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成道:“舍弟說,主要還是用燒荒和飲用開水,營地用石灰水消毒和隔絕發病人群等辦法,要說治療,暫且只能治愈病況較輕的病人,對重癥病人,還是只能束手。”
張瀚道:“這樣也算不錯了,隨著人員漸多,開發出來的地方也會多起來,邊開發,邊控制,除此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他又看向黃玉成,鼓勵道:“玉成有何事,可以直言。”
黃玉成道:“還是與臺灣事有關,舍弟言道,臺灣那邊的種稻容宜,更容易的還是種番薯。軍中有人帶番薯過去,原本隨意種植,只當是玩笑,誰料番薯長的極大,生長的時間也比在大同時減了近一半時間,長出來的番薯又大又甜,味道極佳……”
“是這樣,我還沒有接到正式的報告。”張瀚初聽之下有些意外,不過一想也就釋然。
臺灣那種地方,水稻一年兩作,一次生長周期是一百二十天,一次是一百天,一年兩熟,產量極高,后世被稱為海上糧倉,其稻米產量可以養活全島綽綽有余還能出口。氣溫高,每年日照充足,氣候潮濕多雨,足以灌溉農田,就算沒有現代農業都是一個很容易養活很多人的好地方。
其農業十分發達,水果產量高味道好種類多,不過在臺灣發展的早期,除了水稻之外,最重要的作物還有三種:茶葉,甘蔗,番薯。
哪怕是三百年后,很多臺灣人的記憶中都有番薯,這是臺灣百姓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又大又甜,難得的好東西。
甘蔗也重要,臺灣那邊早就得到指示,大量種植甘蔗這種經濟作物,糧食夠吃就行。
臺灣一直到清末民國,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就是白糖,甘蔗榨糖販賣到海外,從明末就開始了。后世的人很難想象,在這個時代,不僅鹽是朝廷控制的最緊俏的商品,白糖卻是比鹽還稀少昂貴的奢侈品!
“黃玉安的信,我也看了。”孔敏行道:“臺灣那邊,可能是現在控制和開墾出來的土地范圍并不大,所以對新作物的種植并不熱切,并沒有正式的公文過來。”
張瀚看著孔敏行,說道:“確實是如此……目前在我們的努力之下,和裕升并不缺糧。”
“但臺灣遲早是要大規模遷民定居的。”孔敏行道:“凡事不預則廢,現在那邊和裕升的人還不滿萬人,糧食隨便種些稻米就夠了,如果有十萬人乃至二十萬人呢?可能十年之后就有此數。我知道文瀾的計劃,在北以草原為主,徐圖擴張,只要大明不內亂,文瀾是不會親啟戰火做亂臣賊子的,而臺灣原本非中國之地,與草原的情形相同,遷民數十萬,又有海貿之利,再復以農耕為基,說句大逆的話,自立的根基怕是比草原還要強的多。如果以臺灣為基業,興師爭南洋,沒有農耕就象是無根之木啊。”
“另外,”孔敏行熱切的道:“甘蔗種植,我亦很有興趣。我想,這里的棉田我再看顧幾個月,留下玉成等人就足夠保明年的棉田種植,我帶一些人到臺灣,主持開墾和試種番薯等事,把那邊的底子打好,將來就是立業之基。”
張瀚頗為無奈的道:“你剛剛一開頭,我就知道你的意思了……”
“所以你在盡力阻攔啊。”孔敏行笑的很歡,這樣的生活,一個農學專家和愛好者還有辦法更滿足嗎?
“如果至之兄一定要去。”張瀚無奈的道:“還是把家小接過來吧,這樣替和裕升奔波,朝廷那邊是瞞不住的。”
和裕升大出風頭以后,徐光啟親自又寫了兩封信給孔敏行,當然是勸他遠離漩渦,不要和張瀚以及和裕升牽扯太深。
目前為止,孔敏行還可以說自己是貪污錢財,受聘于和裕升,專注農事不及其它。但如果再去臺灣這樣的地方替和裕升經營海外的領地,這種說法必然不會見諒于朝廷諸公。
在這個時代越久,張瀚就知道不能小視這個時代的人才,可能他們局限于思維方式對張瀚的崛起準備不夠,暫時還拿不出辦法,但如果涉及到人心詭詐之事,張瀚不敢小瞧任何人。
大明的士大夫中有足夠多的聰明人,只是礙于各種原因沒有把精力用在國事上而已。
“也好。”孔敏行思索片刻便答道:“舍下也沒有什么財貨拋不開,拙荊原本就看著一兒一女讀書而已,在哪里都是一樣的。”
“聽說嫂夫人不愿令子女到學校學習?”張瀚拿孔敏行打趣道:“當爹的是雜學大家,結果兒子只能純儒出身,誰來接衣缽呢?”
