?你們有多少鋼鐵、多少石油、多少鋁、多少銅?”

  被赫斯曼劈頭蓋臉的一頓教訓,松岡洋佑和德粉大島浩都是一臉的尷尬——其實他們倆一個知美一個知歐,是知道天高地厚的。日本的國力比起他們的東亞老鄰居當然是強大的,但是和德國、蘇聯、美國相比,那根本不值一提。

  靠這樣不值一提的國力可以打造出世界第三(自認為)的海軍已經是極限了,還想要打造一支可以和蘇聯紅軍對抗的陸軍完全是做夢。在39年東亞大陸劇變時發生的幾場摩擦和后來的緊張對峙就已經說明了問題(這個時空因為希特勒是“親愛的希特勒同志”所以蘇聯可以將更多的力量放在遠東)了。

  而且稍后發生的波蘭戰役和西線戰役也讓日本陸軍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他們的武器裝備和作戰指揮能力,比起波蘭陸軍都有所不如,也就單兵素質高一些罷了。那些讓日本陸軍引以為傲的甲種師團,放到歐洲不過就是最普通的步兵師。如果真要和蘇聯去打一場決國運的戰爭,肯定會死得很難看。

  看到日本人不說話,赫斯曼提高了嗓音,說:“你們現在只能在東南亞和東亞大陸選擇一個作為擴張的方向!如果你們想要在東亞大陸擴張,那么你們也不要加入什么鋼鐵同盟,直接去華盛頓然后把聯合艦隊賣掉換成美國的坦克和卡車。不過你們也別指望美國會和你們同盟,因為他們不敢!美國人不敢同時和我們德國還有蘇聯對抗。”

  松岡洋佑和大島浩互相看了一眼,赫斯曼說的話雖然難聽,但都是事實。英美這些日子一直在鼓動日本西進北上,什么石油、鋼鐵、飛機、大炮統統好說,但就是不肯在結盟的問題上松口。

  這不就說明英美也怕蘇聯嗎?英美都怕……日本憑什么不怕?

  “元帥閣下,我帝國的五相御前會議已經做出決定,確定南下為第一國策了。”松岡洋佑看到赫斯曼的話說完了,趕緊向他通報了日本最新的國策變化。

  第一國策?赫斯曼心說,那就還有第二國策?這幫日本鬼子到底懂不懂打仗要集中兵力的道理?

  赫斯曼和希特勒還有意大利領袖墨索里尼交換了一下眼神,看到兩人都在點頭。于是就說:“既然南下是你們的第一國策,并且你們也愿意加入鋼鐵同盟,和德國、意大利一起戰斗。那么我們也沒有拒絕的道理,我們也會你們在《日蘇互不侵犯條約》的問題上爭取最大權益。”

  他的語氣突然放沉,對兩位日本代表說:“但還有一點需要事先約定,今后德、日、意三國的重大軍事行動開始前,必須要召開三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加以溝通和協調,在征得另外兩國同意后方能開展行動。如果涉及共同作戰問題,還應該成立聯合司令部統一指揮……這一約定,將會以明確的條文列入《德日意鋼鐵同盟條約》。你們對此沒有意見吧?”

  赫斯曼這樣做其實也是為日本鬼子好,歷史上日本在二戰中的戰略是相當糟糕的,不管是在中國戰場還是在別的戰場,基本都是在犯“可怕的戰略錯誤”。即便是最為后人稱道的“珍珠港事件”,實際上也是一個巨大的戰略錯誤——倒不是說奇襲珍珠港和對美開戰一定是錯誤的。

  而是發動這場瘋狂的偷襲行動的戰略目標是完全錯誤的——日本人不是為了贏得戰爭,而是為了搶地盤而發動了戰爭。并不是說不應該搶地盤,而是搶地盤應該服務于贏得戰爭。

  日本在發動奇襲的時候并沒有認真考慮過要怎么打敗美國,他們只計劃在6個月內擁有絕對的行動自由。實際上他們的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擁有了在海上的絕對優勢,無論是美國太平洋艦隊還是英國在印度的海軍,都不是日本海軍的對手。

  但是日本根本沒有考慮過利用這樣的優勢去贏得戰爭,實際上贏得戰爭的路線是存在的!

  如果不是失敗的中途島戰役,他們至少可以在12個月內保持住海上的優勢。這么長的時間,足夠讓日本人組織起一支龐大的遠征軍去解放印度,然后就能和德國會師中東了。

  這樣一來,日本就獲得了印度豐富的物資(印度可遍地帶路黨的神奇國度),還沉重打擊了英美蘇三國同盟中的英國,而且還能幫助德國解決石油和有色金屬兩大瓶頸,同時又能從德國獲取先進的技術和武器裝備用來對付美國的反撲。

  這應該就是日本在珍珠港事件后唯一可能取得勝利的正確路線,可日本在南方的擴張偏偏止步于緬甸。而日本不進入大英帝國的要害印度的原因,居然是因為兵力不足!

  在太平洋戰爭初期,負擔南進任務的日本南方軍的地面部隊竟然只有12個師團又3個旅團(其中兩個混成旅團)外加1個混成聯隊和1個支隊。

  在占領了整個東南亞后,日本人就再也抽調不出足夠的兵力去進攻印度了。而就在同時,他們在東亞大陸上還放了一百幾十萬軍隊用于和中國作戰或防備根本不會進攻的蘇聯……

  所以赫斯曼才會在日內瓦會晤上提出了組織“三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要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