“拙荊在此事上十分固執。”孔敏行無奈的道:“一提此話,她便說我已經無法從正途出身,只能如此,而兒子少而聰慧,將來好歹要中進士,替我們掙個功名封誥回來。”
這也是當時的人的普遍想法,如果父親中不得進士,兒子中了,父母一樣能得到虛贈的官位封誥,在很多事情上與平民百姓不同,比如墳墓的規制和日常的一些禮儀,現在民間的空氣松泛了,在大明中期之前,官員的身份和平民就是有一條十分明確的鴻溝,包括大門的開間大小,穿著衣服的顏色,日常的用具款式等等,孔敏行的舉人身份只是介乎平民和官員之間,還算不得真正的貴人。
“這也是人之常情。”張瀚安慰道:“朝廷的名爵貴重,尤其以文官為最,尊夫人不愿至之兄受武人職司,并不足怪。”
象茅元儀那樣的士子任武職,并且一路做到副總兵是異數,而且茅元儀連秀才都不是,很多舉人可以接受贊畫的名義,但主要還是當幕僚撈取功能,然后被舉薦為文職官員,象孫元化就是走這條路,一樣的舉人身份照樣能做到巡撫,比起當個副總兵要強的多,大明文貴武賤不是說說的,總兵在巡撫面前不要說座位,連站著也是賞賜,巡撫不悅,總兵便得跪下答話,象李如松這樣的強勢總兵,總歸只是異數。
孔敏行沒有出聲,他指指大道,說道:“塘馬。”
插著小紅旗的塘馬終于趕到了地方,停步之后,便是大聲道:“稟報大人,大青山堡急報,北上使團和獵騎兵從北邊返回了。”
“好,大好!”
如果說張瀚最近有什么煩心事情的話,毫無疑問就是使團的消息,就算是路途遙遠,可時間也是拖的太久了。
公事之外,還得向三叔公交代,死了一個張續宗,如果續文再死掉,張瀚不知道怎么對老人家交代,很可能張學曾接受不了事實,老人家身體原本就不是很好,如果是這樣的結果,叫張瀚情何以堪。
“具體消息如何?”孔敏行也很關切,北上的使團關系著和裕升將來的重要商道,誰都知道未來數年內和東虜的貿易通道是肯定會關閉的,光憑海貿未必能消化掉北方的利潤,而且所有人還不知道,幾年后大明北方會陷入嚴重的戰亂,最少大半個陜西和山西,還有河南等處烽火處處,不要說商道了,百姓都易子而食了,還怎么做買賣賺錢?
北方商道和臺灣一南一北,現在看來都是十分要緊的。
張瀚掃了幾眼塘報,笑道:“甚好,北方使團全部安然返回,在獵騎兵和使團的雙重威脅下,土謝圖汗殺白馬與咱們盟誓,日后漠北的商路又可以重開了。”
孔敏行大笑道:“好,太好了。”
“嘿,殺白馬盟誓!”張瀚也大笑道:“虧袞布想的出來。這樣也好,他們算是主動對咱們輸誠了,我得派個足夠重量的人過去,給他們一個面子,然后漠北三汗乖乖的再過來和我見面,表示臣服,這樣大家就算是談妥了!”
孔敏行笑而不語,這樣的事情他不會參與的。
“嗯,當然是李遵路過去……”張瀚興奮之意難掩,不管漠北那邊打的是怎樣的主意,但只要商路重開,和裕升能去建兵站補給,就是說能去建堡,那邊的堡當然不能建的如漠南這邊這般稠密,物資沒法調送,人員也不充足,相隔太遠,以現階段的人力物力根本辦不到的事情,但只要能建就是有用,少建一些中心堡,再建一些堅固的軍臺當兵站補給點,這樣慢慢吞食滲透,漠北真正落入和裕升的掌握之中也是遲早的事。
等袞布他們醒悟過來,這一次漢人過來與以往完全不同時,恐怕已經是無能為力了。
一想到這一點,張瀚就沒有辦法不激動……一切都是徐徐展開,在這個時代他已經掌握了半個草原,以漠南為核心,積極遷移漢民,以少量人手和貿易手段控制漠北和套部乃至西域,然后趁勢而起,與最兇惡的敵人搏殺,雖然目前來說女真人還遠在天邊,雙方只是在微不足道的戰場上有小規模的廝殺,但最少在目前來看,張瀚所做的一切都有充足的回報,漠北的臣服叫他感覺自己的布局十分有效,叫他更為自信,也更覺得自己掌握著非凡的力量,一舉一動可以影響到那么大的地方,掌握著無數人的命運!
一種風云激蕩,凌于絕頂的感覺,油然而生!
“我們趕緊回青城。”張瀚深吸口氣,說道:“準備一下,我要親自北上去迎接使團。”
“敢不從命。”孔敏行微笑著道。